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ppt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ppt课件
? 据我国第一部文字工具书《说文解字》考证,汉语中 “法”的古体是灋“”
?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从去
? 在古代文献中,“法”除与刑“”通用外,也往往与律“”通 用
西文中 “法”、“法的律词”
? 英语中的law ? 拉丁文的jus和lex ? 法文中的droit 和loi ? 德文中的recht 和gesetz ? jus、droit 、recht 等词都有“法”的意思,同时兼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教育作用 强制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 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 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 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法律制定
?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有权利、公平、正义等含义
法律的广义和狭义
? 广义的法律 是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 宪法,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国务院制定 的行政法规, 中央军事委员会 制定的军事法规, 地方 国家权力机关 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 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 国务院部 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等
? 特征:一是确立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的 人身依附关系; 二是实行封建等级制度;三是维护 专制皇权;四是刑 罚严酷、野蛮
资本主义法律
? 资本主义法律是资产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统治工人阶级和 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其根本任务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 济和社会秩序。资本主义法律规定的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 原则是形式上的,归根结底是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所以属 于剥削阶级类型的法律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 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告诉人 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 么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侵犯时, 受害人有权寻求法律保护和救济。 法律规定的义务必 须依法履行 。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 规范中的权利义务一般不具有这一属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 第六章
导语
?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 强则国家强。实现法治中国梦,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 与和推动。大学生要在中小学法律常识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 宪法法律和法治理论,提升法律素质,要 深刻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正确认识社会 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把握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 责任感 和使命感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统治阶级的意志还通过政策、道德等形式来体
现 ?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 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
的根本因素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但法律只调整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不会规 范人们所有的行为,因而不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 都进行调整
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 一是坚持以 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世界观、 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 二是善于借鉴 我国传统法律 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 三是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
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 征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在人类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并不断发展的。了 解法律的词源和含义,理解法律的特征和 种类,有助于正确认识法律的发展规律和 时代价值,为形成科学的法治观念奠定基 础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富含着公平如水、正义神圣 的深刻意蕴,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分类)
宪法相关 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刑法
二、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分类)
?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 诉讼法与非 诉讼程序法 。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 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非诉 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解组 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 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本质要求 ? 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时代要求 ? 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 国情要求 ? 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
明成果的 文化要求 ? 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 发展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 产生的影响。法律的作用是历史的,与法律所 反映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紧密相连。任何法 律都要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核心价值, 为统治阶级服务
? 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 司法权。
法律遵守
?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 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 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 权利, 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 义务
? 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 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 遵守宪法和法律 。”“任何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 和法律规定的 义务。”
(三)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 宪法和法律 调整以生产资 料所有制 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 政策的总和
? 社会主义公有制 是我国经济制度的 基础。全民所有制 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 基本形式
? 特征:一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原则;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三是 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四是与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社会主义法律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 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社 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 的新型法律。以消灭阶级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 我国的法律属于社会主义法律,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它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 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 利的法律武器,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 全体公民的活动规则和行为准绳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在 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 建设的不断 发展而确立的。
? 非诉讼程序法: 仲裁法、人民调解法、 引渡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 的基本格局,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 大实践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 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 期性,是治国安邦的 总章程
? 宪法统帅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 多个法律部门 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 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仅要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 基本原则和制度 ,而且要了解 各个法律部门 的基本功 能和原则
? 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 行政法规
? 我国的立法活动必须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原则,表达人 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从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维护宪法 秩序和法制统一
法律执行
?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 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 实施法律的活动。在 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 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 范
? 法律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 范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由 国家制定或认可 ,即国 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 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赋予某些既存社 会规范或判例以法律效力;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即 具有国家强制性 。这种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 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 和保护
? 截至2014 年年底,我国已经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 240 多件、行政法规 730 多件、地方性法规 8500 多件、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800 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已经形成,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 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 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 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 的统一。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制定 法律的权力属于人民
? 行政执法的主体大体分为 两类: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 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另一类是 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法律适用
?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 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 司 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 和审判机关。
? 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 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 国家行使 审判权 。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 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 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按照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法 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 生产关系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