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机性能试验

风机性能试验


nc n
2
式中C为表示换算到设计条件下,不带注脚的为实际值.
典型试验
风机全特性试验 风机热态试验
风机全特性试验
测出风机在单独或并列运行条件下的节流和调节特性,
并绘出其特性曲线。它包括风机出力从零到最大值的一些 试验工况。这些工况受到锅炉负荷和燃烧条件的限制,一
般不可能在锅炉运行时完全实现,只能在锅炉停运时进行
5
6
7
风量测量
皮托静压管横动法
由电子微压计或皮托管测出截面上各测点的压差△p和 静压Ps,计算出测量截面的平均压差△p和静压Psf,获得风
机的流量与压力。
在现场测试动压时,每一测点读取平均数的时间不能小 于15秒,总流量可由通道面积和各个测量读速的平均值或由 各个动压读数平方根的平均值来确定.
皮托静压管横动法计算公式如下:
性能换算
一般情况下,风机试验时的转速和进口密度与设计值不同,
为了将现场试验结果与设计值进行比较,须将其结果换算为设
计转速和密度下的性能,换算公式如下:
nc c 流量: Qc=Q 全压:Pc=P n 2 3 c nc nc c 静压: Psc=Ps 功率:Pabc=Pab n n
工况试验。
U:电动机线电压I:电动机线电流
d
依据测量现场装设的电能表在一定时间内转盘的转数, 按下式计算电动机输入功率PE: t n——在t时间内电能表转盘转数; K——电能表常数,即每1kW·h电能表转盘的转数; t——测试时间,s。
c
风机轴功率
c Psh= PE× d ×
d
c
d
:电动机效率
不得少于3个测点。例如,选4条直径,每个半径上分布3个测
点。或选3条直径,每个半径上分布4个测点。
每条半径上3个测点的分布
点 1 2 3 4 5 切贝切夫法 (Y/D) 0032 0.137 0.312 0.688 0.863 线性法 (Y/D) 0.032 0.135 0.321 0.679 0.865
每条半径上4个测点的分布
点 1 2 3 4 5 6 7 8 切贝切夫法 (Y/D) 0.024 0.100 0.194 0.334 0.666 0.806 0.900 0.976 线性法 (Y/D) 0.021 0.117 0.184 0.345 0.655 0.816 0.883 0.979
6
0.968
位置应相隔90°。如果是矩形截面管道,则压力测孔应设 置在接近每一侧壁的中心。接近压力测孔的管道内表面必 须光滑、平整且形状是规则的,气流速度不得影响压力测 量。 在进行任何系列测量之前,应对四测孔在测量的最大流 量的压力下进行测量.若四个测量值中的任一个超出范围, 相当于风机额定压力的5%时,应对测孔接头和压力计的连
冷态试验。
试验步骤
a.关闭全部挡板,启动风机。 b.全开风道挡板,观察电流表读数。随后逐渐开启风机调节 装置(入口导向器、轴流风机动叶角度、调速风机的转速), 并观察电动机的负载(据电流表),不允许电动机过载。 c.将调节装置调整到要求的开度位置上。 d.先测出节流挡板全开和最小位置下的风机各参数,再按风 机流量测量面处的动压值确定中间工况节流挡板的位置。绘 制调节装置各开度下特性曲线的工况点至少为5个。 e.每一工况的动压值应插入、拉出动压管测量两次。若同一 点上的动压值很相近(偏差不大于2.5%)时,则可进行下一工 况;如相差较大时,则应重新测量一次。其余参数的测量次 数每一工况不得少于5次。
设计的分体式组合动压管由总压管、静压管及相应的 引管组成。总压管与静压管均采用4根不锈钢管焊接成十 字形状。为了一次获得测量截面平均压差与静压,管子中 心连接处导通,除留一个管口作为测量接口外,其余3个 管口都密封。根据等环面积法在每根总压管和静压管上 布置5个测点,在每个测点处分别焊接总压引管和静压引 管,引管长度参考皮托管鼻管长度。然后将总压管与静压 管交错45度安装在原皮托管测孔截面处,总压引管的开口 迎着气流测量总压,静压引管开口垂直于气流测量静压。 测试中通过倾斜微压计测量截面的平均压差与静压值,通 过平均值计算风机的流量和压力。
流 量: Q A
Q A

2p
(m3 / h)
Q A m3 / h
平均速度:

n j 1 n
(m / s)
风机静压:
m
3
P ( P ) / n ( Pa ) i ij
/ h
平均压差: P (
P ) / n ( Pa)
j 1 j
分体式组合动压管法
3、盒式大气压力表 4、水银温度计(精度1℃) 5、转速计
测量项目
风量及静压的测定 功率测量
转速测量
风量及静压的测定
测量截面的确定
一般在风机进口和出口位置进行测量。测量面与风机进、 出口平面之间最好是截面积不变的直管道。 作为压力测量的其他测量截面距风机进口的距离不应小 于1.5De,距风机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De。 测量静压时,测量截面位于风机出口侧时,其距风机出
风机性能试验
• 风机性能的定义
在一定的进气条件和转速时,风机的效率、 功率、全压等参数与流量的关系.
试验目的及内容
试验的目的及内容
测定风机在工作条件下的流量、压力、功率和
转速等参数,以确定其性能,并为风机改造和经济
运行提供依据。
试验分类
火电厂锅炉风机现场试验大致可分为三类。 A类——冷态试验:以常温空气为介质,测量风机在其管路 系统中的性能。 B类——热态试验:测量风机在管路系统中的运行参数,作 为经济性评价和改进的依据。
60 50 40 30 70 20 10 0 430 455 480 505 530 555
全压(Pa) 内功率(kw) 噪声(dBA) 全压效率(%) 静压效率(%)
风机热态试验
热态试验的目的是校验风机在工作条件下的运行情况,
因而必须在运行的锅炉机组上进行。风机出力的改变是通 过风机调节装置来实现,风机出力变化的范围由锅炉负荷
功率测量
现场试验中无法测量风机的轴功率,故只能测量电动机
的输入功率,然后再推算出风机的轴功率。
功率表法 采用两只单相功率表测量,按下式计算电动机输入功率: PE=CT×PT×C×w CT, PT:电流电压互感器比值 C: 功率表系数 w:功率表读数
电流表法 PE= 3 UI cos cos :功率因数; cos 电能表法
c
:传动效率
d
通风机有效功率
单位时间内传给气体的有效功,即
Ps2,Ps1:风机出口、进口静压 V2,V1:风机出口、进口速度
通风机全压效率
通风机有效功率Pe与通风机轴功率Psh之比,即
通风机设备效率
通风机有效功率Pe与电动机输入功率PE之比,即
转速测量
现场试验通常采用转速测量器,光电转速表,机械转速表或 其它0.5级测量精度的精密型转速表进行测量,试验期间应取转 速3次测量的平均值,每次测量变化不超过1%
接进行检查。
风机进口静压ps1和风机出口静压ps2在某些情况下可 以直接测出。在多数情况下是在离风机进口上游和风机出 口下游的相对短距离的位置处进行测量的。这些静压测量 值分别以ps4和ps5表示。用以确定风机进、出口静压值 的方程式分别为: 风机进口处静压 风机出口处静压 式中:pd1,pd2——风机进、出口动压; pd4,pd5——风机上、下游静压测量面处动压; Δp4,1,Δp2,5——风机上、下游静压测量面到风机 进、出口平面间的压力损失。
0.968
矩形截面切贝切夫法测点布置
横线数及测点数 点 1 2 3 4 5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xi/L或 yi/H值 0.074 0.288 0.500 0.712 0.926 0.061 0.235 0.437 0.563 0.765 0.939 0.053 0.203 0.366 0.500 0.634 0.797 0.947
B1 A2
A1
B6
整流栅 A6 静压测压管
B2
B5 总压测压管 A3 A5
B3 A4
B4
注:A1 - A6是总压测管,B1 - B6是静压测管.
图五 总压管与静压管布置图
分体式组合动压管法计算公式与上述计算公式 不同之处在于多点测量,自动取加权平均值,一次
测得测量截面的平均压差△p和静压,然后计算流量
b.给水参数(压力、温度、流量);
c.每个受热面组件后的烟气静压; d.每个受热面组件出口的工质温度;
e.省煤器后烟气中的O2(和RO2)含量;
f.空气预热器后和引风机后烟气的O2(和RO2)含量 。
在每一工况的试验中,对汽、水、烟、风道上的仪表,
每5min记录一次,对流量表、功率表,每2min记录一次。 在结束一个工况试验后,改变锅炉蒸发量再进行下一
C类——考核试验:验证技术协议书中保证的风机气动性能。
因此,C类试验要求比较严格。
试验标准
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 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DL—T 468—2004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
试验仪器
1、皮托管
2、功率表(精度1.5级)/电流表/电能表
对风机各参数值测量后画出风机的全特性曲 线,主要包括有: 流量——效率
140 130
流 量 - 效 率 流 量 - 压 力
. 流 量 - 功 率 . 流 量 - 噪 声 曲 线
效率 100 η i n (%) 90 80 70
流量——功率
流量——压力 流量——噪声
全压 120 PF (Pa) 内功率 Pin (kw) 90 噪声 LAC dB(A) 80 ` 100 1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