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国家
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的初步形成。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整风后成为全党共识。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思想路线确立。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思想路线被重新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1987年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展开系统论述,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1987年10月党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1997年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把邓小平“三步走”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为三个阶段性目标。
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002年十六大将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2012年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相继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