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全面质量管理降低输煤系统粉尘浓度
小组类型:现场型
小组名称:燃料分场管理QC小组
发布人:兆国
鸡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分场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
目录
一、概况---------------------------------------------- 2
二、选题理由---------------------------------------------- 3
三、现状调查---------------------------------------------- 4
四、预期目标---------------------------------------------- 4
五、原因分析---------------------------------------------- 5
六、要因确认---------------------------------------------- 5
七、制定对策---------------------------------------------- 6
八、对策实施---------------------------------------------- 6
九、效果评价---------------------------------------------- 7
十、巩固措施---------------------------------------------- 8 十一、体会与今后打算-------------------------------------- 8
一、概况
鸡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分场管理QC小组成立于一九八七年二月,自开展QC活动以来,小组成员紧紧围绕服务“安全文明生产”的主题,提高系统健康状况、提高管理水平这个中心,通过开展QC活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组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改进并提高活动质量,近年来发表了多篇课题,曾先后在厂部和省局的评比中获奖。
此次小组活动情况如下:
表1 小组成员简介
二、选题理由
鸡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系统共有胶带输送机20条(未包含斗轮堆取料机上的三条胶带机),总长度为2160米。
由于我公司的特殊地理情况,所燃用煤种均为地取煤,燃煤不经任何进一步处理甚至未经中贮便直接从煤矿运至厂,煤的表面水份非常小(大约在2.5% 至4%之间),加上煤的表面灰分
大,在燃煤输送的过程中会引起非常恶劣的扬尘,这对燃料输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粉尘治理一直是困绕燃料人多年的难题。
在燃煤从汽车自卸到燃料卸煤间的环节;在通过叶轮给煤机拔到胶带机的环节;在胶带机与胶带机转运的环节;在燃煤筛分破碎的环节等都会引起剧烈的扬尘。
国家对于电力企业火力发电厂燃料输送系统的粉尘浓度有严格的标准,每立米空间的粉尘浓度不得超过10mg。
粉尘的超标不仅会给生产现场的文明生产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还会对生产场所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长期受粉尘的伤害可导致职工患上职业病(尘肺病),还有可能因粉尘的聚集而导致自燃甚至是爆炸。
由粉尘所带来的文明生产、员工健康、安全生产等问题相当多。
所以说,解决了粉尘治理的问题也就等于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且这项工作势在必行。
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在我们现有的技术、经济水平上,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粉尘的浓度,达到安全生产目的。
全面质量管理是应用于生产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在我们的实际生产工作中已经得到了良好开展,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确实为生产实际解决了许多问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应用QC降低输送系统粉尘浓度”这一课题,并且于今年初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现状调查
确立了此次活动的课题后,我们便有针对性地对现系统的粉尘污染问题展开了调查,并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卸煤点:卸煤是燃料输送系统功能开始的环节,由自卸车将燃料直接翻卸到分场的火车卸煤沟(原老系统承建)和新汽车卸煤沟。
这个过程中煤经
高处落至低处产生扬尘。
②给煤点:燃煤经汽车翻卸至煤沟后,经煤沟下部的给煤设备(叶轮给煤机)的拔煤爪拔到胶带输送机上,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存在煤的物理位置的变化,煤的表面灰分、细粉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③落煤点:燃煤在胶带机向下一段胶带机转运的过程中会经过一段落煤管,出于胶带机各路系统的转换改变煤流的方向,就使得这一过程(落煤管)会很长,所以在这一环节上也存在着因密封不好而产生的漏粉和溢尘的问题。
④转运点:该点是两段胶带机的衔接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段胶带机有较大的落差,所以燃煤在上段胶带下落的过程中会引起很大的诱导风,这时燃煤中的细小粉尘便会散开到空气当中。
⑤煤仓间:煤仓间是燃料输送系统的最终环节,它将燃煤按需求分配到指定的煤仓,在燃煤落入煤仓的过程中,同样会发生扬尘的问题。
四、预期目标
据厂环保专业对燃料系统做的监测,系统的大多数部位的粉尘浓度在胶带机运行时都存在超标现象,而且超出的程度还很大。
粉尘的影响不仅反映在系统的部,而且还影响到了与燃料系统相衔接的各系统,比如锅炉现场等。
针对治理重点及现状调查,制定此次活动的要达到的目标如下:
1、消除粉尘对新机锅炉现场等与燃料系统相衔接系统的影响;
2、降低输煤间的粉尘浓度,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
3、通过此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五、原因分析
为了降低输煤系统粉尘浓度,找到影响其效果的因素,我们运用因果图从
卸煤、给煤、落煤、转运和煤仓几方面找出原因,并进行分析。
图1 因果分析(鱼刺)图
六、要因确认
针对所调查出的问题,我们不能统统地放到同一个高度来看待,只有认识了各种原因的本质,我们才能知道哪些是影响最终效果重要因素,为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我们进行了要因验证。
要因验证见下表:
表2 要因验证
七、制定对策
表3 对策措施
八、对策实施
1、强化各检修班组对检修工艺和标准的执行力度,由分场主任及专工牵头成立专题小组,不但对所实施项目提供必要的行政和技术支持,而且对整个实施的效果负责,制定相关奖罚制度,在问题实施后再发现类似问题及时处理。
2、进行技术革新的引导与推广,在分场营造“创新”的氛围,对解决同一个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集思广益,使问题暴露的更充分、对问题认识得更深刻、使问题的解决更合理。
3、同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省各兄弟电厂的粉尘治理情况进行了了解分析后,结合我公司燃料系统的实际情况,派调研人员赴已安装了DSX除尘机组3年的
哈三厂进行考察,借鉴并溶合于我厂,确定了最好的施工安装方案。
上述实施,使得影响目标的重要因素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解决,尤其是在2004年5月对燃料系统#5乙皮带机进行了导料槽和DSX除尘机的改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04年9月至2004年11月又对燃料系统的#6甲胶带机、#6乙胶带机进行了同样的改造。
九、效果评价
由于采取并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整个燃料输送系统的现场粉尘状况都得到了改善。
尤其是输煤系统#5与#6皮带间得到了极大改善。
该两段胶带机尾部转运点导料槽完全实现了负压运行,在运行中导料槽上各部监测孔及导料槽出口处均无粉尘外溢,达到了国家对火电厂燃料输送系统关于粉尘浓度标准的要求。
在#6皮带间中部和头部的扬尘已得到很大抑制,其对与我皮带间相邻其它系统的影响已经非常有限。
通过此次QC活动的PDCA循环,达到了降低输送系统的粉尘浓度的预期目标。
虽然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但如此明显的治理成果在我公司燃料系统对粉尘治理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也增强我们进一步对粉尘综合治理的信心,对树立我公司良好形象及为我公司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在燃料系统达标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4 实施前后对照表
十、巩固措施
经此次活动后,虽取得目前了这样一个好的效果,如何保持并发展成为了今后的主要问题。
1、为使这样的效果更稳定和持久,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健康水平。
2、强化技术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
3、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做到精检细修,严把质量关,检修好设备。
4、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做到奖罚严明。
5、将此次的经验向其它段胶带机应用。
十一、体会及今后打算
通过开展这次活动,我们解决了输煤系统粉尘严重超标的问题,消除或减轻了因粉尘而带来的安全文明生产和员工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使我们的粉尘治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我们深知,粉尘治理工作是长期的、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就目前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这次QC活动,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理解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确是一套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不但能改变客
观现状,也改变了我们的主观世界,是我们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好帮手,在我们分场也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
我们将把本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进行宣传,并及时运用到今后的各项工作中。
虽然通过我们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对于QC的做法还不够灵活,手段还很单一,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全质管理的学习并开展好小组QC活动,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继承和完善,使其在实际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公司的安全、文明、经济运行工作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