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现有掌握的不完整信息来看,xxx案件是一宗典型的具有“反社会型人格,”实施的个人极端暴力泄愤型案件。
根本原因是:社会分裂,阶层固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贫富分化的加剧,中国现在已经了固化的阶层,寒门再难出贵子,底层向上的通道在逐渐收窄。
原来的高考制度,还提供十年寒窗苦读泪,一朝金榜题名时的机会,但是现在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的代价是,必然将广大的农村孩子拒在“精英阶层”之外。
必经他们没机会学纯正的外教口语,没机会上几百块一节的钢琴课,没时间画油画……。
而王思聪可以随便拿一个亿练练手。
社会的分裂,将导致阶层的对立,当其中个别人压力得不到适当排挤,就会发生“泄愤”事件,轻的与周围人发生言语冲突,随意损坏财物,重的自焚、自爆等。
分析方法:弱者逻辑。
对于这些事件发生后,大家除了气愤之外还有不解,怎么能对这些弱小的无辜下得了手呢?其实这都是我们这个“阶层”(强者)的看法。
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弱者的逻辑”是:被强者“欺负了”,不是报复强者而是区找更弱的发泄,不然他就不是弱者。
所以,福建的公交车自焚案件,嫌疑人非法上访无门之后,把对象选在了和他一样辛苦挤公交的底层百姓;河南幼儿园砍杀案件,嫌疑人对政府不满却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幼儿园;江苏幼儿园爆炸案……
解决思路:建立相对高位。
社会根源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信仰、分配等等方面,不是公安机关或者哪一级政府甚至国家层面能解决好的,这是发展的代价。
立足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防范能力,但是防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无比的难,全时空、全覆盖是不可能的。
从嫌疑人逻辑分析,个人极端案件包括其他普通案件都是找“弱”下手。
草原上两只羚羊遇到猎豹,活的能力不是跑赢猎豹,而是跑赢另一只羚羊。
个人观点是我们永远无法做到最强,但一定要比周边强,建立相对“高位”。
别人没有校卫,我们有;别人有校卫,我们的校卫配装备;相对“高位”将案件逼到“低洼”地带,这样就能尽量让这些案件少在我区发生,全市都做好了,就尽量不在我市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