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郭锦燕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完善人格起着积极作用。

由于多年来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是“模仿”老师,“克隆”了一代又一代相似的群体,以致于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的潜能不能很好被激发。

随着二期课改的实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探究,如何拓展传统体育教学,贯彻新教材的精神,尤其培养学生创造力,是体育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造力,培养,主导,主体,创新,氛围。

体育教学改革,注重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中学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的方向。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简单传授,转变到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边性”,模仿与创造的“双型性”,以及教师控制,注意学生内部心理和外部活动“双部性”的轨道上。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立足于中学体育发展,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应用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是重点。

1、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条件
1.1、师德高,有探索和创新的科研教师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力,首先体育教师自身素质要高,用“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作风为学生的榜样,要有责任心和荣誉观,加强自身修养。

其次,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习惯,思维方法,工作方式和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难于自我突破,平常的人易于醉心满足成旧观念的再用和经验的重复。

使自己真正成为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先行者,推动体育教学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有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才能、观察力、判断力,艺术魅力,强健的体魄。

在教学中才能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在学生中有号召力,因材施教,感染学生。

适应于体育教学训练的繁忙工作。

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力犹为重要。

在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教书匠”而应是一位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科研教师。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问题,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从操场走进大自然,从简单讲解示范到能应用多媒体的教学,使体育教学丰富多彩。

提高新的理性认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创造力。

1.2、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学生创造力培养
体育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教材,要使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思想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教师要吸取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清除思想上的障碍,接受素质教育的观念,尤其要认识到其重要性。

把握教学规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人才。

但是,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时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忽略学生的常规教学,知识、技术的掌握,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自学”,“自练”的“放羊式”教学,片面理解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力的培养,不应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思路,探索方法,掌握规律,激发学生潜能成为现实。

2、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2.1、科学设立创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是教师期望学生发生的变化,体育教学基本目标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学会运动技术,养成锻炼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在制订体育教学目标时,要根据素质教育创新的要求,从青少年的心、生理特征出发,设立教学目标。

由于青少年天生喜欢体育活动,特别在操场上,其心情是十分喜悦的,教师要引导,而不能压制。

每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体质条件相异,课的内容也不同。

加上个人的个性特点,对老师的看法不一致等因素,在体育教学中会表现出种种的差异性,这不仅反应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能追求共同的目标,而且有时矛盾相当尖锐。

体育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复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闪光点。

以创造型教学方法深入课堂,创设愉快、宽松、合作、奋进的环境,引发学生积极情绪
和开阔的意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提供学生创新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环境,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实践角度分析,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2.2.1、创设人人平等的环境。

在学校师生之间,小干部与学生之间,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应当平等。

在人格上处于同一平等地位,才能进行平等的交往,才能使潜能得到激发。

由于种种旧思想的残余,不少老师存在家长作风,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对学生常用命令式的口气,用训斥的方法教育学生,有时知道自己错了,为了维护所谓的“自尊”强词夺理,给学生不好的印象。

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感到老师不讲理,破坏了师生间平等、协调、亲切的关系。

学生干部和学生之间,体育成绩好与差的学生之间,男女同学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不能成为不平等的理由。

创设一种平等的良好环境,体育课中许多工作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例如,布置场地、搬运器材、组织工作等。

在老师培训和启发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课中自己是主人,人人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使学生潜能激发,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2.2、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好奇心培养
体育教学要有集中和集体行动,还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在整节课中感到心情舒畅,行动自由,应该提倡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妨碍集体都可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而发挥各人的个性,树立自信心、创造力。

好奇心可以使人进行想象,从而深入探索,能驱使人的心理行动,学生喜欢寻根问底,教师应该鼓励,而不应该抑制与阻止他们的好奇心,否则影响他们想象力,不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因此,在实践教学备课时要反复考虑,充分准备,在组织教学中要机动掌握,在把握住整节课的前提下,有收有放,具体讲就是在课的进程中,有意识地在课的某些部分,启发学生创造思维,鼓励学生
大胆想象、提问,进行自己喜爱的锻炼,不能把学生积极性或一些设想、疑问,看作是对教学、教师的不敬,加以限制,应该引导,鼓励,启发。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场地布置,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现象和思维源于好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个性,可以逐步打开想象的大门,从而发展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2.2.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是人脑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赞可夫也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这说明学习要思考,教会学生思维是何等的重要,要引导学生模仿,更要把学生思维当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设立问题,增强学生自主练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自学、练习——教师引导——再次练习——讨论——自我评价——教师总结。

使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让学生“被动思考”转变到“主动思考”方向上来,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把握体育教学特点和规律,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共同点,也存在不同。

第一,体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完善人格等实效;第二,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过泛化——分化——巩固三个阶段;第三,在教学中还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人体在练习开始时,机能活动逐步上升,然后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水平,最后又逐渐下降。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体育教学的特点及规律,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潜能。

学习欲望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求知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反映。

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使学生产生长远的学习需要,持久的学习动力,有利学生主动性的创新。

如果学生在内心深处滋长了厌学的情绪,就会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
困苦,阻碍了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进行思想教育,人格的培养,设置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等,来引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与愿望,使之在运动中追求和发展健壮的体格,在运动中掌握知识,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体育教学是一种动态的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体育教学方法“有法无定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方法有许多,例如:尝试教学法,开拓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左右脑同时发展,非智力因素的调节等。

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

江泽民主席在访俄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希望,创造力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探索创新教学是每位从事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卢闻君:优化体育教学方法的辩证思考。

《上海体育科研》1999年第二期
2.任丽萍: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一期
3.廖辉、许康成:主体性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三期
4.谢家虬: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上海体育科研》1999年第三期
5.孟莉主编:《中学生的个性培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高峰:《从体育教学改革谈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复兴高级中学特级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