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头颅CT扫描对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的价值及应用。

方法选取2010年03月~2014年02月于我科以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75例,采用飞利浦MX8000型CT机进行扫描检查,根据肯定诊断、提示诊断、建议复查、未见异常四个标准,对头颅CT诊断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6h内经头颅CT平扫检查结果得到肯定诊断的患者为26例(34.67%),提示诊断的患者为13例(17.33%),得到建议复查的患者为19例(25.33%),未见异常的患者为17(22.67%)例。

6h~6d内复查,肯定诊断的患者为41例(54.67%),提示诊断的患者为24例(32.00%),建议复查的患者为6例(8.00%),未见异常的患者为4例(5.33%)。

在初查得到未见异常17例中有5例转为肯定诊断,有5例转为提示诊断,有3例转为建议复查;在初查得到建议异常19例中有7例转为肯定诊断,有9例转为提示诊断;在初查得到提示诊断13例中有3例转为肯定诊断。

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查颅脑CT能够及时明确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标签: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CT;扫描;诊断
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DTIH),指在颅脑损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无血肿,后经过神经外科治疗后症状未改善,而在以后复查颅脑CT检查时发现了血肿,或在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后,经过神经外科治疗后症状未改善,其他部位又出现新的血肿的一种疾病,其发生较为隐匿[1]。

主要可表现在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体征等方面,如:恶心呕吐、头痛、神志不清等[2]。

随着近年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DTIH的诊断率升高,本文通过对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03月~2014年02月间于我院行螺旋CT扫描的DTI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03月~2014年02月与我院以DTIH为诊断而住院治疗的患者75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
2.58±2.83)岁,首次CT检查时间为伤后6h内,发现血肿距伤后1h~6d,其中6h内25例,6~12h内9例,12~48h内23例,48h以上19例,平均时间(22.44±5.92)h。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实验,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需符合如下标准[3]:①外伤后就医;②行首次CT 扫描或开颅血肿清除术后CT扫描时未发现有颅内血肿;③经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后不见好转或症状加重;④再次CT扫描时发现有颅内血肿,诊断为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

1.3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若患者出现以上任一标准,均予以排除。

1.4检查方法采取我院新型CT设备(飞利浦MX8000型)进行扫描检查。

具体检查方法[3]:①患者取仰卧位,以OM为基准;②首先进行常规扫描(厚层、厚距均为10mm);③对患者疑似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厚层、厚距均为5mm);④全部病例采取窄窗宽、窄窗位技术,双侧图像对比;⑤外伤后行首次CT扫描或开颅血肿清除术后CT扫描时未发现有颅内血肿,其后6h内进行1次CT平扫检查,外伤后6h~6d内进行1次CT平扫检查(具体时间以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后决定);⑥每份病例CT诊断均由2名医师诊断得出,2名上级医师审核通过。

1.5 CT检查结果本病一般常见于24h内,而6h内的发生率较高,24h后较少,头CT影像学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形成半月形或局限性为主的高密度影,部位多在骨折区域的下方,CT值为40~100Hu,出现占位效应[4]。

1.6诊断结果判定经由2名医师根据DTIH的基本病理及CT特征,经反复观察后得出诊断,并由2名上级医师审核通过后,将本组实验检查结果分为得到肯定诊断、得到提示诊断、得到建议复查、得到未见异常四个标准。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应用χ2检验,进行两组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h内经头颅CT平扫检查结果得到肯定诊断的患者为26例(34.67%),得到提示诊断的患者为13例(17.33%),得到建议复查的患者为19例(25.33%),得到未见异常的患者为17(22.67%)例。

6h~6d内复查,得到肯定诊断的患者为41例(54.67%),得到提示诊断的患者为24例(32.00%),得到建议复查的患者为6例(8.00%),得到未见异常的患者为4例(5.33%)。

在初查得到未见异常17例中有5例转为得到肯定诊断,有5例转为得到提示诊断,有3例转为建议复查;在初查得到建议异常19例中有7例转为得到肯定诊断,有9例转为得到提示诊断;在初查得到提示诊断13例中有3例转为得到肯定诊断。

两组结果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DTIH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而DTIH的迟发性会进一步影响硬膜外血肿的致残率、致死率较高,DTIH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颅脑CT检查安全,操作简单,能快速诊断颅内血肿的部位、大小、类型,为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病是影像学常见的一个概念,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不明确,推测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5]:①颅脑外伤当时血管受损,但尚未全层破裂,因而CT检查未见出血,伤后由于损伤所致二氧化碳存留,酶的副产物释放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因素,使得已不健全的血管壁破裂出血;②损伤过后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③
对患者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出现的压力填塞效应减轻或消除;④使用甘露醇等药物是颅内压降低。

对于临床医师来说,伤后1h~6h是观察有无DTIH的最重要阶段,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及时采用头颅CT明确继发性病变。

总之,首次CT检查未见颅内血肿或者术后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善者,应考虑有DTIH的可能。

笔者搜集CT复查证实为DTIH 75例进行对比性分析,以引起对DTIH早期CT表现的重视,指导临床及时CT复查诊断以免漏诊并实施有效诊疗,从而能够改善本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结论
动态复查CT能够及时明确DTIH的诊断,对临床具有指導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天郁,董志强,赵宏,等.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7):2653-2654.
[2]朱立平.颅脑损伤后迟发型血肿发生时间的规律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01:91-93.
[3]蒙贵仕,雷敬富,卢强昌,等.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14例的诊治分析[J].广西医学,2011,07:932-934.
[4]周蓓.CT检查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应用表现及意义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6:1267-1269.
[5]李万达.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诊断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08:145-1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