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古代实现和巩固大一统的原因 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大一统” 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 的高度集中。 (1)经济原因: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形态。 (2)地理原因:中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只有采取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才能防止国家分裂。
581 年至公元 907 年的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 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开 元盛世”;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熟。经济上: 前期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封建经济全面繁荣,对外贸易发 达,后期实行两税法;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思想 文化上: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民族关 系上:中央王朝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 疆地区的管辖以及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 数民族的封建化和边疆的开发,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 发展。对外关系上: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对外政策开明, 中外人员往来、经贸交往和文化交流频繁。
1.概念阐释 (1)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 帝时期。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 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2)征辟制:即徵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又称“辟 除”。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 官府征召称“辟”。征辟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 两种方式。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20 到 589 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 融合时期。政治上: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中央集 权和君主专制相对削弱;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成为该时期 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江南经济 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北方推行均田制;封建生产方 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思想文化上:儒学受到佛、道冲击;玄学 流行;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民族关系上:少数民族大量迁入 中原,民族杂居,民族政权对峙;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 繁,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3)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 的选官制度,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由中央分发一种 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 升迁与罢黜。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 道德﹑才能三者并重,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重家世门第、 轻孝廉才德。
(4)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 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 族)。士族又称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5)庶族:又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 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
(6)贡、赋、役:贡是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 主进献物品;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 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 括军役、力役、杂役等;赋役即赋税和徭役的简称。
(7)道家、道教:道家是哲学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道家 创始人是老子,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基 础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 扬者。
(8)道学、道学家:接受了韩愈的道统说,并且坚持自己是 上承先秦儒家道统,从唐起开始用新时代角度解释儒家经典的 一批人被称为道学家,他们的哲学被称为“道学”。道学这个 名词在哲学范围等同于“新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