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岩松作品介绍、分析、评价

马岩松作品介绍、分析、评价


• 自由、自然、和谐。其中和谐是最重要的。
• “师承”的力量
扎哈热衷于“在秩序中制造 混乱”。马岩松在大师的工 作室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震撼,原来建筑也可以像他 小时候玩的“变形金刚”一 样,千变万化得让你认不出 来。现在马岩松独立设计的 作品,个个都如同外太空间 的“异形”。翻转的线条、 涌动的外立面、丰富变幻的 内部空间。
作品介绍
玛丽莲梦露大厦——
• 这两栋60层楼高的“Absolute Tower”出自中国建筑新秀马 岩松之手,大楼外观形似西方男人永远的梦中情人玛丽莲• 梦露的身材! 性感身材的背后,其实包含了马岩松相当严肃的思考。 他从鱼的行为习惯上找到灵感,所以Absolute Tower被赋 予的是一种具有某种“模糊性”的自由度,在这里生活,没 有多余的死角,人们可以恣意安排自己的舒适空间。与其说 他是在设计大楼,不如说“某种更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 似乎才是这位中国年轻建 筑师想盖的东西。
想拿到太多项目,你干的多,错也许会更多,我不想城市
又增添一个建筑垃圾。
负例
• 马岩松和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 合作的 光影艺术展览“感觉即真实”
• 宣传说:主展厅入口发出的绿光在召唤着观众 向内探索,然而进入展厅里面,光雾迷蒙,光 束穿透弥漫展厅的人造雾带,能见度极低。带 着试探的脚步,观众犹如走到迷宫。再往前走 ,绿光又变成红光,进而蓝光。观众穿行于这 个巨大的装置中,各种色块不断变换。与此同 时,平地也陡然有了坡度,再往前,搭建的一 段倾斜通道又不断牵引着观众寻找出口。而这 就是马岩松设计的独特建筑结构,这一通道倾 斜着向上翻卷,犹如波浪,想往上走却感觉怎 么也走不到头。 • 实际的感受是:在一间不大的方方正正的屋子 里,放置不同颜色的LED灯光在低矮的空间中 ,放满白色不明气体即可。简单的物理原理, 效果其实和舞台表演放干冰烟打灯光,被封闭 在一个屋子里了一样。每人掩鼻冲进去几分钟 后,不好奇了,拍拍照,毫无遗憾的出来,痛 苦咳嗽不已。
Hale Waihona Puke 浮游之岛——浮游之岛--- 纽约世界贸 易中心重建计划美国, 纽约 2002 纽约新世贸 中心的设计希望建立起 新的价值观。
我们的策略不再是依赖于大量的办公面积,而是设置有 限的空间容纳与数字技术有关的内容, 比如数字工作 站, 多媒体商业中心, 独立飞行器停泊站, 全球会议模拟 室等, 并同时使之与其它的城市生活,像剧场,餐厅, 公园,旅馆,图书馆,观光,展览,体育健身, 甚至人 工湖等等相混合,以水平关系设置,并整个抬到曼哈顿 城市中心之上,改变金融区的封闭,孤立状态,而将纽 约的公共活动空间, 沿河地区联结起来,与金融区心脏 融合,引进都市生活及其活力。这个计划以其新的城市 组织原则表达出我们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机器美学” 和“垂直城市”等传统立场的质疑。
和人给它安排的“圆的”“方的”鱼缸,完全没有关系。
鱼缸里的任何角落都是鱼最不爱去的地方。由此,我想 到了人的活动空间,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 所有空间设计之初,就应该体现出它的“模糊性”,让 使用者自己决定它的功能,并且可能一个空间还会出现 好多种不同的功能,设计师要充分表达出空间使用上的 自由度。
• 敢于天马行空
• 成功是可以把握的
马岩松精彩语录
●一个城市想树立信心这是好事,但是简单利用高度是特别
愚蠢的事,你还没干,另一个城市可能会盖一个比你更高
的,信心马上就会没有了
●如果我当市长,第一件事就是把标准废了。 ●当我中标后,我第一感觉是别人自由了,大家突然发现原 来这个坏小子做的东西还不错,所以就开始怀疑标准。这 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干和标准不一样的事了。 ●人家都不给我练,我就当是锻炼,选不选我不关我的事, 不选我反而挺高兴的。因为革命还需努力。但其实我也不
THE END
个人评价
• 独立、不羁的建筑风格 • 商业化的自我营销方式(对设计师这个行业谋取自身 利益与社会认知来说 我觉得并不是坏事) • 虽然建筑表面和形态浮夸 ,还是有些深层次的语言 • 有人提出,这样的成名方式会影响很多建筑师的设计
态度。有些很有才华的建筑师转去做数字建构方向后,
沦为异形建筑效果图设计的工作,被电脑控制自己设 计。
马岩松
疯狂前卫的建筑师
人物简介
• 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 • 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任教中央美术学 院; 1975年生于北京。 •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并获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 • 曾获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 奖金、 • 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并曾 在伦敦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纽约埃森曼事务所 任职;
• 这个大楼位于两条主干道的交叉 处,似这座城市的一个大关口。 条纹状的建筑表面充满质感,它 是由不间断的阳台环绕形成。整 个大楼有微微倾斜的趋势,每上 升一个楼层倾斜度就有所递增。 设计者是想通过 这样的设计给人 们创造更广阔的 视野,将居住者 与周边环境联系 起来
红螺会所——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 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 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 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 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 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 顶和墙面。
• 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 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其中两条主 要路线在中间主体处汇合,加上一个变幻莫测的水表面, 形成一个向上生长的顶部结构,表现一种由液体向固体的 转变,并与其空间构成和功能自然的联系起来。作品探讨 的是在大都市中生活的人如何理解自然的问题,红螺会所 是一个不停变幻的建筑空间,它不仅反应了其周边环境, 还成为了人与自然的交会点。山和水带给了生活在水泥丛 林里的人们以希望和启发.
设计理念的分析
• 我们在寻找 鱼在城市中的生活空间 人和鱼的状态 必须颠倒 鱼是主体 • 空间开始分裂 方盒子已经融化 低质量的方空间瓦解 机器的时代结束了 • 表面 继续融化 内和外在模糊中连续 管子的外表面 水的内表面
——鱼缸(马
岩松作品)
……
• 在这个装置作品“鱼缸”里,作了一个有趣的试验,研 究鱼的生活的空间轨迹,最后发现,鱼真正的空间轨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