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1宇宙中的地球同步配套练习(有答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
探测器预计在2019年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
据此完成第1~2题。
1.月球属于()A.卫星B.行星C.恒星D.星云2.进入月球轨道的“嫦娥五号”属于()①河外星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总星系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1题,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
第2题,河外星系不包括银河系,是与银河系并列的天体系统。
答案:1.A 2.C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的行星M是()A.土星B.水星C.火星D.金星4.地球与木星相比()A.二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正圆形B.二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地球的密度和质量都比木星大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解析:第3题,火星轨道处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第4题,地球与木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不是正圆;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木星是巨行星,地球属于类地行星,木星质量大,密度小;地球距日较近,表面温度比木星高。
答案:3.C 4.B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距日远近适当B.体积和质量适当C.有液态水D.有卫星绕转解析: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保证了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地球有适当厚度的大气层。
地球上存在生命与有卫星绕转没有关系。
答案:D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讲述了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其所在恒星系统距离我们约4.4光年)开采矿产资源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的土著智慧生物)发生一系列矛盾冲突的故事。
据此完成第6~7题。
6.假如“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可能属于()①总星系②银河系③河外星系④太阳系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7.“纳美人”是我们假想的外星人,地球上之所以有人类存在,是因为()A.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B.地球恰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C.只有地球处在一个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中D.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卫星的行星解析:第6题,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而“潘多拉”星球所在恒星系统距离我们约4.4光年,故属于银河系。
第7题,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因素。
外部因素是太阳系各行星都具备的条件,其自身因素包括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太阳系有多颗行星有卫星绕转。
答案:6.A7.A8.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八颗行星中,B表示,D表示。
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向。
另外,还具有性和性。
(3)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1986年,预计下次回归是年。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答案:(1)金星火星类地(2)西东近圆共面(3)2062(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能力提升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M星最有可能是()A.水星B.火星C.天王星D.海王星2.关于图中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面温度最高的是M星B.公转周期最短的是M星C.距离太阳最近的是地球D.地球与M星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日公转答案:1.B 2.D某年6月,一颗直径约600米的小天体从地球身边“擦肩而过”,之后向小行星带“飞去”。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小天体的类型属于()A.行星B.卫星C.恒星D.小行星4.小行星带位于()A.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B.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D.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解析:第3题,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故材料中的小天体属于小行星。
第4题,太阳系中绕日运行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答案:3.D 4.B“嫦娥二号”完成了月球两极成像,实现了高分辨率月图的完整覆盖。
读图,完成第5~6题。
5.比图中示意的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6.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表面具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
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天体表面,比这一温度高的是()A.金星B.火星C.木星D.土星解析:第5题,图示天体系统为地月系,N为月球,比地月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
第6题,距太阳越近,表面温度越高,故水星、金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
答案:5.D 6.A“五星连珠”现象较为少见,专家预测2040年这一天文现象将再次出现。
读图,完成第7~8题。
7.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两侧的行星是()A.甲和丙B.丙和丁C.乙和丁D.丁和己8.关于戊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B.是地月系的重要成员C.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天体D.属于巨行星解析:依据八颗行星距日远近的顺序可知,甲为地球,戊为木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也是太阳系中质量、体积最大的天体。
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
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答案:7. B8.D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
据此完成第9~10题。
9.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凌日的是()10.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C.金星属于类地行星D.金星属于巨行星解析:第9题,根据题目中“凌日”的含义,结合金星凌日实例,可推知若出现金星凌日现象,必然是太阳、地球、金星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金星在太阳的同一侧,金星在内。
第10题,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地球。
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答案:9.C10.C11.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是()A.行星上有岩石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答案:B读表,完成第12~13题。
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地球1.001.001年23时56分23°26'火星0.110.151.9年24时37分23°59'★12.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十分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相同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2题,“液态水”的存在条件是地球上温度介于0~100 ℃,而影响地球上温度的因素是适中的日地距离和昼夜更替周期。
第13题,依据表格,火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不同,故四季长度不同;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差异不大;火星与地球运行轨道相邻,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可能也会有适宜的温度;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主要成分差别较大。
答案:12.D13.C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对①星球进行生命探测时首先查找液态水存在迹象,原因是()①存在液态水,说明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才能形成云雨现象③液态水可以形成多样的表面形态④生命起源于海洋,有液态水才可具备此基本条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地貌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解析:本组题以地球及其相邻行星的轨道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这一重要知识点。
解答该组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两点:(1)根据图中地球的公转轨道,结合行星的相邻位置确定出①②两行星分别是火星和金星;(2)与相邻两行星相比,地球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液态水。
答案:14.D15.A16.读“太阳系(部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A、C、D、E、F五颗行星中,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对应的字母是,其表面温度低于D、F,由此可见,地球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主要得益于适中的。
(2)图中扁长椭圆轨道是彗星轨道,请在B处画出彗尾的方向。
(3)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请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按照因果关系连接起来。
解析:依据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可知,C为火星,E为木星,A为地球。
彗星的彗尾位于其背向太阳的一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和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和有利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答案:(1)A日地距离(2)画图略(彗尾背离太阳)(3)★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德在提丢斯(德国物理学家)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一条关于太阳系行星距离的定则。
其内容是取0、3、6、12、24、48、96……这样一组数字,每个数字加上4再除以10,就是各个行星到太阳距离的近似值(1天文单位=1.5亿千米)。
用定则来计算在那时已为人所知的4颗行星会得出惊人的发现。
行星定则推算数据实际距离(天文单位)水星(0+4)/10=0.40.39金星(3+4)/10=0.70.72地球(6+4)/10=1.01.00火星(12+4)/10=1.61.52材料二太阳系中部分行星的距日实际距离。
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与日距离(天文单位)0.390.721.001.525.209.5019.20材料三为纪念第29届奥运会的精彩举办,国际小行星中心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奥运星”。
该小行星距日平均距离为4.58亿千米。
(1)根据材料一中的提丢斯—波德定则,分别推算出木星、土星和天王星与太阳的理论距离。
(2)把计算结果和材料二表中各行星与太阳实际距离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你有什么发现?请建立一个假设来说明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