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
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
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编辑本段概述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 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
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社会心理学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
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
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所获得的规律可以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关系所获的规律也可以丰富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传统上着重于研究个体、个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则着重于研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复杂。
美国心理学会迄今仍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放在一个分支里。
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关系、涉及较稳定的心理特质,而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直接社会情境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这个情境的解释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表明,直接社会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
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
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
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他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这个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
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的定义,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利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专题研究社会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
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
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但真正开创、推广这个方向的是奥尔波特和默德。
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发展历程回顾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大致将其划分为几个阶段:1,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萌芽与诞生(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
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
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不约而同地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西方把这一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个和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先后把科学实验方法引进这一学科,才使得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对象转向探索和揭示规律,社会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其奠基人公认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
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1)开始运用实验;2)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的分析;3)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2,西方社会心理学科学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早在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可多年来,这个很有价值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
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
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
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这些研究方式集中体现在,依托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为“社会心理学”构建起严谨的科学体系,从而,奠定起它的定量精确研究方向。
3,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扩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
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
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
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
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
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1]。
《社会心理学》问世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
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
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
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
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
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编辑本段研究对象时代演变而不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
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
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
美国美国是研社会心理学究社会心理学最多且最有影响的国家,它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影响到其他国家。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
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
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
观点的改变自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
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
二十一世纪初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往复循环、相互论证。
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
侧重点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二十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研究领域从研究领域来看,社会心理学研究常常被分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几乎所有问题。
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象韦纳的成就归因、阿特金森(Atkinson)的成就动机研究、麦克里兰(McClelland)以及温特(Winter)等人对能力结构的研究,以及各式各样的对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包括在这个课题中。
态度以及态度改变:态度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许多理论被用来说明态度的形成及改变,霍夫兰德(Hovland)和西尔斯(Sears)等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归因问题:产生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理论。
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东西方归因差异的兴趣使得这一领域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这是60年代到80年代人们关心的问题,现在人们把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消费以及决策问题结合在一起,有时候人们也用它的原理来处理大众传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