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指一支军队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广大官兵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的总和,胡主席提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和官兵价值追求,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军广大官兵都应该共同坚守的精神家园,只有我们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守军人的精神家园才能坚定官兵理想信念、强化战斗精神、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推进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官兵不辱使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践行核心价值观、坚守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不是实现军队和国防现代化的结果,而是实现军队和国防现代化的先决条件;践行核心价值观、坚守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但其实践却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努力探索的。
当代军校学员是未来我军的中流砥柱,只有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官兵,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军队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代军人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军人的价值观,与常人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特殊的一面。
对军队来说,使命重于泰山;对军人来说,使命高于生命。
忠实履行使命,是军人的核心价值所在。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体现了我们这支军队在长期的战争和建设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并与当代军人的价值追求紧密相连。
(一)当代军人价值观现状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和国内社会的深刻变化历来都与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相伴相随,不管是观念先行而促动物质世界的变化,还是环境的改变催生新观念的形成。
重要的是,这些社会存在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利益格局的调整,改变着中国社会,也改变着当代军人,他们的价值观既在社会的变革和转型中碰撞,也在碰撞中变迁。
从变迁的具体表现来看,一方面是官兵的主体意识不断凸显和增强。
市场经济在客观上要求个体自我发展,同时还充分肯定个体对合理的物质利益的追求,认为追求利益的行为在道德上是中性的,因此追求个体利益、自我独立、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成为当代军人日益增长的需要。
他们开始远离依靠、远离等待、远离他人的干涉,积极地储备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未来任职的挑战和竞争,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他们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对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都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 ,更加自信、务实地面对自己、面对未来。
另一方面 ,在价值本位向主体倾斜的同时,官兵的自我中心倾向也逐步显现。
他们比以往更看重自我设计和个人奋斗,同时也更希望自由发展和不受约束,对外部环境的期望和要求过高,而对自身的从严要求不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更容易把满足个人要求与实现个人理想放在较高的位臵上 ,而不重视集体理想与集体价值的实现。
在道德行为选择和利益取舍的场合,一些官兵更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远大理想,以物质化原则处理日常的人际关系和军营生活,这些都是当代军人在价值认识层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就当代军人个体而言,其价值取向在许多方面的表现是分层的、多元的。
在他们的政治生活层面 ,一旦外部环境出现事关国家荣誉、尊严和利益的大型政治事件 ,他们的集体爱国情感很容易被激发,因此,在集体生活的状态下,他们的价值观中较易形成政治性的取向;然而 ,当利益的得失与取舍处于个人和集体之间时,这种集体的一致性表现就会出现分化,比如在面临投身基层部队以谋求军队更好发展与进入机关工作以谋求个体更好前途之间的抉择中,相当部分军人选择后者。
这是当代军人在集体状态和个体状态下政治性价值取向的明显分化,在维系切身利益之际,宏观的价值判断和具体的行动准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官兵的学习生活层面,尊重科学和知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适应部队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是绝大多数官兵的价值认识,但在具体问题面前,不脚踏实地、不按规律办事、投机取巧、盲目冒险的也大有人在,可以说科学性的价值取向尚未走向成熟与完善。
在官兵的工作生活层面,崇尚个人奋斗与贪图安逸享乐的观念共存,很多学生具有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等务实的意识和观念,但在遇到挫折时往往耐性不够、意志欠坚定,甚至还容易走向反面。
官兵个体价值观内在的分化也是其价值观出现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土壤。
与此同时,价值观的个体间差异也是明显的 ,随着本科直招士官的方兴未艾,官兵之间的个体差异就成为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
在社会背景、物质状况、智力水平、学习和生活态度等方面不同的军人之间都存在差异,贫富差距悬殊。
有些官兵自觉地把自身的前途和军队的发展紧密相联,有些官兵只顾个人得失从未考虑承担军人使命,而有些官兵勤耕苦读日日穿梭于训练场和图书馆之间,有些官兵与网络游戏为伴……行为表现上差异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而正是价值主体生活状态的多样性造成了主体思想观念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分化。
具有不同价值观的官兵在同一校园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共同构筑了多样的当代军校官兵生活 ,也不断塑造和改变着他们。
(二)当代军人学习和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分析正是基于对当代军人价值观取向的全面了解和深刻分析,发现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
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官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
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官兵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
当代军人、尤其是青年军官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中央军委所提出的必须共同践行的军人核心价值观容易接受。
实践证明,用党和军队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官兵,是实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
因此,基层部队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先行军”。
二、当代军人精神家园的基本涵义什么是精神家园?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居。
文天祥说: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秋瑾说: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老山前线的战士说:要是为钱,给我一万元让我在猫耳洞里待一分钟我都不干,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在这待上一辈子。
这就是精神家园,这就是中华儿女的心语,这就是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
掀开中国的历史,跳跃在眼帘的是光辉灿烂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倔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积淀浇灌着精神家园,正是这精神家园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一代代华夏赤子舍生忘死,而军人的精神家园更有着不同的含义,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流血牺牲,义不容辞;和平时期,卫国戌边,独守寂寞,更是职责所在。
有人问:立正、稍息,日复一日机械般重复单调乏味的生活,不寂寞吗?当然寂寞,但在寂寞之中我听到了万家欢乐的笑声,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在不停闪烁;有人说,舞枪弄炮,摸爬滚打,多累啊!是的,确实很累,当年的八旗兵倒是不累,但他们险些让中化民族之国灭种。
西方有那么一位杜勒斯先生,他临死前曾说过,他要用管乐吹垮共产党的第三代,但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我想总有那么一天,或是达赖,或是别的民族分裂分子,会告诉那位杜勒斯先生,他的预言与计划落空了,这一代绝不是垮掉的一代。
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誓言,我们当中一批优秀的军人,在边疆,在海岛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
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哨所,叫做红旗拉甫,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生命禁区。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里平均日照不足五个小时,长年积雪,就是在这样一个连阳光都罕至的地方,却有一群军人顽强的生存着,这其中有一名中校军官,在这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生命最后八天才被抬下哨所与家人团聚,可这八天,他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连一粒米也吃不下,当儿子说:“爸爸,我已经八岁了,还没给您过过一次生日,今天让我们给你过一个生日吧!”这名刚强的军官,这名忍受肝癌十年折磨的军官落泪了,他用最后的力气在纸上写道:不要怪爸爸,军人不能战死沙场,也应效力边关!方永刚同志是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热潮中涌现出来的一名先进典型,他用生命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他真信党的创新理论、真学党的创新理论、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
一言以蔽之,他对待党的创新理论,真情实感、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没有半点虚假浮夸、过场形式、假大空泛。
这两个事例表明,军人的个体价值与军队的核心价值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并通过履行使命来实现。
这就是军人对军队奉献的极致,这就是军人对军队最深沉的爱的表现,这就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凸显,这不也正是我们找的军人的精神家园的答案吗。
董存瑞舍生炸雕堡是对军人精神家园的坚守,黄继光英勇堵枪眼是对军人精神家园的坚守;而我们今天努力求学,将来建设部队,不更是对军人精神家园的坚守。
这份坚守就是一代代共和国军人巩固起来对部队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三、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守军人精神家园的路径(一)践行忠诚于党是坚守军人精神家园的不变之魂中国古代儒家核心精神将“孝悌忠信”视为四德,四德之中,“莫大于忠”,从先秦时期的“尊主安国”、“保人利主”,至封建社会的“忠君报国”,再到孙中山的“捍族卫民”、“忠爱民国”等,其政治内涵无不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变迁而改变。
在现代,君臣关系已不复存在,但是“忠”的尽心尽责以及对于民族、祖国、人民的忠诚,仍然有与当代道德生活相契合的必要。
我们对传统“忠”德加以扬弃,再将当代革命军人道德要求的新鲜血液注入其中,便可探索和归纳出“忠”的现代意义。
“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是政治道德,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忠”的全新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不仅仅是全体共产党员的政治准则,也是所有中国公民的政治道德。
我军是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臶为旗臶,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
军队讲忠诚,就是要忠诚于中国共产党。
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嘱托军队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
胡主席在系统阐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时明确指出:“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
”抓住了这一条,就抓住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把握了这一条,就把握了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就找到了坚守军人精神家园的不变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