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美国《独立宣言》研读心得姓名学号学院专业课程外国宪法研读2012年12月19日摘要美国《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脱离大不列颠王国,并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
1776年7月4日,此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批准。
7月4日从此以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
《独立宣言》的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档案馆。
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
关键词:美国、独立宣言、宪法ABSTRACT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sthe guiding document that North America 13 British colonies declared break away from the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which is a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n July 4, 1776, the declaration was approved by 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in Philadelphia.July 4, since then, became the independence day. The original copy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as signed by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representative, and permanently displayedin the National Archives in Washington,D.C. Declar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founding documents for the United States.Key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e constitution《独立宣言》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十三个州一致宣言》,这一美国赖以立国的重要文本既不是13个州互不联合的国家或州的宣言,也不是当今联邦体制美国的宣言,而是13个州联合为合众国的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独立和诞生的标志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揭示了自由是一个深刻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政治核心价值观。
一、渴望自由在美国人把自己作为个体和民族的情感中,没有什么比自由更加重要。
政治词汇的核心词“自由(Freedom)”已深深的融入美国历史和日常生活用语中。
《独立宣言》开篇就把自由列为人类不可转让的权利之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教育家、政治家拉尔夫·本齐写到:“任何人,无论肤色,都知道这是自由的国度⋯⋯自由的发祥地”。
美国人如此崇尚自由是继承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最初移居北美的人主要来自英国,大多数是不满意英国君主统治和宗教迫害的所谓的“异教徒”和追求民主、自由的激进分子。
他们不辞辛苦,甘冒生命危险远涉重洋来到北美,对政治专制心有余悸,发誓要“新大陆”创建新教徒的自由王国。
早期的新英格兰移民尤其具有这种精神。
此外,美洲人的精神和制度还深受英国自由传统的影响。
约翰·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是处于一个自由和平等的自然范围内,是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人自由,以及这种自由和公共利益相一致。
约翰·亚当斯曾说:“人民,即使是在最底层,也变得更加关心他们的自由,越寻根究底,越下定决心要保卫他们自己⋯⋯”,“一个自由民的定义是该人不受任何他未表示同意的法律的束缚”。
当时北美的独特地理环境,土地辽阔可供自由流动,无封建势力束缚,一切百废待兴加之北美人民想创造一个不同于旧大陆的新世界,因此,把自由看得更加珍贵。
然而,“1763年之后,重新制定的帝国政策显而易见给殖民地带来真正的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殖民地人民一开始便用英国宪法来维护自己作为英国公民应享受的一切权利。
他们在“反印花税”的决议案中和在马萨诸塞“通报”中,详尽阐明了殖民地居民作为英国的臣民应尽的义务及与英国本土的臣民应享有同等的权利。
但英国政府指责殖民地人民用宪法作为依据,来维护他们的自身权利。
在求助宪法无望之时,自由主义中的“自然法则”则帮助美洲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征税权力”的实质,即对自身利益的直接侵犯。
当他们用“天赋权利”来维护抵抗运动时,自然而然就联系到造反和革命。
北美群众为了保障传统的权利不受侵害,把自由具体表现为反抗英王暴政。
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政治领袖之一,著名的演说家直言到“在我们被迫依照他们的法令交税前,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自由;让我们在全世界自由贸易”。
他在1775年3月22日弗吉尼亚代表大会上提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名言,号召美利坚民族300万人民为了自由神圣的事业,拿起武器,保护那些他们长期争取的无价的特权不受侵犯。
因此,推动美国革命的,是对自由发自内心的热爱,独立战争实际上是在为自由而战,而不是为对独立的盲目和没有限制的渴求。
作为战争的宣言书《独立宣言》第一部分阐明了民主和自由的思想,第二部分列举若干具体的不平等事例,以证明英王侵犯美国人民的自由,并指出“一个君主,当他的品格已打上了暴君行为的烙印时,是不配做自由人民的统治者的"。
第三部分“郑重宣布: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并且按其权利也必须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
可以说,《独立宣言》和独立战争都是美国人民追求自由的产物,对自由的渴求催生出争取独立的一切行为。
但这场革命没有受到造反激情的支持,相反,它是在爱好秩序和法治的口号下进行的。
二、尊重法律不要以为在美国这个自由的国家,人民可以有权为所欲为。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像美国那样铁面无私,美国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哪怕是最高级的官员都不能免受法律的管制。
也没有一个地方的公权像美国那样分掌在如此众多的人民之手,民众想以此加强权威而削弱官吏,使社会永远秩序井然又保持自由。
大多数北美移民出生在英国,几个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展开着复杂的教派斗争,各个教派不得不轮番把自己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这些人在激烈的宗教斗争中受到政治教育,他们比当时大部份欧洲人更熟悉法治观念和真正自由的原则。
《独立宣言》的内容中直接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
宣言第二部分,历数了1763年以来英王乔治三世压迫北美殖民地的专制独裁27条罪状,其中涉及殖民地立法权有15条:包括“拒绝批准对于公众利益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禁止他的总督们批准迫切而极为必要的法律”、“一再解散各州的议会”、“又长时期拒绝另选新议会”、“在和平时期,未经我们的立法机关同意,就在我们中维持常备军”、“取消我们的宪章,废除我们最宝贵的法律”等。
涉及司法权的有四条“他把法官的任期、薪金数额和支付,完全置于他个人意志的支配之下”、“用假审讯来包庇他们,使他们杀害我们各州居民而仍然逍遥法外”、“在许多案件中、剥夺我们享有陪审制的权益”、“罗织罪名押送我们到海外去受审”,罪行中关于法律的共19条,竟然占70%之多。
只有深信法律条文的民族才会在自己的独立宣言中列举这么多英王罪状是牵涉法律的。
美国人不承认自由和法律之间有什么矛盾,他们也的确作到了法律规定的自由作为他们共和国、他们的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基础。
北美人民在争取独立,制定宣言时就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当国家权力由法律所限制时,公民才能享有自由⋯⋯法治为个人可以决定如何使用手中掌握的能量和资源提供了条件。
因此,法治就成了对强制权力的至关重要的限制,成了个人自由的条件。
只有‘合法的民主’才可能令人满意的将自由置于其中心”。
可见,美国人民尊崇的法不是政府机关制定的法,而是环境决定的自然之法,“他们尊崇正直的上帝和公正的道德法规,美国人相信宇宙是由不可变易,不容侵犯的法则所支配的,但这些法则为人民发挥自由意志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独立宣言》为争取自由而做,内容上涉及大量法律条文,真正是体现了自由和法律的和谐统一。
法国旅行家托克维尔在论及美国律师时写到“决不能忘记,他们虽然非常珍视他们国家的自由制度,但他们更重视得多的乃是这些制度的合法性。
”三、自由是在法律基础上的自治宣言中倡导的自由和法治均成长壮大于美国立国的基本雏形——自治政府(乡镇自治),而且独立宣言也是遵循北美第一份自治公约“五月花号公约”的传统。
17世纪,一小群清教徒为避难结队离开英国,他们搭乘从英国普利茅斯开往北美殖民地的船“五月花”号(May flower)。
船上除了他们外,还有非清教徒乘客共102人,航行的目标本是英属殖民地弗吉尼亚,但途中屡遭风暴袭击,航船也因此偏离方向,于1620年11月21日(旧历11月11日)抵达科德角港口。
面对一块完全陌生荒凉的土地,难民们决心团结起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41位家长和成年男子自愿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郑重宣布“吾等越海扬帆,已在弗吉尼亚北部开拓最初之殖民地,因此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移民众自治团体。
为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并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及公职,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从而建立了一个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实行自治的共和政体,每个成员都应享有平等、自由、选举等权利。
独立前北美13个州都有乡镇实施自治,只是越往南方,乡镇自治程度越低。
因此,“在移民初期,自由制度的茁壮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经深深地扎根与英国人的习惯之中”。
乡镇以大多数人能参与公共事务为原则,公共事务均由选民开会审议,官员在职权范围内代表乡镇自治体的广大选民行使管理职能。
乡镇在利益上从属殖民地,但活动是自由的。
居民对乡镇的关心程度远高于对殖民地政治的关心,“乡镇组织将自由带给人民,教导人民安享自由和学会让自由为他们服务”。
自治制度既限制了专制,又培养了人民爱好自由以及掌握行使自由的艺术,乡镇自治容易受到国家政权的侵犯,全靠自身维持的乡镇组织绝对斗不过中央政府,为此乡镇组织必须全力发展自己,使乡镇自由为全国人民的思想和习惯所接受。
而乡镇自由只要被长期写入法律之后,就能成为民情的一部份,不易被摧毁了。
北美人民通过地方自治,将乡镇发生的每一件事与自己联系起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试着去管理社会,使自己习惯于自由赖以实现的组织形式,当英国统治者破坏这种自治是,自由就只有靠革命来实现了。
同时居民们在乡镇的管理中体会到自治形式的好处,产生了遵守秩序的志趣,每个人从法律力量的增强中看到个人利益,理解了自由与法律和谐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