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一)突现论似动现象实验是韦特默建立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完形主义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
所谓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
韦特海默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长的裂缝,先后在幕布上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是垂直线,另一条则同这条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
如果先后投射这两条线间隔时间很长(如出200毫秒),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先后出现的光线。
如果两条线出现的时距很短(如30毫秒)这时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的光线。
可是,如果在两条线出现之间有一最适应的时间间隔(例如60毫秒),这时被试者实际看到的光线则是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
这种原来是静止的两条光线,能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被称为似动现象(或φ现象)。
似动现象的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起家的重要实验,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创建的重要基础,这一实验是由惠特海默主持的。
惠特海默用舒曼所制的速示器来呈现先后出现的两条线段A和B(如图6-2),先呈现线段A,后呈现线段B,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30毫秒时,则两条线段会被看作是同时出现,并构成一个90о的角。
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200毫秒时,则出现了静止的两条线段一前一后出现;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正好是60毫秒时,则会引起最佳的运动现象,即我们可以看到线段A向线段B的移动。
惠特海默把这种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他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
惠特海默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认为,似动现象不可能是眼球运动所致,实验已经证明,眼球的运动需要130毫秒的时间,实验的60毫秒时间之内是不可能产生眼球的运动。
同样这也不是主体推理的结果。
因此,惠特海默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依附在一定心理物理场中的崭新现象,也就是说是一个格式塔,是一种突现的现象。
这种现象依附于一定的情景,是一个整体现象,它不可以分析为元素。
实际上格式塔在这里突出地说明了一条最基本的完形原理:在现象场中,整体不同于其各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整体决定着各部分的性质。
这一看似简单的发现其实是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最有力的反叛。
(二)同型论知觉理论的一种。
格式塔心理学派解释知觉组织作用和心理格式塔来源的理论。
认为知觉经验的空间秩序在结构或形式上与大脑生理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具有对应的整体性(格式塔性)。
如人知觉灰色背景上的白色圆形,是由于人脑中也存在一个具有圆形的相应区域,一些强有力的电荷沿着这个圆形的轮廓不断运动,与灰色的背景相适应的是环绕这个轮廓区域的一个电荷较弱的场。
心理格式塔、生理格式塔核物理格式塔是一一对应、彼此“同型”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在研究直接经验和行为的同时,也重视探讨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试图证实一个总的假设:即大脑皮质区也是按照类似于完形原理而进行活动的,也就是说,人的每一个知觉过程中,人脑内都会产生一种与物理刺激构造精确对应的皮质“图画”,这就是同型论。
绝大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家都信奉“同型论”,他们认为人的生理历程与人的心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是完全等同的。
因此,同型论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二元论,它实际上和构造主义的身心平行论如出一辙。
(三)知觉的组织原则知觉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格式塔知觉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主体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总是用尽可能的简单的方式从整体上去认识外界事物。
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知觉的组织原则。
可以概括为以下八条: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2、接近或邻近原则。
3、相似原则。
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
4、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
有些图形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残缺的图形,但主体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
5、好图形的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个好图形。
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6、共方向原则,也有称共同命运原则。
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7、简单性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8、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尽管以上这些原则中的许多不是格式塔首创,但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将这些原则有效地组织了起来,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而使其成为了格式塔知觉理论中最有特色的一块。
(四)学习理论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对知觉的研究,但任何心理学书在谈到学习理论时一定会提到苛勒的顿悟说(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苛勒以黑猩猩摘取香蕉的经典实验为基础,提出了问题解决的顿悟说。
顿悟说认为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景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景的突然领悟。
苛勒的顿悟说主要的两个基本观点是:⑴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所谓完形,亦称“格式塔”,指的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一切学习,其实质均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学习并非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⑵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
学习的顿悟说,又称完形说,它与桑代克的联结说针锋相对。
顿悟说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强调二者以意识为中介),顿悟说主要是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而提出的。
《人猿的智慧》于1917年以专著的形式进行了发表。
在这本著作里,苛勒描述了他在测验黑猩猩解决复杂问题时所采用的四类课题:即第一,迂回的课题。
第二,利用现成工具的课题,这一课题包括对现成工具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
第三,必须利用已有条件创造一种新工具才能解决的课题。
第四,建筑课题。
通过这些实验,苛勒认为,人和类人猿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做出个别反应,是对一定情境中的各事物的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是一种顿悟形式的智慧行为。
当学习者理解了情境之后,会产生突然的、迅速的领悟。
学习不是盲目的“试误”,是“参照场的整个形势,一种完善解决的出现。
”(W. Kohler,1925,p.190)这就是苛勒关于学习的顿悟说。
顿悟说的最大特点是用顿悟来反对桑代克的试误,因此顿悟说是一种和试误说完全相对立的学习理论。
我们可以从苛勒的理论中抽取出顿悟的四个特点:第一,顿悟严重依赖情境条件,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课题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
第二,顿悟是跟随着一个阶段的尝试和错误之后产生的。
但苛勒指出,这种尝试的行为是一种近似于行为假定的尝试程序,并不断累积经验,从而最终出现顿悟。
第三,顿悟是一种质变,它无需量的积累。
顿悟的这一特点也和桑代克的试误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试误说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量变过程。
第四,顿悟是可以迁移的,特别是在类似课题中顿悟可以高度迁移。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创造性思维惠特海默对思维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研究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在研究中,他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的探讨上。
惠特海默宣称,创造性思维对儿童来说应该是思维的自然方式,但往往由于盲目的思维习惯和学校的错误训练而缺乏。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要让问题的整体来决定或支配部分,同时要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惠特海默在他的遗作《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有关创造性思维的例子来闸述自己的论点,通过他书中的这些例子及有关内容,我们可以概括出创造性思维的四个要点:第一,创造性思维必须理解课题的内在结构关系,同时要把课题的各个部分合并为一个动态的整体。
第二,任何问题必须根据课题的结构统一性来理解和处置,并向寻求更适当的完形方向发展。
第三,思维者必须认识问题的次要方面和根本方面的不同,并根据不同点而把问题的各方面形成一个层次结构,即重组问题的层次关系。
第四,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纯智力活动,它受一个人的动机、情感、先前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
惠特海默的这些理论观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创造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节: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一)反击元素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在许多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最突出的一点是对构造主义为代表的元素主义心理学的反动。
格式塔心理学家称构造主义心理学为砖泥心理学,也即元素是砖,由联想(泥)粘在一起,认为构造心理学用内省把人的心理还原为分子、原子是人为的,不能揭示心理的任何东西。
(二)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论,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以整体的组织来代替元素的分析,这一观念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Maslow)就曾在惠特海默的指导下学习整体分析的方法,并最终形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同样人本主义的几个著名的代表人物也都主张对研究对象的整体体验和描述,主张心理学应是存在分析的心理学,这些都表明了格式塔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潜在影响。
(三)对认知心理学的积极贡献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对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重视研究心理的内部机制,强调从整体上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进行模拟研究,这一点可说是深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其次是对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如知觉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卓有成效的知觉研究才导致知觉心理学脱离感觉心理学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
同样,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也颇具特色,顿悟说也成为人类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一大学习理论。
(四)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场的思想最早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引入心理学的,这一思想后来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建立都以此为出发点。
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卓有成效的实验现象学为后来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实验现象学方法及其变种已成为当前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一)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格式塔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先验论,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没有认识到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这一基本事实,从而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理论研究走进了死胡同。
(二)现象学实验不够严谨,缺少客观性格式塔学派过分依赖现象学的方法,他们的一些实验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别人很难进行重复性的验证,这就使得许多人对其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