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
1、就地保存:种质资源在原来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不 经迁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 人工圈护稀有的良种单株。
2、种质圃保存:将种质材料迁出自然生长地,集中改 种在植物园、树木园、品种资源圃、种质资源圃等处保 存。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 3、种子保存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三、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3、杂交种品种:
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 • 主要育种方法:一代杂交育种 • 主要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三、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4、无性系品种:
代的繁殖方式。 无融合生殖 无性繁殖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可正常开花结实,进行有 性繁殖,如马铃薯、甘薯、莲藕、许多果树和观赏植物。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二、不同繁殖方式园艺植物的群体特点与育种的关系 1、自花授粉植物 群体特点:长期自交,各个体基因型基本纯和,遗传性 较稳定,性状较一致。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一、种质资源的考察和收集 1、种质资源考察的范围 在起源中心主要搜集地方品种、原始种和野生近缘
种,重点放在野外采集 在作物栽培中心应主要搜集各类地方品种和具有独
特性状的类型 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地区主要搜集育成的优良品种、
品系及特殊的遗传材料
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自花授粉:在自然情况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需借 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 交率在5%以内。如豆科、茄科、菊科的大多数蔬菜 和花卉植物。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一、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二、不同繁殖方式园艺植物的群体特点与育种的关系 4、无性繁殖植物 群体特点:群体基因型和表现性整齐一致。
• 芽变选种 • 杂交育种 • 体细胞杂交技术。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三、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1、自交系品种:
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基本同质,个体基本纯合 • 主要育种方法: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 主要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一、种质资源的考察和搜集 2、种质资源搜集的方法 做好考察前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考察中做好调查和观察记载 及时对种质材料进行整理,发现遗漏及时补充 3、种质资源管理 初步整理 观察鉴定 材料整理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因作物繁殖方式不同、种子类型 不同而异。对多年生园艺植物可采用就地保存和种质圃 保存及离体保存;对种子繁殖园艺植物可人工创造环境 条件保存其种子。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五、种质资源的利用 直接利用 间接利用 潜在利用。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五、种质资源的利用 直接利用
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具有开发潜能、可取得经济效益 的种质材料。经审定可直接在生产中应用。
从国外引进的品种 国内地方品种 野生园艺植物(猕猴桃、沙棘等)
代的繁殖方式。 利用芽、茎、根等营养器官和球茎、鳞茎、根茎、匍
匐枝以及其他特殊器官(如珠芽、叶落地生根)等进行 繁殖。
繁殖方法有嫁接、扦插、压条、分株等 无融合生殖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一、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 2、无性繁殖 指生物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二、不同繁殖方式园艺植物的群体特点与育种的关系 3、常异花授粉植物 群体特点:群体内杂合株率较高,变异较多。
• 选择育种 • 杂交育种 • 一代杂种优势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 • 主要育种方法:利用变异(自然与创造) • 主要选择方法:选出变异枝条、块茎、块根植株等, 进行株系比较和选择。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三、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研究 2、基础理论研究
•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 • 种内分类研究和生态型研究 • 遗传分析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四、种质资源的创新 新种质资源的来源: 育种过程中产生的新品种、新品系和新的种质材料 自然变异 通过远缘杂交、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 组织培养等手段来有目标地扩大遗传基础,综合不同种 属间优良性状,形成易于育种工作者利用的新的种质资 源以及新的栽培植物类型和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五、种质资源的利用 间接利用
对当地表现不理想,但具有明显的优良性状的种质材 料。可做育种材料。 潜在利用
暂时不能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材料,也不可忽视。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一、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是指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
第二章 种质资源
讲授人:彭建营 教授、博导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园艺植物起源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与育种特点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一、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根本,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
• 杂交育种:采用连续单株选择法 • 一代杂种育种 • 选择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二、不同繁殖方式园艺植物的群体特点与育种的关系 2、异花授粉植物 群体特点:不同基因型多为杂合体,个体间差异大。
• 一代杂种育种 • 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采用混合选择法、改良混合 选择法、母系选择法等。
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 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天然异交率在 50%以上。如雌雄异株的菠菜、石刁柏、银杏、猕猴 桃、杨梅;雌雄同株异花的的瓜类蔬菜、甜玉米、板 栗、核桃;两性花中的十字花科蔬菜、苹果、梨。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工作概况 2、我国种质资源的工作概况 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除全国100多个植物园,迁地保
存了当地主要的野生花卉和观赏树木种类之外,还建立 了南宁金花茶基因库、武汉中国梅花种质资源圃、洛阳 国家牡丹基因库、南京菊花种质资源圃等。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二、原产中国的园艺植物
蔬菜:韭菜、大白菜、茼蒿、山药、荸荠、大豆、金针 菜、萝卜、慈菇、茭白等。
果树: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柿、栗、猕 猴桃、柑桔类、枇杷、龙眼、荔枝等。
观赏植物:银杏属、金钱松属、水杉属、水松、珙桐属、 观光木属;百合属、龙胆属、绿绒蒿属、萱草属的多个 种;梅花、桂花、菊花、荷花、中国水仙、牡丹、黄牡 丹、芍药、月季花、香水月季、栀子、南天竹、腊梅、 金茶花、翠菊。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三、种质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新品种的推广,大面积种植,生产上品种单一化,加 上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使大量的地方品种 和野生植物种质消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不断丧少。
为了植物育种有更广泛的遗传基础。必须挽救、保护 和保存不断减少的植物种质资源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栽培植物的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已与89个国家、地区和 国际组织建立了种质交流关系,搜集种质30万份。
蔬菜种质材料的考察、搜集、整理研究由中国农科 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组织进行,种质材料入库已达1.7万份。
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保存果树种质材料8900余份, 涉及31个科58个属,占地120hm2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四节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 与育种特点
三、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2、群体品种:
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其品种群体可 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 其它品种相区分。 •主要育种方法:选择育种 •主要选择方法:混合选择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世界植物的起源中心
中国-日本起源中心 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起 源中心 澳大利亚起源中心 印度斯坦起源中心 中亚西亚起源中心 前亚细亚起源中心
地中海起源中心 非洲起源中心 欧洲-西伯利亚起源 中心 中美洲起源中心 南美洲起源中心 北美洲起源中心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园艺植物起源
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和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一 个国家或研究单位拥有的种质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 对其保存、特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其育种效果的 决定因素,也是衡量其育种工作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之一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工作概况 1、国外种质资源的工作概况 世界各地基因库保存作物种质材料184.6万份。 美国有完备的植物种质资源工作体系,拥有种质材
三、种质资源保护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