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折-下肢骨折(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骨折-下肢骨折(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治疗】
应按照骨折的时间、类型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等 决定治疗方案。新鲜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折不 需复位,但患肢应制动;移位骨折应尽早给予 复位和固定;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可采用髋关节 重建术或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的截骨术,以促进 骨折愈合或改善功能。
1.整复方法
(1)屈髋屈膝法患者仰卧,助手固定骨盆,术者握其 腘窝,并使膝、股均屈曲90°,向上牵引,纠正缩短畸形。 然后内旋外展髋关节并伸直下肢,以纠正成角畸形, 并使折面紧密接触。复位后可做手掌试验,如患肢外 旋畸形消失,表示已复位(图6-69)。
第三节 下肢骨折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故需要良好的 稳定结构,两下肢要等长。当下肢发生骨折后, 对骨折整复要求高,不仅需要患肢与健肢的长 度相等,而且要求对位对线良好。若患肢成角 畸形,将会影响肢体的承重力;若患肢短缩在 2cm以上者,则会出现跛行。
Hale Waihona Puke 下肢肌肉发达,骨折整复后,单纯夹板固 定难以保持断端整复后的位置,尤其是股 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常需配 合持续牵引,固定时间也应相对长些,以 防止过早负重而发生畸形或再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踝上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 髌骨骨折 胫骨髁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 踝部骨折 距骨骨折 跟骨骨折 跖骨骨折 趾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 的骨折。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角 度称内倾角,又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 140°之间。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儿 童平均为151°,而成人男性为132°,女性为 127°。
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部分在关节囊外,而且一般移位 不多,除由股骨干髋腔来的滋养血管的血供断绝外, 由关节囊来的血运大多完整无损,骨折近端血液供应 良好,因此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较低。
股骨颈骨折按X线片的表现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两 种(图6-67)。外展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 为头下骨折,骨折端常互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 轴的垂直线(水平线)所形成的倾斜角(Linton角), 往往小于30°,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破坏较少, 故愈合率高。
青壮年、儿童发生股骨颈骨折较少见,若发生本骨折, 必因遭受强大暴力所致,如车祸、高处跌下等。此种 股骨颈骨折病人,常合并有其他骨折,甚至内脏损伤。 股骨颈骨折若按其部位之不同,可分为头下部、颈中 部和基底部骨折三种(图6-66)。
图6-66:股骨颈骨折的部位
头下部和颈中部骨折的骨折线在关节囊内,故称囊内 骨折;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的后部在关节囊外,故又 称囊外骨折。移位多的囊内骨折,股骨头脱离了来自 关节囊及股骨干的血液供应,以致骨折近端缺血,不 但骨折难以愈合,而且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的骨折线越高,越易破坏颈部的血液供应,因 而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就越高。
【诊查要点】
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行走,应首先考虑到有 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有移位的骨折伤肢外旋、缩短,股、膝关 节轻度屈曲。囊内骨折足外旋约45°〜60°,囊外骨折则外旋角度 较大,常达90°,并可扪及大粗隆上移。伤后髂部除有疼痛外,腹 股沟附近有压痛,在患肢足跟部或大转子部有叩击痛。局部可 有轻度肿胀,但囊内骨折由于有关节囊包裹,局部血液供应较 差,其外为厚层肌肉,故肿胀瘀斑常不明显,患髋功能障碍, 不能站立行走,但有部分嵌入骨折仍可短时站立或跛行。
图6-64:股骨颈前倾角
股骨头、颈部的血运主要来自三个途径(图6-65):① 关节囊的小动脉来源于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臀 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部到关节囊附着部,分为髋 外动脉、上干髋端和下干髋端动脉,进入股骨颈,供 应股骨颈和大部分股骨头的血运。②股骨干滋养动脉 仅达股骨颈基底部,小部分与关节囊的小动脉有吻合 支。③圆韧带的小动脉较细,仅供应股骨头内下部分 的血运,与关节囊小动脉之间有吻合支。
图6-67:股骨颈骨折的类型
①外展型;②内收型
图6-68:骨折线的倾斜角与剪式伤力的关系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还有Garden分类法,将股骨颈骨折 分为不完全骨折(GardenI型)、无移位骨折 (GardenII型)、轻度移位骨折(GardenEI型)、完 全移位骨折(GardenIV型)四种类型。该分类法有助 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而使无移位的稳 定骨折变为有移位的不稳定骨折。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 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 线检查可作出诊断。有些股骨颈无移位骨折X线检查未能显 示骨折,而临床仍有怀疑者,有条件者可行MRI或CT检查, 能够做出明确的诊断;也可嘱患者卧床休息,1〜2周后再 行X线片复查,若有骨折则此时骨折线清晰可见。
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股外翻,小于正常值为股 内翻(图6-63)。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 中点间的连线形成一个角度,称前倾角或扭转 角,正常在12°〜15°之间(图6-64)。在治疗 股骨颈骨折时,必须注意保持正常的颈干角和 前倾角,特别是前倾角,否则会遗留髋关节畸 形,而影响髋关节的功能。
图6-63:股骨颈内倾角
内收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内收时发生,多为颈中部骨折,亦 可发生在头下部或基底部,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 所形成的倾斜角,往往在45°左右,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如 角度大于70°时,两骨折端往往接触很少,且有移位现象, 骨折处剪力大,极不稳定,血运破坏较大,骨折愈合率低,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高(图6-68)。临床上内收型骨折较 多见,外展型骨折比较少见。
此三条血管均比较细小,且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依 靠关节囊和圆韧带的血管。由于股骨头、颈的血运较 差,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 血性坏死两个主要问题。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 病率日渐增高。
图6-65:股骨头、颈的血液供应
【病因病机】
由于股骨颈部细小,处于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交界处, 负重量大,又因老年人肝肾不足,筋骨衰弱,骨质疏 松,即使受轻微的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如平地滑倒, 髋关节旋转内收,臀部着地,便可引起股骨颈骨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