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中外历史上 优良的医德传统,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结合起来,大力倡导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 主义精神,建立同志式的新型医患关系, 使我国的医德思想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 1939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纪念白求恩 》一文昌导:
一、我国古代医的思想
❖ (三)发展时期 ❖封建社会 后
❖ 序言就是一片具有很 大价值的医德文献。 对医学的性质、宗旨 、医学道德、医学的 发展都作了精辟的论 述,指出是病因不分 贫富贵贱。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 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邓州人。东 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 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 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 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 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 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 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 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 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 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1、《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 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 《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
❖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 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 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 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 神农架山区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 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在古 代的社会,道德影响下,我 国很早就形成了医学的目的” 以拯夭芒“、”令民之所避就 ”等医德思想,也就是说,已 经认识到医学的目的是为了 拯救人的生命,已经认识到 使用药物应该注意趋利避害 等医德的要求。
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
❖ (一)古代东方医德思想
▪1.古埃及医德 ▪古埃及的医德思想大多数是通过法典形式表现的,规定奴
隶主享有最好的医疗。 当时出现的比较先进的医疗技术: ▪例如:美容、按摩、水疗 ▪均使用贵重药品和复杂的处方。 ▪如尸体防腐(制作木乃伊)
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
❖(一)古代东方医德思想 ❖ 2.古印度医德
•孙思邈(581-682),汉族,京兆华原(现陕西铜 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 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 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 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 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 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 。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 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 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 ,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 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 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 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 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根据史志、本草 、《道藏》等文献,以及陕西省耀县药王山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二)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末期至西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思想
文化进一步繁荣,各种学术观念层出不穷,我国 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期。 ❖医乃仁术
❖ 黄帝内经:关于医德的论述总结了以前的医德实践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征四失论:医疗事故叉错的产生,除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有关之外,还决定“精神不专,志意不理”的思想作风和 工作态度,其实质就是医德缺失的问题 疏五过论:指出这些过错中尤其应该对忽视情志变化的情 况更加警戒。
❖ 全面论述了医生的 品德、专业学习、 对病人态度、与同 道的关系等方面的 医德规范。
一、我国古代医的思想
❖(四)相对完善时期 ❖ 宋元明清时期
❖ 张杲gǎo
❖ 医以救人为心
❖ 《医说》为南宋·张杲(1149-1227) 所撰。张杲,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 )人。为南宋著名医史专家。张杲出生于 名医世家,伯祖张扩是北宋享誉全国的杏 林高手,祖父张挥和父亲张彦仁的医术也 相当高超。张杲少承家学,文化水平和理 论素养也比较高,因此他一方面从事临床 诊治工作,另一方面又发挥了以儒业医的 特长,从事医学史料和禁方秘方的搜集整 理。张杲的志愿是:从南宋以前名类文史 著作和其它杂著中钩稽医学典故及传说, 加以整理成书。1189年,这部著作的初 稿完成,以后又经过36年的增补修订,于 1224年定稿并刊刻,取名为《医说》
❖ 张石顽 ❖ 医门十戒
❖ 《张氏医通》为综合性医书,十六卷,清·张璐撰 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此书前十二卷论病,包 括内、外、妇、儿及五官等科,分门分证,征引古 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医论,每病先列《内经》、《金 匮要略》之论述,次引后世如孙思邈、李东垣、朱 丹溪、赵献可、薛己、张介宾、缪仲淳、喻嘉言等 诸家之说,同时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发表议论,但大 抵不外折衷成综合诸家观点,无多创见。不过,整 体医学思想,比较与薛己、张介宾相近,并阐发“ 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甚力。自中风至婴儿共分 十六门,每门又分子目,体例实取法于王肯堂《证 治准绳》,而选辑更为精审。后四卷论方,共分 94门,祖方一卷,专论方祖源委,分析其配伍、 功能与治疗之证。另三卷为专方,以病证分门集方 ,并有方解
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胡佛兰德提出了著名的《医德十二箴》 对于医生从医的目的,如何处理医患关系以及同仁的关系 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
(二)个体规范与群体规范并重
英国医生哈维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血液循环,于1628年发 表了《动物的心脏运动血液运动》
三、国外现代医德思想
(一)医德由义务论向公益论转化 (二)医德对法律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 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 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 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
•思考与探讨

此案例强调的是医务人员哪方面的道德
品质? 案例对新医改以及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
神大讨论有哪些启示?
第一节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 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 含灵之苦……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 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诚 ❖ 对技术精益求精 ❖ 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
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 有益于人民的人
❖ 白求恩精神概括是这一时期的医德思想的 精髓
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
❖ (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 新中国成立后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 程
本章内容 •1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2 • 国外医德思想概述
•3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 述
案例:杏林春暖
❖ 三国时候,吴国侯官有一位叫董奉的人,是一位很 高明的医生,传说有“仙术”。他“居山不种田,日为 人治病亦不取钱 。 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 。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蔚然成林。
一、我国古代医学的思想
❖ (一)萌芽时期 ❖ (二)形成时期 ❖ (三)发展时期 ❖ (四)相对完善时期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一)萌芽时期 ❖从原始社会的晚期到奴隶
社会的初、中期包括传说 中的五帝和夏朝。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认识尚 不清楚,用神灵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医学高等院校开始了医学伦 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开始了课程,编写了教材
•第二节 国外医德思想概 述
• 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 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要追求 名誉和个人利益,而要忘我地工作来救治 别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不应怀有别 的个人目的。——胡弗兰德(Hufeland)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述
• 一、医学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 1803年,帕茨瓦尔《医学伦理学》诞生 • (一)制定一系列国际医学伦理文献 • (二)各国纷纷出台医学伦理法规与文件 • (三)不断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和研究 • (四)医学伦理学跨入生命伦理学阶段
• 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
❖ (一)生命伦理学诞生与发展的背景 •1.权利和病人权利运动 •2.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 •3.死亡标准和方式的变革
•哈佛大学于1968年提出了脑死亡的标准
•4.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5.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
•器官移植、精神控制、克隆和胚胎干细胞技术、基因医学技术、人 工辅助生殖技术、冷冻复苏和生命支持技术开启了人类医学的新阶 段
•希波克拉底
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
❖(二)古代西方医德思想
▪2.古罗马医德 ▪盖伦:轻利观点 ▪---发展了集体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生理概念,创立的医
学和生物学的教的外衣,医德思想停滞不前
二、国外近代医德思想
(一)人道主义成为医德义务核心
❖我国古代医学的优良医德传统内容概括为
❖ 1、仁爱救人,去诚济世的行医准则 2、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 3、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 4、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 5、不畏权贵、忠于医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6、不断总结、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
❖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 (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
❖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