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后反思:
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引入新课
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信息,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处理信息的最好的机器-计算机,也就是我们大家通称的电脑。
2.内容组织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名称:埃尼阿克(ENIAC)
诞生时间:1946年
诞生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重量:3万千克占地167多平方米。
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主机: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主板等。
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
就像计算机的大脑,它要完成计算机的各种运算,还要指挥计算机的各种耳背协调工作。
通常它的型号决定了整机的基本性能。
目前流行的计算机cpu的主要型号是奔腾系列。
内存储器:用于存储当前工作所需的数据或程序,相当于内部的存储中心。
存储容量是内存的重要的性能指标,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简写B),常用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GB),吉字节(GB)。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3)其它设备:包括主板和接口卡、给各部件提供动力的电源等。
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的典型的输入设备。
还有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等。
课后反思:
第二章:基本操作第一节:启动和关闭系统
课后反思:
第二节:键盘及其操作
课后反思:
第三节:windows基本操作
课后反思:
第四节:汉字输入
课后反思:
第五节:资源管理器
课后反思:
第三章:文字处理
第一节:文字编辑
课后反思:
第二节:图文混排
课后反思:
第三节:表格的制作
课后反思:
第四节:综合应用
课后反思:
第六章:演示文稿的制作
第一节创建演示文稿——班级简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2、学会启动PowerPoint,并熟悉窗口各部分。
3、掌握在幻灯片中修改和编辑文本,并会保存演示文稿。
二、重点难点
掌握在幻灯片中修改和编辑文本,并会保存演示文稿。
三、使用教具
电脑设备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认识powerpoint2000界面:
解释下列内容:试图工具栏、幻灯片窗格、备注窗格和大纲窗格。
2.内容组织
(1)布置学习任务:制作“班级简介”演示文稿
1要求:仔细观察样例四张幻灯片的结构。
2学习“任务分析”。
3用10分钟的时间学习“操作指南”。
(2)教师发布任务并巡回指导:
1.布置任务:新建演示文稿及输入标题
课后反思:
第二节:修饰演示文稿——今天你快乐吗?
教案第 21 页共 21 页
课后反思: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