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水稻浸种催芽问题

关于水稻浸种催芽问题

关于水稻浸种催芽问题
1、为什么选种前一定要晒种?
稻种在贮藏期间,生命活动非常微弱。

播前晒种可以增加种皮透性,有利于排除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也有利于气氛和水分向种子的内部渗透,加快种子吸水过程,提高酶的活性,使种子内含物迅速从凝胶转变成溶胶,促进种子内部新陈代谢,增强种子活力,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晒种的另一个好处是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通过晒种可以杀死大部分附在种子外表的病原菌,从而减轻由种子传播的某些病害的发生率。

晒种还可以消除种子间含水量的差异,使种子干燥均匀,吸水速度一致,发芽整齐。

晒种时要经常翻动种子,晒种与风扬结合进行还可以清除混在种子中的枝梗、草末、尘土、虫瘿、病粒等杂物。

晒种要在选种前结束,趁阳光充足的晴好天气晒种3天左右即可。

晒种时种子摊铺要薄,定时节翻动,做到均匀一致。

翻动时防止弄破谷壳,防止几个品种同时翻晒时造成混杂。

2、为什么播种前要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其生命力会产生不同程序的降低,甚至受到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污染而全部或部分丧失生命力。

若不经检查就盲目播种,有时由于发芽率低或发芽势弱而出苗不齐,出苗和成苗率低,秧苗数量不足,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掌握和了解种子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播种前必须要做好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和检验。

3、水稻催芽前为什么要浸种?浸种应该注意什么?
种子从休眠状态转化为萌芽状态,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适当的温湿度和充足的空气,要萌动是不可能的,而吸足水分是种子萌动的第一步。

种子在干燥时,含水量很低,而吸足水分是种子萌动的第一步。

种子在干燥时,含水量很低,细胞原生质呈凝胶状态,代谢活动非常微弱。

只有吸足水分,使种皮膨胀炊化,氧气溶于水中,随水分吸收渗透到种子细细胞内,才能增强胚和胚乳的呼吸作用。

原生质也随水分的增加由凝胶变为溶胶,自由水性物质转变为简单的可溶性物质,供幼小器官生长。

有了水分也便于有机物擀迅速运送到生长中的幼芽、幼根中去,加速种子发芽进程。

所以要把好浸种关,是搞活流通好催芽工作的重要环节。

水稻种子吸水是有阶段的。

早稻吸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急剧吸水的物理吸胀过程。

这一阶段中吸收各子萌动所需水分的一半以上;第二个阶段是缓慢吸水的生物学过程,种子处于酶的激烈活动,由于幼芽生长迅速,吸收水分较多。

浸种是水稻种子吸水的第一阶段,北方粳稻吸水要达到种子本身重要的30%~40%才能顺利发芽。

种子吸水不足或不均匀,不仅发芽不整齐,往往有很多种子播后不能出苗而造成损失。

吸足水分的谷壳半透明,腹白分明可见,胚部膨大突起,胚乳变较,否则说明吸水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正确掌握浸种时间和浸种水的用量。

浸种的水必须没过种子,使种子吸足水分。

浸种时间应充分,但也并非浸种时间越长越好。

浸种时间过长会使种子内部的可溶物外渗,使种子养分流失,甚至种子在水中萌芽,因水中氧气不足而引发无氧呼吸,使种子消耗养分过多过快,并产生大量乙醇,使种芽中毒而不利于培育壮苗。

浸种时头两天换水一次,以后一天换水一次,保持浸种水的清新,有充足的氧气溶入。

4、浸种时间和标准应怎样掌握?
稻浸种时间长短与浸种水温的高低有关。

水温高浸种时间短,水温低浸种时间长。

如水温30℃,浸种约需2~3天;水温20℃,浸种约需3~4天;若水温15℃,浸种约需5~6天;水温10℃时,浸种约需7~8天。

种子吸足水分的特征是:谷壳颜色变深,呈半透明状,胚部膨大突起,胚乳变较,手碾成粉,折断米粒无响声。

5、常用的消毒药剂有哪些?对哪些病虫害有效?
为方便掌握水稻种子消毒药剂,对几种主要病虫害消毒剂简介如下:
防治稻瘟病一般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浸种72小时或1%生石灰水浸种;防治白叶枯病一般用1%生石灰水溶液与防稻瘟病浸种时间相同,强氯精10克浸种3~4千克12小时或41%白恶宁60毫米对水1.8千克浸种15千克;防治立枯病一般用1%生石灰水浸种消毒,也可用立枯灵、杀枯宁、10%浸种灵、扑生畏浸种。

防治恶苗病虫一般用50%福美双1500倍液浸种4~5天。

硫酸铜500倍液,浸种24小时,45%代森铵浸种144小时,35%恶苗灵250倍液种4~6天。

防治于尖线虫一般用温汤浸种或用杀虫双浸种。

随着农药生产技术的进步,混配和有机合成的杀菌药较多,具有广谱杀菌的种子消毒药剂各地均有生产,目前市场销售的10%浸种灵、扑生畏等,是应用较广的药剂,每10克药剂可浸种5千克,除白叶枯病、干尖线虫病外都非常有效。

6、为什么提倡催芽播种?怎么样才能催好芽?
经过催芽的种子,在北方早春低温的条件下,播种后扎根快,出苗早,出苗整齐,能提高成苗率,缩短秧田期。

所以提倡催芽播种。

催芽的大小一般以种子破胸露白为度。

播种时温度高,芽可稍长,但不宜超过0.5厘米。

无论用什么方法催芽,其原理是一样的。

即“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

”所谓高温破胸,就是在30~32℃高温下,经1~2天内破胸露白。

破胸露白后,即将温度降至25~28℃左右,即所谓适温催芽。

12~15小时后,芽长可达0.2厘米左右,就可以把种芽薄薄地摊开,放置于自然温度下,散势降温。

待种芽温度降至与自然温度相同时即可播种。

催芽过程中应防止高温烧种。

超过40℃种子即失去发芽能力。

破胸前不补水,破胸要翻种,使种子发芽均匀。

破胸后适当补水,注意透气增氧,即可催出茁壮的好芽。

最好采用蒸气式催芽机催芽,省时、省力出芽快,出芽齐每次可催芽6公顷。

7、催芽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水稻催芽的方法很多,如蒸汽催芽、催芽机催芽、火炕催芽、限水催芽、大堆催芽、塑料棚催芽等等。

蒸汽催芽需专用设备和动力,但可适用机播机插单位和种地大户。

火炕催芽适合用利量少的农家使用,但应加强管理,如不及时管理,上下层种子受热不均匀,发芽长短不齐。

大堆催芽多在联产承包以前集体生产时应用,靠人工加温,保温措施较简单,种温提高得慢,发芽时间长,发芽长短不齐。

塑料棚催芽,把大堆催芽与塑料大棚式艺相结合,靠自然加温,种子受热均匀,发芽整齐,而且适合广大农村推广使用具体方法如下:利用农村蔬菜大棚或在庭院、向阳背风高燥之处根据种子量搭建简易塑料棚,地面挖好排水沟,再铺10厘米左右消过毒的稻草,草上铺席子。

在晴天早晨把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去多余的水分,薄薄地摊铺在席子上面,靠太阳兴给种子加温,隔一段时间翻倒种子一次,使种子受热均匀。

待下午时左右,太阳落山前,把种子推成大堆,在种子堆上盖上塑料薄膜。

当种堆温度上升至30℃时,进行倒堆,把堆内种子翻倒到堆外层,把外层种子翻到堆内,重新盖好继续催芽。

当种子破胸时,逐渐散堆翻种,及时补温水(不用烧水,在大棚中晒水),同时把种子摊铺开。

随着芽的生长,摊铺的厚度要减小,大棚也要通风降温。

经过3天左右,即可催出健壮的种芽。

8、催芽时常会产生“酒糟”味?怎样处理?
催芽出现酒糟气味多半发生在种芽破胸高峰期。

因为这种种子呼吸旺盛,需要大量氧气,如不及时翻堆散热通气,种堆当中极易产生高温(40℃或更高)。

高温缺氧,种子就会进行无氧呼吸,引起酒精积累中毒,随之产生酒糟的气味,种芽也常常受到高温灼伤。

被高温灼伤的种子,酶的活性被破坏,发芽慢而不齐,甚至成为哑种。

已发芽的种芽出现畸形,根尖和芽尖变黄甚至枯死。

严重时种子粘手,伴有浓重的酸味。

为防止烧芽或产生酒糟气味,在催芽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

破胸后发现温度超过30℃,应及时翻堆破温,如有轻微酒糟气味时,应立即散播摊晾,降低种温,并用清水洗净,待多余水分控净再重新上堆升温催芽,这样挽救效果可以好一些。

为什么一个品种不宜在一地连续多年种植?为什么品种要搭配种植?
品种的更换交替与搭配种植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病虫的为害,延长使用寿命。

不稻病虫害的发生由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品种本身抗病性的强弱;二是病虫的来源与致病危害强度;三是环境条件是否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一个新育成的品种在刚刚投入生产应用时其抗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伴随该品种的各种病虫害来源也在不断地发展,这样该品种如果连续大面积单一种植,往往容易导致大面积的病虫害大发生,造成灾难性的损失。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必须采取品种轮换种植和品种搭配种植。

一般一个品种在一地大面积种植年限不应该超过3年,每个品种的种植面积也不应该超过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