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4、效率高:
“优质高效”具体体现为“四得”:即 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
教学达到“简而有效”的基本策略:即念好 “十字真经”(即字、词、句、段、篇、听、 说、读、写、书)、紧抠“八字要诀”(即 知识、能力、方法、习惯)、落实“四项要 求”(即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 基本应用)。
4、“三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
是山,水还是水。 “山是山,水是水”,是因为语文姓“语”名“文”, 个性鲜明突出,教师必须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 能力训练;说语文课应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是因为语文教学应 尽量体现对各学科整合的综合性,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 于是在一些内容的教学中可适当适时地组织学生唱之、蹈之、画之;说 语文课应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是因为围绕语文学习让学生唱之、 蹈之、画之(即具有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指向清楚、目的明确, 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文字,增强语文素养,提高运用能力。
知识面。“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4、侧重面:突出知识与听、说、读、写训练的某一侧面,而不是面
面俱到、平均用力。就是要倡行“一课一得”的教法,做到目标要集中、任 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
三、体现“四个三”,继承创新显 本色
体推进策略”
1、“三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 2、“三品味”:品词、品句、品读。多
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感人的事例去教育学 生,用优美的意境去熏陶学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动学生。
4、动手:是根据小学生表演欲望强烈的特点,抓住课文的表演点;根据
“从读学写、读写沟通”的规律,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动手制作模 型(或同类物品)或画简笔画
五、实践“四句话”,求真务实保 1、理念新:(即教语文平淡一点、简单 质量
3、疑难点:敢想、敢疑、敢问,逐步增强他们
的质疑问难能力,进而进行发现问题的教学,引 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性学习。以学生的质疑问难 为依据,以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归宿
4、借鉴点:在教学策略上,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向
课文借一支“生花妙笔”,主要是指导学生多进行 仿写训练,重点在仿形式,内容可以变换,就是常 言说的“旧瓶装新酒”;而仿形式可以仿语言、仿 文本、仿片断、仿篇章,也可以仿立意、仿章法、 仿表现手法等。因为有“仿”的对象而使“写”变 得有阶梯,因为有“写”的训练而使“阅读”得到 深层内化。
次地、比较性地读,以读出意境、品出意味、悟出方法。
3、“三层次”: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新流
程 .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个层次 .重视对语言的 理解、揣摩,更要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特别是在阅读 教学中要增强运用语言的意识,贯穿运用语言的实践,无论 是识字写字、品词析句、读段学篇、探究学法等各个教学环 节,都要落实到“用”上。
二、兼顾“四个面”,拓宽视野强素 质
1、涉及面:借助作者本人的或同时代权威人士的佐证材料, 2、结合面:新课文与已学过的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促进
知识迁移
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学力水平,灵活机动 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
3、拓展面:介绍推荐有关文章或材料,适当拓展学生阅读量与
四、做到“四个动”,发挥主体能动 性
1、动脑:教学任何一篇课文,教师都不要首先划定框架、规定标准答
案,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寻求对一 个问题的多种认识。
2、动口: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 ,融口语交际
训练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3、动情: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情(实施好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善
3、过程优:一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集中、
明确、恰当,做到“三维目标”整合推进、人文 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并能将目标具体地落实到 教学过程之中。二是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实施过程, 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环节合理、简化, 手段简约、实用;三是教学过程要留下空白,就是 要将结论性教学转化为过程性教学 .
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扣紧“四个点”,夯实基础不放 松 1、知识点:掌握的基本知识,一般可从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方
面去选取,且一篇文章宜突出落实某几点。
2、能力点:独立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初步的口
语交际能力;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应用 文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独立 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 “提早识字, 加强写字;改进教法,大量阅读;鼓励交际,激励练笔; 课内课外,融会贯通”等策略方法
一点、扎实一点、轻松一点) 2、方法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效,重在灵活。
坚持“六重”(重文本、重整合、重自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指导、重积累、重 运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 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景美情深的课文,可活 化为“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变 式(思路);精读课低年级一般采用“初读—读正确;熟读—读 流利;理解地读—读出感情”;中高年级一般采用“自读自悟— 读通、读懂;汇报交流—深化、提升;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要做到方法活而高效,就要因课而异、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 学定教、顺学而教、顺学而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