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含义,研究对象和教学主要形式(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含义它是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理,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指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开展教学工作的一门课程。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内外关系。
第二,课堂教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三,关于各种技能和实践:备课技巧、讲课技巧、评课机能、说课技能、管理课堂和学生的技能和艺术。
(三)教学主要形式○1理论讲授○2教育观察○3教学训练○4教学比赛○5教育实习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目的和意义目的——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为实习和将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人才)提供理论和技能的基础。
所以,作为一名师范生,意义就非同小可。
意义——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栋梁,民族的希望的需要。
三、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1、方法: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2、要求:○1听课要求○2练习要求(互动要求)3、基本功训练:分小组活动和检查;钢笔字每周一篇,板书练习;普通话训练;教态训练;教案比赛;讲课技能比赛。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论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含义和性质(一)含义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就是指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和社会科学常识为内容,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四有”新人为目标的一门中学基础课程。
(二)性质思想性。
它是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人文性。
它是指中学思想政治课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
它是指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指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担负的责任)❑传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
❑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人生发展问题的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与发展现状(一)时代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境遇。
❑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契机。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潮流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供新的经验。
❑思想政治课程自身建设与发展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供新的要求。
(二)必要性❑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看,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未来提高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关键。
❑从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看,思想文化与精神文明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角度看,只有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了,每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三)中学政治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变化(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改性质突出“四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与综合性)❑课程理念呈多元化❑课程情感目标凸显“三维性”❑新课程内容注重模块化❑新课程评价强调发展性三、课改后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以人为本、人学定教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一切为了学生,必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2、回归生活的生态观3、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4、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文化观附录:○1初中品德课主要任务初中《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品格修养、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2高中政治课主要任务高中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思考题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给师范生的思考和启示?第二章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论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含义和基本要素(一)教学过程含义含义:在政治教师规范、引导、组织下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
(二)基本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政治教师——教的主体,组织、实施、引导者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学方法——方法、教具教学评价教学环境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各要素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活的人因素统摄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中介——教材、方法、手段教学评价——反馈教学环境——不可或缺的外因三、教学基本环节含义:指在特定的教学条件下,围绕教材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基本顺序和阶段,称之为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三阶段:准备——实施——评估四、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自学讨论)知行统一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直接经验(社会实践,老师等)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时代性规律五、思想政治教学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六、思想政治课教学原则(是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是本学科教学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向性原则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时代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主动性与求实性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思考题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2、试分析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把握哪些原则?第三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贯彻教学原则、实施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
一、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二、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形式○1它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
○2它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3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形式。
三、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教学技术论第99-102页)(一)单一课型:授新课;复习课;讨论课;练习课;结束课;考查课;评讲课(二)综合课类型四、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复习提问;结束新课;布置作业五、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科学性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教书育人⏹主导与主体统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恰当第四章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形式,步骤,手段的总和,包括老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原理性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法⏹技术性教学法:讲授、讨论法⏹操作性教学法:多媒体演示、美术写生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一)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二)特点:双边性;多向性;灵活性;理与情的结合性;全面性(三)启发式的方式⏹设疑启发(问题启发:毕青老师的如何投资)⏹事例启发(种子发芽)⏹比喻启发(宗教:哈哈镜)⏹直观启发(多媒体、表演)⏹对比启发(原理、概念的对比)⏹情感启发⏹思路启发(四)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扬民主⏹实现两个结合⏹富有多样性和综合性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常用方法(一)讲授法含义: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使用范围:用于传授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主要形式: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二)讨论法⏹含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
⏹作用: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力。
2、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化和理解。
3、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提高学生对自我思想评价的自觉性。
⏹类型:讲议结合讨论;专题讨论;全班小组讨论基本要求:讨论题要有针对性。
1、精心设计,拟好题目讨论题的难易要适度。
讨论题新颖、有趣。
2、师生双方认真准备。
3、善于引导,及时点拨。
4、作好小结,巩固提高。
三、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方法(一)乐中求学——情绪调节法含义: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基本方法⏹让学生产生好奇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让学生产生愉快体验的方法⏹让学生产生焦虑感的方法(二)教是为了不教——自主性学习教学法概念: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自主学习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激励下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构建教与学的互动模式的教学方式。
特征:(1)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引导、激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自主学习的几种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就是一种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自我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程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