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_
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_
生:我玩过门洞形的。
生:我玩过U形的。
生:我玩过长条形的 。
生:我玩过方形的。
生:我玩过字母O形的。
(教师将学生描述的磁铁的形状板书到黑板上)
师:(师将一条形磁铁放到实物展台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磁铁,看看磁铁上有什么?
生:磁铁上有红、蓝两种颜色。
生:磁铁上有两个字母:S N
师:在磁铁的两端分别有两个字母S和N,叫做磁铁的磁极。
出示图片:喜马拉雅山脉
师: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在那儿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还在山体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
(出示图片化石)
师:根据提供的资料,你能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吗?
生:我觉得喜马拉雅山脉以前也许是海洋。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的,因为鱼龙是以前海里的生物,陆地是没有的,还有鱼、海藻这些。
生:有可能。
师:那么沧海变成桑田,这样的说法,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吗?
生:是岩石。
生:是化石。
师:是的,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深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板书:化石——了解地球的部变化)
师:你知道世界拔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吗?
生齐答:珠穆朗玛峰
师:是的,它是世界最高的的主峰,海拔8844.43米。
“做中学”课题研究案例
时间2011-10-25
黄卫东
年级
二
学科
做中学
课题
《有趣的磁铁》
案Hale Waihona Puke 例精彩回放:一、观察交流,直奔主题。
师:通过刚才的交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你可别小看玩,因为很多的科学道理就是在我们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玩的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一位老朋友。(出示条形磁铁)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
本课是一堂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本课的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特别是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实验来进行证明,并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最后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环节的经历,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实
施
效
果
及
反
思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除了褶皱、断层、火山、地震等地球部运动的作用外,地球外部运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二、开放空间,自由探究。
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磁铁。
板书:有趣的磁铁。
师:请同学们注意,在玩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如果你们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可用 ☆ 表示出来。
设
计
理
念
睿智火花:
科学课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并不是说什么都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在处理“磁铁”名称及“磁极”时,就采用了“讲授”的方式,直截了当的“传授”给学生,做到了“该讲的就讲”。
师:这些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能改变地球的表面。
师:同学们,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多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你认为沧海能变成桑田吗?
生:我觉得百分之五十的可能。
生:我觉得有点可能。
生:我觉得不可能,地球上那么大的海,不可能变成桑田。
师:哦,这里可不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你认为呢?
用“☆”标注自己的重大发现,将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重大发现”由学生自己确定,自己评价研究发现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实
施
效
果
及
反
思
智者留言:
提醒学生做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你一旦给了他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它就会自然的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而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现象和发现。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思一思”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以提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我们的课堂而言,40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本环节的教学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课堂在这时结束,学生的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保持和延续这种探究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拾到芝麻的同时,而不至于丢掉西瓜”。
“做中学”课题研究案例
时间2011-10-31
陆芹
年级
六
学科
做中学
子课题
《“科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
案
例
精彩回放:《地表的变迁》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来欣赏一些图片。
课件演示图片(火山、山崩、雪崩、山洪等)
师: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生:这些灾害太可怕了。
生:人类真是太渺小了。
生:这些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生:我想了解地球上的陆地是怎么移动的?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需要些时间和丰富的知识。你认为现在的我们,可以研究什么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什么力量使地表变得千姿百态?
生:我想知道我们这里的地表有没有发生过变化?
师:那我们来试一试。
设
计
理
念
睿智火花:
通过化石引入,引起学生兴趣,接着教师通过引发一个矛盾,海洋中的生物化石为什么在高山上被发现了,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并可以乘机了解学生已有的概念和知识,并且这一矛盾也已经隐含了本课的容:地表的变迁,为接下来的学习起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师:你们的推测很有道理。其实我国也有科学家对此有过研究呢。
出示图片括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
生看书,了解括和相关容。
师:这些事实说明了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不断变化着。了解了这些知识,关于地表,你想研究什么?
生:我想研究地球以前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研究地球上以前有什么生物?
生:吸铁石
生:磁铁
师:大家都认识它,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吸铁石,学名叫磁铁。
师:你们玩过磁铁吗?你是怎么玩的?
生:妈妈缝衣服的针掉在地下,用磁铁吸上来。
生:把一个铁钉放到水里,我用磁铁把它吸上来了。
生:不管什么铁的东西,用磁铁都能找到它。
生:我们用磁铁做过钓鱼比赛。
……
师:看来大家对磁铁都不生疏,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
因此,在讲述前一部分容时,我出示了火山、山洪、山崩、雪崩的图片,想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身的力量在改变着地表。可是,在图片完成后,我问学生,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学生更多的是想到灾难,没有想到地表的变化。问题的不恰当,导致学生没有能直接回答到老师需要的主题上来,显出情境创设的失败。这里的图片,可以改换成风景图片,美丽的风景是怎么来的,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想到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切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