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现代文阅读——小说之情节公开课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现代文阅读——小说之情节公开课


小说鉴赏
—情节的概括、鉴赏、探究
题目类型:1.情节概括题;2.情节鉴赏题;3.情节 探究题 1.情节概括题 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2.情节鉴赏题 2011年 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11.文 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 有何关联? 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11.小说开 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3.情节探究题 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14.请探究文 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 作用。
2011年真题 安徽卷第11题 小说情节考查点 江苏卷第11题 辽宁卷第4小题
安徽卷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 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评价鉴赏)。

【参考答案】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 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庞贝,台球房醉酒。 (事件发展脉络) 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庞贝的约 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 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
概括小说的情节
回顾《边城》,用精 炼简要的语言概括《边城》 的情节。
《边城》情节概括
在第一个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日子里, 翠翠和傩送相遇,心里吃惊又害羞。第二 个端午节,翠翠在竞渡时巧遇天宝,但心 系傩送魂不守舍。第三个端午节,面对热 闹的景象,远处迎婚送亲的花轿撩拨着翠 翠内心的情思,她强烈地憧憬着爱情但又 深深埋藏于内心,矛盾而又痛苦。
重点:了解并掌握小说情节的知识。
难点:学会应用答题模式。
考试说明要求: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 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 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 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 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 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 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段落作用答题样式:
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看分值)
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 (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 (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二、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1.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 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 本阅读 (小说的情节)
学习目标
1.了解《2012年江苏省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 本考查内容 2.明确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 3.重点品析分析综合中的第一种:分析作品结构, 概括作品主题中分析小说情节。 4.了解并学会应用答题模式。通过学习,学生具备 初步的欣赏小说的能力。
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考点三:把握文章思路,理清作品结构 2010年重庆卷第15小题: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 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考点四:理解重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011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1 题:小说结尾处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 样的心理?
一 小说情节类的题目
二 情节类的题目类型
1.情节梳理: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 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加 以概括。 2.情节鉴赏: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开头或结尾等的作用;④小说的叙述故 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 使用; 3.情节探究: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⑥情 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么作用”。结构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只有先明确
了内容,才能明确结构上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4) 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 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 ? 请谈谈 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试题答案】观点一:加乌乔“烙牛”的片 段更精彩。 ①展示了加乌乔们的生活风情,凸显了其强 悍、乐天的性格,强化了作品的 地域文化内涵; ②构成了理解主人公马乌罗的性情和英雄壮举的 氛围和基础;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烘 托手法等,逼真呈现了烙牛过程,感染力极强。 观点二:马乌罗“救童"的片段更精彩。 ①展示了马乌罗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 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②作为小说的点睛之笔, 表达了作品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③艺术表现上, 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一步步推向高潮后 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试题解析】小说脉络的梳理,是梳理情节 脉络,即事件发展的脉络。小说的标题已经告诉 我们这是在一个下午所发生的故事,主要内容就 是巴尔塔萨做好了鸟笼、拒卖鸟笼、送鸟笼及尾 声(醉酒)。也可以从主人公的心理发展角度来 概括。
江苏卷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 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
在文学作品中,最流行的要算是小 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受人喜 爱?乃是小说。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 考中,小说考查倍受青睐,在2011年16 份高考试卷中有江苏、江西、山东、四 川等7份试题。2008年考《侯银匠》, 2010年《溜 索》,2011年《这是你的 战争!》。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 分析题呢?今天我们将共同来探讨小说 的阅读,从阅读中亲近生命,走入作者 的心灵,碰撞出生命的火花。
一.小说的常识 1.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物 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 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包括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 节描写) 4.情节(包括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 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鉴赏试题解题示例
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第一小题:小 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 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见《优化方案》P199) 参考:1.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 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家后父亲的孤独这 些情节提供依据; 2.从突出侯菊的精明能干着眼,为写侯菊 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 依据。
2011年江苏卷第14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 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010年江苏卷第14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 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2011年安徽卷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 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 角度谈谈你的见解。还有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
情节鉴赏试题解题示例
《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 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参考:⑴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 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再起。(指 向情节) ⑵使副市长妻子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原来以前市长 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不能不为副市 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指向人物) ⑶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突出“一个成功者(成 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 主题,给人留下无穷韵味。(指向主题)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二.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 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 3.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 主题) 4.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 突出主题的。(艺术特色)
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内容 (一)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 说的情节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标题。 (二)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 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在叙事上可以顺叙、倒叙或插 叙。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 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插叙是对情节 的有力支撑,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答:这一节通过师生问答,目的在于表 现出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 度。1.与第④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 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形成映衬; 2.与第⑤节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 入伍作对比或为第⑤节埋设伏笔; 3.与第⑥节萧子蔚老师对征调的态度形 成鲜明对比。
解析:这道题,换一种说法,就是“第3节在行文结构上有什
观点三:两个片段同样精彩。 ①都是小说的华彩段落,前者是铺垫, 后者是高潮,共同完成了主人公的塑 造;②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烙牛” 的加乌乔们和“救童”的马乌罗形象 的相互衬托,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 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和 烘托等多种手法,精细传神,画面感 极强,一头一尾,交相辉映。 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合理、理由 充分,给6分。
知识储备:情节的作用(结构上)
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是前后照应或照应前文XX情节; 3.是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起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5.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 1.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 2.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 3.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表现 主旨、深化主题。
答题模式:句子、段落
句子、段落作用题【知识储备】
1.提示段意(概括情节)。 2.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伏笔
句子作用答题样式:
句子内容+术语(写几点,看分值) 这一句突出了……,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 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 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
1.关于情节的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