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12: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12: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
②情景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
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

同时,学生可以展开比较、讨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特点,一个是颓废、迷茫,一个是充满朝气和激情,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一系列由文学作品改编拍摄的影视剧图片,从而引入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19世纪以来的文学成就。

课程新授
一、浪漫主义文学
1、含义: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是一种强调主观情感和想
像,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世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

2、背景:
材料展示: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

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思考:“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指什么?“一幅极度希望的讽刺画”有哪些具体表现?
回答:略
总结:
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生活黑暗,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

②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点:
材料展示:
他们一般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而偏爱表现主观的理想。

……反对古典主义枯燥而冰冷的“理性”,而着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他们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

……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的民主倾向。

……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作家喜爱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以期达到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印象的效果。

浪漫主义作家喜欢运用华丽的词藻,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

思考: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回答:略
总结:
①内容上:歌颂人本能感情而非理性;反对封建制度;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手法上:手法夸张、想象瑰丽;构思丰富、情节起伏。

4、代表:
5、影响:
①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②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歌颂民主、自由,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

③抒发了爱国情感,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推动了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的到来。

二、现实主义文学
1、含义:现实主义文学盛行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是一种侧重如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

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背景:
材料展示: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思考:阅读材料,归纳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回答:略
总结: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3、特点:
材料展示: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贫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人们把《安娜·卡列尼娜》当做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

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

俄国后来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对社会的攻击便是从这里
开始的。

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

思考:归纳概括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回答:略
总结: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4、代表:
5、影响: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启迪人们为改变社会现实而奋斗。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
1、含义: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

其流派包括象征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派、魔幻现实主义、意象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文学等。

2、背景:
材料展示: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

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
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

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

思考:阅读材料,归纳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回答:略
总结: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3、特征:
材料展示:
现代派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文学,它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

在艺术手法方面,现代派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语言的鲜明性,他们的作品往往是故事情节怪诞,时序颠倒,人物形象模糊抽象并喜欢使用隐晦难懂的象征性语言。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思考:概括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回答:略
总结: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4、代表:
(二)苏联文学
1、背景: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特征:
①遵循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
④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

3、代表:
4、影响: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历史性变革。

(三)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
【教学小结】
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流派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等。

注意掌握每一流派的特点、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