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选择了李光耀
在国会《怀念李光耀》讲话
26-3-2015
成汉通
宏茂桥集选区国会议员兼
今天在国会这里,我们怀念建国总理李光耀。
我们应该以感恩和感激的心情,怀念这位毕生为新加坡鞠躬尽瘁的伟人。
他曾经说过:“我背负的是几百万新加坡人的生存,新加坡将会生存。
”
因此,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他对新加坡的奉献,最恰当的是“忧国忧民”。
他最后一次到国会耒是去年11月5日。
当时他的行动已不大方便。
他的一举一动,左右了全场的视线。
2013年9月16日,我们在国会这里,为他庆祝90岁生日。
配合他的90㱑生日,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出版了《新加坡选择了李光耀》丛书。
在丛书出版前,我到总统府他的办公室,提问他对新加坡最担心的是什么。
他说:“新加坡将享有持续的和平,稳定和进步。
90岁的他,无须再为新加坡担心。
现在有年轻及胜任有余的领袖负责,所以他对新加坡没有太大的担心。
他认为新加坡现在管理得好,将会继续繁荣兴盛。
”
可以说,老先生是安祥地告别了我们。
实际上,国会议员们每年都联名祝贺他的生日。
记得在他88岁生日那天,我把国会议员们的贺卡当面交给他,並祝他长命百岁。
老先生微笑地对我说:“我看90岁没有问题,100岁就很难。
”
他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认真对待的人。
他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他曾经公开说过,他的爸爸活到94岁,妈妈在69岁去世,平均年龄是81.5。
所以,在他年过80之后,他是“乐天知命”的。
“乐天知命,故不忧。
”。
用俗语说耒,就是放心了。
老一辈的新加坡人都知道,李光耀先生一手打造了今天的新加坡。
没有李光耀,就没有现代化的新加坡。
没有李光耀的新加坡会是怎么样的呢?没有人会知道。
針对这奌,建国总理李光耀这么说:“就因为是我,我坚持的一些理想,如维持人民生活的整体素质,绿化城市,让人民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中。
他也说:“生活不只关系到你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拥有什么财产。
生活还包括总体觉得过得不错的感觉。
你看看自己的周围,希望看到美丽和让你欢乐的事物:音乐会、交响乐、博物馆、图书馆等等。
这些都是伴随文明社会而来的事物,而这些正是我所坚持的环境。
”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新加坡在环球竞争的情况下,继续在许多领域保持领先的优势。
可以说,建国总理李光耀留下的,不是《李光耀思想》,而是一个制度,这个制度包括精英治国,种族和谐,经济发展,小国外交,强大国防,双语政策,廉洁公正,花园城市,环球都会,饮水思源和居者有其屋。
这是一个可以使新加坡持续发展,可以灵活应变,与时并进的制度。
就像我们的智能手机一样,可以时不时升级,再以经常加入新的应用程序。
这个制度使新加坡人站了起来,站在国际舞台上,虽然新加坡是一个小小的国家。
这个制度也使新加坡人走出去,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我们是一个没有腹地的城市国家。
80年代期间,我在《早报》政治新闻组任职。
当时李光耀总理频频出访,我和几位同事轮流随团采访。
在出访期间,我们有更多的进距离观察,交流。
他也尽量争取时间和随团记者共餐。
李光耀的洞察力,分析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加上他的口才和对文字语言的掌握,使到他在和东西方领袖交流时,得心应手,同时得到他们的敬重和
赏识。
我曾隨李光耀出访美国,西欧,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澳州,新西兰和亚细安等国。
所到之处,无论大国小国,新加坡所得到的礼遇,使我感受到:只要能自强,小国有外交。
现在回想起来,他在各国领袖面前的种种分析,他在许多场合的论说,就像是现在大数据时代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之道。
可以说,大数据概念,早就在他的脑袋。
大数据概念,使他看到別人还看不到的问题,使他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他还是脚踏实地去了解真相,并不遗余力地去争取支持。
李先生在剑桥求学期间,已经决定学成后回国争取独立。
他选择了从政。
这是时势造英雄。
当时,我们也有选择。
新加坡人选择了李光耀,所以我们有今天的新加坡。
我们也证明了,美国学者亨廷顿当年的看法是错误的。
亨廷顿曾说,李光耀的制度"将随着他的消失而消失"。
新一代领袖不但维护这个制度,而且以经将新加坡,带上另一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