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互译中形合与意合

英汉互译中形合与意合

由于形成和发展历程各异,英汉语言各具特点,这种差异虽然使语言本身丰富多采,但同时又给各自的学习者造成了障碍。

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学英语的人来说,有时觉得自己的话措辞、语法都没有错,可是总觉得有汉语味,为什么呢?恐怕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对英汉语言的差异缺乏敏感造成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之分(Nida,1982:16)。

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语言表现法。

现代语言学先驱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形合”(hypotaxis),又称“显性”(explicitness/overtness),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parataxis),也称“隐性”(implicitness/covertness)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

形合”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意合注重意义上的连贯。

我们可以从形合和意合看出汉英语言的不同特点:
1、形态方面。

英语重形合,属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靠词形变化组句,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如英语名词有单、复数之别,非谓语动词形式有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分别用“to,-ing”及“-ed”的标志加以区分,其形合作用十分精微。

而汉语则仅凭词序来决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及句子的意思,并无任何词形变化。

如:“Winter is the best time to study the growth of trees. Although the leaves are gone and the branches are bare, the trees themselves are beautiful.”
译文:冬天是研究树木生长的最好的季节,虽然树叶落了,树枝光了,但树木本身却是美的。

这里英文词“trees, leaves, branches”都用了复数形式,而中文译文中却无法标示出这种复数形式。

2、关联照应方面。

英语是分析型的理性语言,句间讲究形合,句与句之间往往靠各种语言形式紧密结合,其关联照应手段是显式的,多样的。

英语句中存在着表示各种关系的连接词,譬如转折、因果、目的、让步等等。

在下列这段英语中可以看出这些组合手段在谋求形合时所起的衔接作用: “As I lie awake in bed, listening to the sound of those razor-sharp drops pounding on the pavement, my mind goes reeling down dark corridors teeming with agonizing flashbacks, and a chill from within fills me with dread. ”再看汉语译文是如何谋求意合的:“我身躺在床上,睡不着,听着雨点儿落在路面上,啪啪作响。

我思绪万千,恍恍惚惚进入了一条幽暗的通道,回想起许多痛苦的往事,心里一阵冰冷,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由于英语有许多外显的形式组合手段,从而使英语句子中各种语法关系的视觉分辨率大大加强,而汉语则是隐含的、模糊的。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存在着一种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关系的语言结构特点。

英语中表示逻辑的语言连接词是表述逻辑关系时不可或缺的必要成分。

相比而言,汉语是综合型的直感语言,多数情况下疏于语法,句间讲究意合,汉语句子的词法、句法和语义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环境和语言的内在关系来体现,只要语义搭配合理,就可以联结在一起,组成句子,其关联照应手段是隐式的。

3、介词的使用。

介词词组是英语重要的形合手段之一,汉语中却没有。

据统计,英语介词有286个(包括短语介词)。

英语大量使用介词来连词造句。

汉语是介词贫乏的语言,故大量使用动词。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由动词演变而来的,数量和使
用频率远不及英语。

4、长句的结构。

英语句形合的突出特点是空间搭架形式,即以主谓结构为之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动词不定式、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把句子其他各个成分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英语的形合使得英语句子中,主谓结构必不可少,地位突出,成为英语句子中的普遍形式。

转换生成语法最基本的生成原则是,英语中的七种基本句型,均离不开结构,因而无论语句多长,均可借助主、谓等范畴和与其对应的各种形态手段来发掘语句的逻辑关系和信息结构。

而汉语句意合特点的突出表现则是时间的先后顺序,即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形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理的方法,呈现的是一个时间顺序的流水形图式。

连动句、流水句是汉语的特点。

5、主语显著句和主题显著句。

许余龙认为: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topic-prominent),其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

英语的主语是一个与全句具有密切关系的成分,而且有一个极为严格的基本制约条件,即:主语必须是而且只能是名词或名词性词语。

而汉语中,几乎什么词都可以直接做主语,汉语的主语具有很大的词类兼容性,其原因是汉语的主语可以只是个“话题”。

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话题,名词性、动词性、副词性、数词性以及表示情景事物的词语都可以成为话题。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语言的基本区别,形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西方重形式逻辑、重实证的思维模式,意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汉民族重内省和体悟、表达简约、不重逻辑、意义模糊的思维模式。

对形合和意合的把握有益于汉英互译的操作,译者应仔细揣摩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形”、“意”差异,既要忠于原作,又要兼顾读者,令译文取得同原文尽可能相近的效果。

傅雷先生说得好,理想的外译中作品让读者感到作者仿佛在用中文写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意合的汉语句子都要译为形合的英文,反之亦然。

究竟如何翻译才恰当关键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原文来决定。

同时,汉语并非绝对意合,英文并非绝对形合。

有时也有英语用意合,汉语用形合的情况。

只不过是汉语以意合见长,英语以形合见长而已。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基本不同点,把握好形合与意合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好的解决英汉互译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