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导论 第十三章 法律解释

法理学导论 第十三章 法律解释


• (二)历史解释 • 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 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 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 • (三)体系解释 • 体系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 体系解释, 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 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 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 (四)目的解释 • 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 律。
本章要点
• • • • • 1. 法律解释是从法律制定到法律实施之间的桥梁,通过法律解释可以改 法律解释是从法律制定到法律实施之间的桥梁, 弥补立法的不足,可以使人们取得对法律规定的统一认识, 正、弥补立法的不足,可以使人们取得对法律规定的统一认识,可以解 决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内在矛盾。 决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内在矛盾。 2. 法律解释具有实践性,其不能以否认或者怀疑法律规范为条件。同时, 法律解释具有实践性,其不能以否认或者怀疑法律规范为条件。同时, 它也具有目的性,受到“解释学循环”的制约。 它也具有目的性,受到“解释学循环”的制约。 3. 关于法律解释的目标有种基本理论,即主观说与客观说。主观说强调 关于法律解释的目标有种基本理论,即主观说与客观说。 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客观说强调探求内在于法律的意旨。 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客观说强调探求内在于法律的意旨。 4.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 5.法律解释因其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可以被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 法律解释因其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可以被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 式解释两种。正式解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式解释两种。正式解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非正式解释是不具有法 律约束力的解释。 律约束力的解释。 6.目前中国关于法律解释的体制主要是在 目前中国关于法律解释的体制主要是在1982年宪法的有关规定以及 年宪法的有关规定以及 目前中国关于法律解释的体制主要是在 198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 的基础上建立的。 的基础上建立的。 7. 司法解释(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在我国法律解释体制中具有独特的 司法解释(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 作用。 作用。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目标与方法
• 一、法律解释的目标 • 二、法律解释的方法
一、法律解释的目标
• (一)主观说 • 主观说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 主观说认为, 法者事实上的意思, 法者事实上的意思,即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的意图和 目的。它又被称为法律解释的原意说。 目的。它又被称为法律解释的原意说。 • (二)客观说 • 客观说认为,法律自从颁布时起,就脱离了原有的立 客观说认为,法律自从颁布时起, 法机关成为一个独立的客观存在物, 法机关成为一个独立的客观存在物,因此具有了自身 的含义, 的含义,法律解释的目标就是探求这个内在于法律的 意旨。 意旨。它又被称为文本说。
五、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解释
•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解释也叫行政解释,是指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解释也叫行政解释, 由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解 行政解释的适用包括两种情况: 释。行政解释的适用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对 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 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其二是国务院及其主 管部门在行使职权时对自己所制定的法规所进 行的解释。 行的解释。 • 有权进行行政解释的机关包括:制定行政法规 有权进行行政解释的机关包括: 的国务院以及制定行政规章的各部委。 的国务院以及制定行政规章的各部委。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 • • • • • 一、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二、当代中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法律规定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四、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解释 五、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解释 六、地方性国家机关的解释
一、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 所谓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 所谓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 家机关、 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做出的具有 法律约束力的解答和说明。分为立法解释、 法律约束力的解答和说明。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和行政解释三种。 和行政解释三种。 • 非正式解释,是指未经法律明确授权的机关、团体、 非正式解释,是指未经法律明确授权的机关、团体、 组织或个人对法律做出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组织或个人对法律做出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通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理解释。 通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理解释。第二种是任意解 释。
第十三章 法律解释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概念 •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目标与方法 •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概念
•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与必要性 • 二、法律解释的特点 • 三、法律解释的历史发展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与必要性
•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组织以及国家机关对法律法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 规的内容所作的必要的说明。 规的内容所作的必要的说明。 • 首先,法律解释是从法律制定到法律实施之间的桥梁。 首先,法律解释是从法律制定到法律实施之间的桥梁。 • 其次,通过法律解释可以改正、弥补立法的不足。 其次,通过法律解释可以改正、弥补立法的不足。 • 再次,通过法律解释可以使人们取得对法律规定的统 再次, 一认识。 一认识。 • 最后,通过法律解释可以解决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生 最后, 活发展的内在矛盾。 活发展的内在矛盾。
案例
• 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 年 月 日 海洋为了“考证黑熊嗅觉是否灵敏” 海洋为了“考证黑熊嗅觉是否灵敏”, 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向几只黑熊, 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向几只黑熊,导 致黑熊身体大面积烧伤。事件发生后, 致黑熊身体大面积烧伤。事件发生后, 刘海洋被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刑事拘 留。2003年5月3日,在经历了长期的讨 年 月 日 论与争议之后, 论与争议之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判决刘海洋犯故意毁坏财物罪, 判决刘海洋犯故意毁坏财物罪,但鉴于 其一贯品学兼优,案发后有悔罪表现, 其一贯品学兼优,案发后有悔罪表现, 决定免予刑事处罚。 决定免予刑事处罚。
三、法律解释的历史发展
• 中国古代就有法律解释。 中国古代就有法律解释。 • 在西方,罗马的五大法学家(保罗、盖尤斯、 在西方,罗马的五大法学家(保罗、盖尤斯、 莫德斯蒂努斯、乌尔比安、帕比尼安) 莫德斯蒂努斯、乌尔比安、帕比尼安)对法律 的解释被君主批准为具有法律约束力。11世纪 的解释被君主批准为具有法律约束力。11世纪 未期兴起注释法学家和后注释法学家, 未期兴起注释法学家和后注释法学家,促进了 法律解释学的发展。 法律解释学的发展。 • 17-18世纪之后,严格了法律解释的主体、解 世纪之后, 世纪之后 严格了法律解释的主体、 释原则和范围, 释原则和范围,使得法律解释在现代具有了更 理性化和系统化的色彩。 理性化和系统化的色彩。
• 分析: 分析: 就刘海洋伤熊的行为, 就刘海洋伤熊的行为,从刑法上看存在三种 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刘的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 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刘的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 341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 第341条,“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另一种观点认为刘的行为构 濒危野生动物 , 刑法》 275条的罪行 条的罪行“ 成《刑法》第275条的罪行“故意毁坏公私财 物……”,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刘的行为在《刑法》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刘的行为在《刑法》 上没有相应规定,按照“罪刑法定”的原则, 上没有相应规定,按照“罪刑法定”的原则,应 认定其不构成犯罪。 认定其不构成犯罪。前两种说法的证立需要对相 关法律条文进行解释, 关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从而认定该条文是否适用 于本案。针对《刑法》 341条 于本案。针对《刑法》第341条,我们需要解释一 个问题:圈养在动物园内的黑熊能不能算作“野 个问题:圈养在动物园内的黑熊能不能算作“ 生动物” 而针对《刑法》 275条的 条的“ 生动物”?而针对《刑法》第275条的“故意毁坏 公私财物罪” 公私财物罪”,需要作出解释的是动物园里的黑 熊是否属于法律条文中所指的“公私财物” 熊是否属于法律条文中所指的“公私财物”?
二、当代中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法 律规定
• 法律解释体制,是指正式解释的权限划分体制。 法律解释体制,是指正式解释的权限划分体制。 • 目前中国关于法律解释的体制主要是在1982年 目前中国关于法律解释的体制主要是在 年 宪法的有关规定以及198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的有关规定以及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 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 的基础上建立的。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 的基础上建立的。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 人民大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 人民大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立法法》以专门的章节对“法律解释” 和国立法法》以专门的章节对“法律解释”的 职权和程序做出了规定。 职权和程序做出了规定。
二、法律解释的方法
• (一)文义解释 • 文义解释,也称语法解释、文法解释、文理解释。这 文义解释,也称语法解释、文法解释、文理解释。 是指从法律条文所运用的语言的含义来说明法律规定 的内容。 的内容。 • 文义解释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被分为三种: 文义解释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被分为三种: • 1.字面解释。 .字面解释。 • 2.限制解释。 .限制解释。 • 3.扩大解释。 .扩大解释。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我国宪法规定, 委员会是法定的具有解释权的机关。 委员会是法定的具有解释权的机关。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进行的解 释也叫立法解释。 释也叫立法解释。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解释主 要包括对宪法的解释和对法律的解释两 部分。 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