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学第二章

管理会计学第二章

(2) (1) (3) a
(4)
b=(Y-a)/X
15
3.回归直线法:最小平方法的原理(SPSS拟合 方程) b=(nΣx y-ΣxΣy) / [nΣ x^2-(Σ x)^2] a=(Σ x^2Σ y-Σ xΣ x y)/[nΣ x^2-(Σ x)^2]
16
账户分析法:根据各个成本、费用账户的内 容,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间的相互变动关系。 根据分析人员的判断能力,带有一定程度的片 面性。
4
例题:判断以下成本中属于固定成本(BCD ) A.固定资产折旧费B.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C.办公费 D.财产保险费 判断以下成本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ABC ) A.广告费 B.职工教育培训费 C.技术开发费 D.不动产税 判断以下成本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ABCD ) A.房屋及设备租金 B.照明费 C.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 D.财产保险费
10
Y1 a bX1
历史成本法:根据历史数据判断成本性态。 1.高低点法 高:最高业务量 低:最低业务量 Y=a+bx Y a bX 高点的成本性态:Y1=a+bX1 低点的成本性态:Y2=a+bX2 解之的:b=(Y1-Y2)/(X1-X2) 带入方程得:a=Y1-bX1 或a=Y2-bX2
17
“管理费用”账内大部分项目发生额的大小在正常产 量范围内与产量变动没有关系,至少没有明显关系, 那么就将管理费用全部视为固定成本; “制造费用”账中的车间管理部门办公费、按折旧年 限计算的设备折旧费等虽与产量的关系较“管理费用” 密切一些,但基本特征仍属“固定”,所以也应被视 为固定成本; “制造费用”账内的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等,虽然 不似直接材料费那样与产量成正比例变动,但其发生 额的大小与产量变动的关系很明显,因而可以将其视 为变动成本。
27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制造费用) 和非制造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两大类,将制造成本“完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制造成 本作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
变动成本法则是先将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 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再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 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成本。
的不同,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也就不 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 销产品,其成本均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 末存货计价也只是这一部分。
35
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时,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 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 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 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
28
完 全 成 本 法
产品 成本
期间 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产 品 成 本 期间 成本
变 动 成 本 法
29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为 期间成本,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较之完全成 本法下为低。当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 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就高了。
13
例题2
月份
产量
电费
1
2 3 4 5 6 7
600
600 900 1000 800 1100 1000
2000
1700 2250 2550 2150 2750 2460
8
9 10 11 12
1000
900 700 1200 1200
2520
2320 1950 2650 2900
14
2.散步图法:通过坐标图而非通过方程计算得到 a和b。
3.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 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 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 定性的制造费用)。
24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 性”,认为会计分期既然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种分割决定于企业 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 并不十分重要。 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 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因为 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材料的成本与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支出 并无区别。
5
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 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 本。
6
混合成本: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 不同形态的成本。 半变动成本:当业务量为零时,成本为一个非零基
数,当业务发生时,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正比例变化。 (最低消费) 半固定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 量是不变的,但当业务量的增长达到一定限额时,其 发生额跃居到一个新的水平。 延伸变动成本:业务量某临界值下表现为固定成本, 超过这一临界点则种成本计算 方法下的损益计算有影响,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产 量和销量的均衡程度,且表现为相向关系;即产 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 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只有当实现所谓的“零存货”即产销绝对均 衡时,损益计算上的差异才会消失。
38
例题5:仍以表2-7的数据和所设条件为资料,
19
工程分析法: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
来研究影响各有关成本项目数额大小的因 素,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 本。
20
基本步骤: 确定研究的成本项目;
对导致成本形成的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
确定生产过程的最佳操作方法;
以最佳操作方法为标准方法,测定标准方法下成 本项目的每一构成内容,并按成本性态分别确定 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8
例题2
账户 生产成本—材料 —工资 制造费用—燃料、动力 —修理费
总成本 240000 30000 12000 4000
—工资
—折旧费 —办公费
8000
20000 6000
合计
320000
变动成本=240000+30000+12000+4000+8000=294000 固定成本=20000+6000=26000
再假设每件产品售价为500元,销售费用中 有变动性费用为每销售一件20元。当分别采 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所计算出的当 期税前利润如表2-8。
39
40
41
从表2-8可以看出,不同成本计算法下所计 算出的税前利润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时为 -200元(亏损),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则为200 元(盈利),相差400元。
管理会计
第二章 成本术语、概念和分类
一般成本分类 混合成本的分解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对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2
1.一般成本分类
按经济用途(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指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及主要材料、 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 直接人工:在制造过程中直接对制造对象施以影响以改变其性 质或形态花费的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为制造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非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
21
例3:某粉末冶金车间对精密金属零件采取一次模压成 型、电磁炉烧结的方式加工。(1)如果以电费作为 成本研究对象,(2)经观察,电费成本开支与电磁 炉的预热和烧结两个过程操作有关。(3)按照最佳 的操作方法,电磁炉从开始预热至达到可烧结的温度 需耗电1500千瓦,烧结每千克零件耗电500千瓦时。 每一工作日加工一班,每班电磁炉预热一次,全月22 个工作日。电费价格0.7元/千瓦时。 (4)a=22*1500*0.7=23100 b=500*0.7=350
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也 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 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 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强调固定性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 响。
25
变动成本法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 耗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 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 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 全部扣除。
3
按成本形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 成本) 成本形态: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的依存关系。
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 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 额的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 额的固定成本。
26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 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 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 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 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 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所以应该 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 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 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 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 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 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22
三种方法的比较 1.历史成本法和账户分析法只适用有历史成本 的情况,工程分析法是一种独立的方法。 2.历史成本法和账户分析法不能排除无效或不 正常的支出,工程分析法可以排除。 3.企业制定标准成本和编制预算时,工程分析 法,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但是,工程分析法成本比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