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概论王逸舟5.地缘政治5.1.地缘政治的定义1、定义:强调以地理分析为基础,注重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性质的内在联系2、解释:领土国家是国际政治力量的主要单元;气候、植被、土壤、位置、矿物资源、海拔高度、陆块分布等因素构成“地球自然性质”3、主要论点:(1)权力本身根植于地球的天然物性;(2)国土是国家实力的必要条件4、地缘政治观的根本:在于把国家间关系放到地球物理环境中看待。
地缘政治观点必须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5、地缘政治区域:自然地理区域+实力中心的动态移动变化所决定的战略区域6、地缘政治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产生后才出现的一种现象5.2.苏联解体的深刻含义综述:冷战的结束和苏联集团的瓦解,打破了旧的权力构造,形塑出一批新的实力中心核心的边缘地带。
产生出一批地区强国,形成复合型的力量支点,恰逢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地区一体化,给了它们施展的机会。
1、新的“破碎地带”被挤压出来,为释放某地区长期受抑的冲突潜能创造了条件。
(巴尔干和独联体地带)2、全球层次的政治发生改组中欧巴尔干和东南欧前东方集团国家独联体国家俄罗斯中欧:美国和西欧从俄罗斯夺回的势力范围德国势力圈:奥地利、前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原属苏联的波罗的海小国3、原苏联、东欧地区成为全球政治转换最剧烈、政治地理变化最大的区域两极时代稳定的原因:体系中的中小国家的主权由体系中的大国限制,从而限制了它们自发产生的导致争端的权利需求。
各国认可或接受现状。
4、传统的霸权约束消失,非洲的自然疆界、文化疆界和几何疆界发生了明显的更动,依据是宗教、民族、种族的各种差异5.3.三大热点群1、沿原苏联集团的主要势力范围分布的“破碎地带”(1)民族成分错综复杂、宗教林立;民族矛盾和边界争端普遍存在(2)主要变量:俄罗斯缓慢复苏,欲重新确立世界大国形象,力争在独联体内部取得主导2、新月形地带(1)范围: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新成立的某些中亚国家,直至中东和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北非地区的一片伊斯兰地带(2)地位及影响:国际局势动乱的主要根源,威胁到了欧洲侧翼,还对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发出挑战(3)显化原因:冷战结束,被掩盖的问题暴露出来;美国9·11后的战略突进和失败结局,深化了矛盾;冷战结束以来伊斯兰北部民族同东正教民族正在进行的战争。
3、南亚次大陆热点群(1)特点:人口稠密,种族、宗教、文化多样复杂(2)冲突形式: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历史龃龉,边界、领土争端,军事政治竞争4、反映出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板块的特点:处于主要经济区域或之外,不会导致正给全球稳定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5.4.三大经济区1、意义:决定了实力中心的分布和地缘政治的走向。
三大经济区也是三大发展支柱,是现时代和平与发展大致得以保持的基石。
2、欧洲经济区(1)范围:西欧核心区域+扩大后的欧盟+正在申请加入的中东欧国家(2)优势:(现代社会的重要发祥地)近代以来的国家体系、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的思想基础……近现代的制度创新。
一体化和安全共同体进程也超出其他地区。
(3)地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区域,拥有较发达和成熟的技术和话语权,在国际治理中扮演关键角色。
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动机之一。
3、北美经济区(1)总体评价:综合实力最雄厚,主要由于美国的实力。
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科技创新以及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规则制定权。
(2)地位:美国的超级大国角色,使得北美总体上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令这一地区在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安全、艺术、科技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4、亚太经济区(1)特点:经贸互补性好,发展潜力巨大,比较优势强。
中国的持续崛起,对该地区起到了龙头作用。
文化优势还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2)地位:新兴区域,创造性紧张局面独一无二,充满紧张并充满机遇,是全球化进程中最新鲜的动力和最有希望的经济板块5.5.三大文明圈1、地位:三大文明是根基最深厚、影响最广大的文明体系,它们的矛盾和冲突,制约着世界的未来。
三种文明所依存的三大政治地理板块,构成未来几十年国际关系的主要依托。
2、基督教板块:以西方创始的市场制度、法治文化、个人主义为依据,支配世界体系至今已四五百年,由胜至衰的进程初露端倪。
3、伊斯兰板块: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剧烈运动,造成动荡的原因既有原教旨主义的挑战,又有改革宗教及政治体系、与世界其他部分建立更平和、更协调的关系的要求,还有来自外部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多方面压力。
4、儒教板块:属于后发工业化区域,政治上制度化、法制化程度较弱,国家主义、政府导向、强权人物既是这一地区发展的特点、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劣势。
目前正处在上升期,创设新的发展模式的前景被普遍看好。
5、文明冲突论观点:文明圈内部矛盾会随着核心文明的崛起而化解,但各文明圈之间,由于文化差异会出现对抗,不同质的文明之间很难真正共处。
6、批判文明冲突论:害怕西方支配地位受到挑战,是提醒西方决策者不能任由这种态势蔓延。
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不能缺少)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
这一点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
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
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
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
③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示范】例如:结合公共财政相关理论,论述收入分配领域为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一,阐释“公共财政”的定义,阐释公共财政的职能,市场失灵理论,并详细阐述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第二,分析目前“患不均”,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一问题的原因,一般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