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2
问 1:名、字与号(自号)有什么不同? 答: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
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问 2:古代男子女子什么时候可对取字?名与字有什么联系?“待字闺中”是什么意
思?
古代男子一般在 20 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 15 岁行笄礼时取字由长辈给取的。 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 “待字闺中”的意思:留在闺房之中,
——《孔雀东南飞》
3.地支纪时法。 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每个时辰为现在的两个小时, 以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纪时,是为地支纪时法。
关于古代纪时法见下表。
地 十二 子











支 地支
纪 十二 生肖
时 十二
鼠 子时
牛 丑时
虎 寅时








答:是庚戌年,属鼠。
三、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 只需看一下表即可, 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 古代特别是 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
3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 天色纪时法, 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
帝等等。
3、 干支纪年法 。
中国古代主要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 一直延续到现在, 是用十个天干: “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组成。六十年一轮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十年一甲子。古时很多重大的事件是由
天干地支纪录的, 比如黄巾起义是在甲子年, 清末的戊戌变法等等。 这种纪年方式一直沿
,岂因
祸福避趋之。)等。后世称陶靖节、林文忠公是对陶渊明、林则徐的一种尊重。
从唐代开始,有“三品赐谥”的说法,以后大体相沿未改。但到了清代,一品大员方 赐谥。
3、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 其后历代封建帝王, 都有庙号。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 皇帝死之后他要进太庙,
小时,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 (yu) 中、日中、日昳 (die)、晡 (bu)时、日入、黄昏、
人定。 如:
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
2、 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 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时辰
相应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时间
天 主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哺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色 别称
子夜
荒鸡
黎明
中夜
早晨

日旦

日始 破晓 旭日
上述文字是对杜甫的简介。主要介绍了杜甫的字、号;后世对他的称谓和评价;出 生和去世时间及情形。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这里用了两种纪年方式: “公元 712 年-公元 770 年”是现代的公元纪年法(此项以后再谈), “大历五年冬 ”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帝王年 号记年法。
古人有名有字有号,当世人或后世人如何称他们呢?古代纪年纪时的方法有哪些 呢?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古代文化的殿堂,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 深。
等同于“黄昏”:这些是理解上的不同。
四、小结: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很多也很杂,我们只能选取一小部分,比如科
举、隋唐的三省六部、敬称谦称,当然还有今天所学的称谓称呼和纪年纪时法等。这一部
分的知识希望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不断积累更多的古代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
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作业:见印发的“古代文化常识(四)”
等待许嫁。旧指女子成年待聘。字 :许配;闺 :女子卧室。
问 3、皇帝的谥号与庙号不同?
答:不同点:皇帝的谥号是后人(礼官和下任皇帝等)评定皇帝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
德的用以褒善贬恶的一个称号;而庙号皇帝死后进太庙受祭祀的一个封号。
(此三问意在让同学锻炼抽取信息的能力,检验听课的效率。)
三、纪年法。 问 4: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哪三种?(此问意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③杜甫,字子美,“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子美”对“甫”有补充作用。(“子” 古代人名中的表字,如子瞻)。
(三)称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 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 ,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
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
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的“六一”体现古代文人雅趣
与抱负。
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 德评定的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
二、称谓名称。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 却有许多讲究, 一不留意, 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 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名。(二)称字。(三)称号。(四)称书斋名。 (五)称官名或官地。(六)称籍贯或居屋。
(一)称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 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
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鸿门宴》
1
(二)称字。
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
20
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 15 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汇报课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名字号,纪年、纪月、纪日法。 教学重点:
字号的由来,纪年法,古代 24 小时称法。 教学难点:
或者家庙,庙里头有一个神主,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这里头要给他一个称号。以宋朝为
例,主要是以“祖”和“宗”来起庙号。北宋九位皇帝庙号是“太祖太宗真仁英,神哲徽
钦都汴京”;南宋也是九位皇帝,庙号是“高孝光宁度理恭,端宗卫王国祚崩”。
(四)称书斋名。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 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3 、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5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 迟至周穆王前后, 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
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 流的“谥号” 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 如陶渊明的谥号为先生 (靖节: 平淡、清高 ,有气节) ,
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经邦定誉曰文,危身利国曰忠。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
纪年时天干与地支前十个一一对应后,天干从头开始与地支“ 戌”、“亥”对应。
如甲子,乙丑 … …癸酉、甲戌 … … 周而复始。
问 6:前面介绍了杜甫,他出生的公元 712 在大历五年冬去世“大历(唐代宗李豫年 号)”是用帝王年号纪年,公元 712 年是壬子年,那么他“大历五年冬”,也就是公元
770 年的天干纪年如何表示?杜甫属相是什么?(此问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知识补充: 古代纪月的方法 1 、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
4
2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
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用至今,如用“乙未”来表示 2015 年。
问 5:谁能正确而熟练说出十天干、十二地支及与十二支相应的生肖呢?((此问意
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要做到流利说出确实不窬容易)
答案: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干支纪年法 。 教学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准备: 1.做好课件。 2.学生阅读印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看看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杜甫(公元 712 年-公元 770 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 ,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 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 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