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序上的特点――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通常同现代汉语一样放在介词的后面,但少数介词(主要是“以”)的宾语因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面。
“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即“以一贯之”。
介词“以”的宾语“一”前置在介词前面。
“何以战?”――即“以何战”。
疑问代词“何”充当介词“以”的宾语而置于介词之前。
2、省略问题――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不能省略,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介词“以”的宾语省略。
“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介词“与”的宾语省略。
3、语法功能――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做状语,与现代汉语相同。
但“于”字组成的介宾结构除表“对于”、“关于”外,其余多作补语;“以”字介宾结构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这些,现代汉语一般都用状语来表述。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前一介词结构“以羽”(用羽毛)置于动词之前充当状语,后一介词结构“以发”(用毛发)置于动词之后充当补语。
今译时,则都译成状语。
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