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有色铜冶炼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闪速炉水塔上部结构支筒施工方案中国十五冶铜陵有色铜冶炼工艺技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2011年3月13日审批栏批审编会准核制签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 (1)3施工部署 (1)3.1施工组织机构 (1)3.2 作业队人员与机械设备 (2)3.3 施工工艺 (3)3.4 施工工期 (3)3.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4施工方法 (4)5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 (5)5.1支筒井架提升 (5)1、井架基础 (5)2、井架安装 (5)5.2 滑模施工 (6)1、滑模组装 (6)2、滑模提升 (6)3、模板拆除 (9)6质量保证体系 (9)7安全保证体系 (10)7 文明施工措施 (11)附一格构式井架计算书 (12)1工程概况3本工程为共2座一样的钢筋混凝土倒锥壳水塔。
其容量为1000m,有效高度为50米(内存最低水位)。
整座水塔采用现浇施工工艺,倒锥壳水塔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基础,筒身和水柜三大部分组成。
基础方案已审批,本方案为筒体施工方案。
筒身为等截面筒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为5060mm,壁厚为350mm、筒身纵向两侧每隔5米设有园形窗1个,内设有平台、爬梯等。
砼标号C35,砼用量251m³。
筒体采用提升式滑模施工。
2编制依据施工图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3施工部署3.1施工组织机构项目部施工组织机构与作业队组织机构见图3.1.1,3.1.2。
图3.1.1 项目部施工组织机构图图 3.1.2 作业队施工组织机构安全员:王名飞(兼)3.2 作业队人员与机械设备1、作业队人员表 3.2.1序号 工程名 称单 位数量1 木 工 人 42 钢 筋工 人 6 3 砼工人 7 4 油漆、涂料工 人 2 5 架子 工人 3 6 电焊工 人 3 7 机械 工人 2 8 维 护 电 工 人 1 9 普 工 人 5 10合计人 332、机械设备表 3.2.2按照机具使用计划组织设备进场,所有进场机械必须经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实行人机固定、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要求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爱 护机械设备,执行保养规程;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好运转记录。
实行操作证制度。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确认合格者发给操作证。
施工机械 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机械设备见表 3.2.2项目经理:王明亮生产经理:王 华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明亮(兼)技术员:邓成凯质检员:王志安作业班组3.3 施工工艺水塔上部结构筒体施工流程如下表3.4 施工工期转 序3.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上部结构筒体施工平面布置与基础施工平面布置一致,包含施工用水、施工用电、 施工临时道路、生产临建设施等内容。
施工用电从场地北边的一级配电箱接出,接至水塔相应区域。
初定电缆 BX- 150mm ,采用架空埋设,布线为三相五线制,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制度和首级与末级开 关箱保护接零制度。
施工用水从 6#东边接入,初拟定 DN40 管。
施工临时道路,利用 6#、9#路作为临时施工道路。
其中混凝土浇筑时,泵车和混凝 土灌车停在 9#路上,进行混凝土浇筑。
维护措施,因为上部结构筒体施工为高空作业,因此施工时采用全封闭式施工。
关 于安全维护等相关措施请见《水塔安全维护方案》。
钢筋、木工棚:钢筋、木材进行集中加工,钢筋堆放时采用架空堆放,分类堆码整 齐。
以上部位均进行硬化处理,做法为:200 厚毛石铺垫、碾压;100 厚级配碎石面层。
施工平面布置图见图 3.4。
图 3.4 施工平面布置图钢筋堆放钢筋加工DN40BX-150mm26水塔1#水塔2#9序号名称长度(m )面积(mm2)1钢筋堆放 10*20 200 2钢筋车间10*101003办公室10*5504 施工方法本工程筒体采用提升式滑模施工:在水塔支筒内设置一座型钢井架,作为滑升模板 时滑升的支承结构及砼运输,配合使用时设吊重 3T 的卷扬机 1 台。
2 仓库混凝土泵车在操作平台系统上设置扒杆一座,供钢筋垂直运输。
1、定位测量:建立本工程轴线、标高控制点,标高和坐标控制点用砼保护好,并做好测量成果标识和记录。
2、钢筋工程: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提供质保书或产品质量证明书,同时现场按规范规定取样送检试验合格后,方可下料加工。
钢筋采用电渣压力对焊,3、模板工程:采用滑模施工,模板及其支架均通过计算确定,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砼工程: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设计通知书配料拌制,砼浇灌前必须用水湿润模板,砼施工过程中,按要求进行振捣,防止漏振和欠振现象。
支筒外用1:2水泥砂浆随浇压光,各工序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
5、定点放线:用钢绳吊50KG铅垂对中,放线工作要认真复核、检查,严格防止轴线偏移,尺寸错误。
6、支筒外装饰采用随砼浇筑外抹1:2水泥砂浆的方式。
水箱完成后与水箱一起刷涂料。
7、以300mm为单位设立水平标志,作为平台滑升控制标高的依据,每隔5米拉总尺一次,以消除累计误差。
8、沉降观测:在500mm高,沿筒壁均匀设置4处沉降观测点。
每隔10m进行沉降观察一次。
5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本工程关键施工工艺为筒体井架提升和滑模施工。
5.1支筒井架提升在水塔支筒内设置一座型钢井架,,井架是支筒滑升模板时滑升的支承结构和物料垂直运输的承重结构,故内井架中心和水塔支筒中心对齐。
井架设吊重3T的卷扬机1台、2T的卷扬机1台,附设有吊篮、拔杆吊等设施。
附型钢井架计算书。
1、井架基础井架安装在基础杯口内,其中心与基础中心对齐,支座与水塔主体通过8根Φ24预埋螺栓固定,井架荷载直接作用于水塔基础上。
2、井架安装井架每节长3米,采用用Φ16高强螺栓连接,井架第一节安装在基础杯口内,井架底部保持水平且其中心与基础中心对齐。
在水平线±0.00m高处附近通过4根Φ25钢筋与主体钢筋焊接固定。
在离井架15-20米处安置一绞车,井架底部距离地面约20cm高处安装一滑轮,通过钢丝绳(直径为10mm)与井架顶部固定的立杆用于井架构件的上下运输。
运输时用钢丝绳与U型钩将井架构件扣紧,吊装至已安装的井架顶部,并用螺栓固定。
在井架每隔18米设一道缆风绳,它们与地面的夹角为45°~60°。
每组缆风绳均由4根Φ6.5钢绳组成,分4个方向拉出。
拉好井架顶部的缆风绳后,安装滑轮钢梁,试验起吊重量1.0T,经调试,自检合格后,井架可投入使用,将自检记录报监理备案。
5.2 滑模施工1、滑模组装滑模采用80槽钢,钢圈用80槽钢弯弧组成,模板高1.0m,操作平台采用16榀放射梁和16H形钢架组成。
本工程支筒外径为5060mm模数与国家标准图模数不同,需要一次性添置内、外钢圈,H形夹架,支承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和模板等设备重量为3.15吨,8个施工人员重约0.55吨,作业时材料等重约0.5吨,模板与砼的摩擦力重约0.85吨,合计总重约为5.1 吨)。
模板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见图5.2。
2、滑模提升提升模板时采用8个5T的手拉葫芦,八个人将模板慢慢上拉,在提升过程中每人看好自己面前的水平尺,使模板均匀上升,以防扭曲。
每次提升的高度为30cm,每提升一次都由专人查看一下中心线偏移情况,严格控制筒身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若有超过要求,马上调整。
混凝土混凝土出模强度为0.2-0.3Mpa(气温在28℃左右需40分钟,20℃左右需60分钟,12℃左右需80分钟才能达到此强度),滑升成型的支筒砼,每小时洒水不少于1次,以保持混凝上表面湿润为宜,加强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
操作平台见下图5.2。
图5.2 操作平台示意图3、模板拆除在支筒混凝土浇筑完毕三天后,拆除模板1、先将滑模模板槽钢固定在筒壁上,再松开箍模板钢圈螺栓,拆下内外钢圈。
2、按顺序拆除筒壁滑模。
3、拆除模板放在操作平台上,用物料提升机放到地面。
6质量保证体系本项目我们将采用ISO9001:2002国际质量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百分之百满足业主的要求。
1、成立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质量员、技术员为组员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形成行政上支持,技术上把关的良性循环,负责工程总体质量控制。
2、由施工队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及质检员,形成成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见下表6.1。
表6.1 质量保证体系3、施工技术员要有责任心,重要岗位安排专人持证上岗,并保证人员相对稳定。
4、采用性能稳定可靠的设备进行本项目施工,配备修理人员跟班作业,出现故障及时抢修,使工程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5、在施工现场配备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所有计量测试仪器定期检查、校正,避免由于仪器的误差影响工程质量。
6、筒身中心垂直度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在模板组装前和施工中认真做好垂直度检测工作(即重垂法)。
7、施工前认真组织有关施工人员熟悉审查施工图纸,研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施工队中认真做好隐检,预检和结构验收工作,施工作业班组要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产品挂牌检。
施工现场严格执行计量管理制度。
8、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都应当按规定取样试验,并取得出厂证明,严禁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材料,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要求准确并按规定和施工要求留置试块。
7安全保证体系除建立以工程项目经理为首,项目经理部为主的安全文明保证体系外,也建立施工队为主的安全文明保证体系,落实各级安全岗位责任制,采取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切实把好安全关,确保本工程施工安全。
安全保证体系见图7.1。
图7.1 安全保证体系1、水塔施工是多工种组合的立体交叉作业,劳动组合十分严密,分工必须十分明确,在做好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
对所有的施工人员均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2、内外操作平台吊盘均用安全网兜实,混凝土运输道上设置安全防护棚及栏杆。
水箱模板下面满铺防护网,设置防护栏杆。
3、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做好二穿一戴:筒壁施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
4、模架及吊笼制作后在使用前要进行安全试压试验随时对物件实际工作性能进行观测。
如有损坏,应立即予以更换。
5、使用吊笼的原则是人货不能混载,一次载人不得超过2人,随时检查安全闸门的可靠性能和工作时滑动性能。
6、夜间施工照明必须满足施工需要,平台上照明采用低压灯具,所有电器线路,设置在安全稳妥处以防碰坏伤人,且随时检查,严防漏电或失灵造成事故,所有用电器械均接地接零,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