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养成教育经验总结目前,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收效甚微。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一切都显得“短、平、快”,急功近利,一切都是程序化,简单化。
但是教育不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一种以人为劳动对象的活动,是一门科学,有着自身的规律。
目前,各项制度条文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已有了非常全面科学的规定,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却鲜有明确的指导。
一些学校也提出养成教育,但是有的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含混矛盾,内容枯燥,是假、大、空的政治口号。
来检查就做些表面文章,人走了,仍然照旧。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养成教育怎样来落实?怎样来督促?怎样坚持?这些问题不解决,养成教育甚至素质教育就成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会常常得到非议和责难,只要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的校长们和教师们只好望素质教育而兴叹!我们的教育到了对改革说改革的时候了,养成教育势在必行,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它须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养成教育要抓铁留痕的做好以下工作:一、紧抓入学最佳时机,把养成教育工作做精,做“细”中小学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则终生受益。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一)明确目标,特别是具体目标,更不能忽视长远目标行有所依──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
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XX中心学校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并编制了《濉溪县XX中心学校养成教育读本》。
养成教育的最低目标是:通过培养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思维习惯,解放人的大脑。
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
具体要点:1.文明礼仪:知仪明理——付诸行动——形成人格2.整理好书桌:能独立完成一件事——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学会自我管理3.认真写字:能使人沉着,凝神静气——字如其人,展示个性——认真做事,树立自信4.做好两操: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激活思维、促进智力——磨练意志、塑造个性5.错误中反思:认真对待错误——不断改进——教训变为经验(错题集等)6.快乐阅读:生活需要——热爱读书——快乐人生(二)结合《濉溪县XX中心校养成教育读本》安排好具体的课程细目表在调查学生现状基础上,结合养成教育的目标,制定《养成教育课程细目表》。
1、新生入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养成教育。
2、年级组分发《XX中心校养成教育读本》。
3、教务处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学习《读本》,认真备课。
(三)及时反馈养成教育成果,树立学习标杆,创设互学氛围新生入学为期一周的养成教育在最后课程安排表中都有学生展示检验、评比环节,我们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
我们还利用“校园之声”广播、校园橱窗展览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
使学生有榜样,有努力方向,同时激发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调动了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二、依托养成教育的“实”战地——班级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班级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习惯养成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更需要踏地留印。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如何实现班级管理规范化,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呢?要构建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管理网络,其核心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也就是将班级事务的管理细化到每个学生,明其责,履其职,让学生做管理班级的主人。
班主任则在幕后,充当同学们的“教练”、“导演”,让学生自主能力充分发挥。
开展综合素质评定,为班级精细化管理提供不竭动力。
班级管理要从考核抓起,没有考核评估的班级就像死水一潭,不会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要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这根指挥棒。
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的考核制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互相督促、相互约束、相互竞争的机制。
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制定了从课堂纪律、作业、两操、课堂表现、文明礼仪等多方面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的方案。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每天都有专人做详细记录。
教师在每周的班会课上总结上一周各个学生的得分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
每个学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等级评定,并把评定结果作为期末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
综合素质评定既为学生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快捷的手段,为学生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也能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行为习惯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班级的有效管理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持之以“恒”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实现养成教育永远在路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借助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自我检查意识,习惯的培养。
我认为应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自我检查的指导。
为了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我们应引导学生“自己写的字与书上写的比一比”,“在写字,做作业时不偷懒,不抄袭作业”等。
逐渐使学生养成及时地自我检查的意识和习惯。
为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检查的步骤和方法,我们应结合相关内容,尽量详尽地向学生全面展大量有趣的活动,吸引着学生们都来进行自我检查和互相检查。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勇于质疑习惯、积极参与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习惯合作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同伴间的优势互补,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合作习惯。
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应有意识加强对学生训练和培养,养成以下几种良好习惯。
1、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前,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课题要进行独立思考,针对问题自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才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对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否则,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会使我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发展受阻,影响思维品质的发展。
2、勇于质疑、敢于探究的习惯。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前,要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点。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做到“在疑中学,在学中疑。
”3、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信息交流和认知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求学生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互补整合,而且也要学会参与、学会尊重他人。
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按照自己的分工积极参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努力使自己“会说”、“善辩”。
4、认真倾听和评价其他同学发言的习惯。
合作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不但要会说、善辩,而且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
如不要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要努力掌握同学发言的要点并友好地作出切中要害的合理评价等。
5、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
为使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同学们应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按照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讨论过程中要“活而不乱”,要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切忌离题。
6、善于总结、积极实践的习惯。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参与中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得生活的体验。
合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命的过程,为了使合作学习更好地凸显生命的灵动,合作学习后,我们应注意总结、体会、体验。
如写成小论文或专题报告,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实践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
养成教育实施的各个环节工作要做得细致具体,制度要细,不能大而空,检查要细,不能仅是一般要求,要高标准。
各项工作要落到实处,不能一般号召,要有要求,有检查,有评价反馈,不能雷大雨点小,更不能一阵风,要坚持不懈,天天一个样,这些说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真要做到,并非易事。
除了进行新生专题养成教育以外,还要注重抓好日常的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贯穿至整个初中阶段。
通过组织观看“开学第一课”,学习《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接受了纪律和卫生教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风、班貌积极向上。
针对学生课间存在不文明、不安全、乱扔垃圾、同学之间吵架、大声嚷嚷、疯乱和浪费、不按时就寝等现象,开展了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节俭养德教育、“光盘行动”活动、文明寝室评比、校园之星评比等活动,并出台了《践行三管十不,做文明学生》的有关规定,加大宣传和督查力度,利用黑板报、班会、夕会、升旗仪式、阳光大课间对活动进行宣传及结果通报,多教育疏导,重表扬激励,多树立发挥身边典型榜样的正能量影响作用。
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学生基本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但学生的不良行为会出现反复,所以,要坚持常态化的教育养成,看到不好的苗头要及时教育制止。
这样反复强调,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渐把行为内化为良好的品质。
这种做法一要长期坚持,不能搞“运动式”,更不能半途而废;二是领导、教师要有示范性,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领导、教师早来晚走、弯腰捡拾垃圾、讲诚信、踏实勤奋的表现,对学生是无声的督查提醒。
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做好,躬身示范,以行导行,起到春风化细雨的作用;三是树立典型,坚持正面教育,树立孩子身边的典型,使其发挥带头作用,激励每个学生都力争让自己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标兵;四是注重成效,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具体化,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具体,便于掌握。
比如,倡导“一”字化教育,要求学生站队纵向一条线,横向一条线、桌凳一条线、洁具摆放一条线、自行车摆放一条线、生活用具摆放一条线等。
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和执行,训练时做到标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