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目录1.产品名称及剂型 (3)2.产品概述 (3)3.处方和依据 (3)4.生产工艺流程图 (4)5.工艺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6.质量监控 (7)7.质量标准 (8)8.物料平衡计算 (10)9.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原、辅、包装材料的消耗定额 (11)10.工艺卫生 (12)11.主要设备一览表 (12)12.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3)13.劳动组织定员定岗、生产周期 (13)14.环境保护 (14)15.附录 (14)1 产品名称及剂型1.1 通用名复方板蓝根颗粒1.2 汉语拼音 Fufang Banlangen Keli1.3 剂型颗粒剂2 产品概述2.1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2.2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
用于温病发热,出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
2.3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重症加倍;小儿酌减。
预防流感、乙脑,一日15g,连服5日。
2.4 规格每袋装15g(相当原生药15g)2.5 有效期 24个月2.6 贮藏密封,防潮。
3 处方和依据3.1 处方板蓝根600g 大青叶900g3.2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蔗糖粉1425g及淀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3.3 处方依据3.3.1 执行标准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
3.3.2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25874生产工艺流程图检验入库中间站流程倍24小时注:5 工艺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1 提取5.1.1 配料 根据生产指令,按处方比例和规定批投料量(批量:48万袋)领取定额包装的净药材,复核配料。
5.1.2 煎煮、过滤将大青叶、板蓝根加入多功能提取罐内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第一次加入药材6倍量的饮用水,第二次加入药材4倍量的饮用水。
合并煎煮液,将煎煮液过滤至药液贮罐。
5.1.3 浓缩将药液泵入双效节能浓缩器中,按如下工艺条件控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50~55℃)的浓缩液,转于储罐内。
5.1.4 醇沉、静置、过滤向上述浓缩液中加入三倍量乙醇,搅拌至匀,静置24小时,用滤布过滤。
5.1.5 回收乙醇按如下工艺条件控制,真空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3~1.36(75~80℃)的稠膏。
5.1.6 收膏将浸膏泵入洁净层流车内的洁净容器,贴上桶签,送入冷库,请验。
5.2 粉碎、过筛5.2.1 将蔗糖领至粉碎过筛间,检查筛网无磨损、破裂后,用万能粉碎机粉碎,使其通过80目筛。
5.2.2 过筛后再次检查筛网无磨损、破裂后,用无毒塑料袋收集称重,附上桶签,送至称量配料间。
5.3 称量、配料5.3.1 称量前逐一核对检查各辅料、浸膏的品名、批号及数量等。
5.3.2 车间配料员按以下处方表中批标准投料量(批量:48万小袋)准确称量、配料并填写配料记录。
5.5 制软材、制粒将蔗糖粉及淀粉按投料量投入槽形混合机内混合10分钟,再加入浸膏及纯化水使成适宜的软材。
将旋转式颗粒机装上不锈钢筛网后,加入软材制粒,控制加料斗软材量,使制成均匀的颗粒。
5.6 干燥将物料转入沸腾干燥机,设定干燥温度为75±5℃,干燥40分钟后,停机检测水分应为≤2.0%,合格后收料。
5.7 整粒、过筛5.7.1 将旋涡振荡筛装上30目筛网,除去颗粒中的细粉。
颗粒、细粉分别用洁净容器盛装。
5.8 总混将过筛后的颗粒加入三维运动混合机中,混合25分钟,装入双层无毒塑料袋内,送入中间站请验。
5.9 包装5.9.1 包装规格 15g/袋×20小袋/中袋×60中袋/件5.9.2 包装材料耗用量5.9.3 内包装5.9.3.1 按包装指令领取药用复合膜和待包装颗粒至操作间并复核。
5.9.3.2 按要求装好药用复合膜,将接料口固定在适当位置,并注意检查给料器是否正常。
调节好各工艺参数。
要求批号打印温度为130-150℃,横封温度为140-160℃热压温度,纵封温度为145-160℃,分装速度为60-80袋/分。
5.9.3.3 按照规定的装量范围,用自动颗粒包装机进行包装。
在内包过程中,每30分钟按要求进行装量检查,每次检查10袋,每袋均应在装量的上限与下限之间,在内包装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应加大抽检频次,以保证装量准确,在内包装过程中出现的装量不合格的药袋立即剪开药用复合膜重新内包。
5.9.3.4 在生产过程中按规定检查包装颗粒,药用复合膜符合要求,自动包装机批号正确,切割后的药袋成型良好,药用复合膜热封牢固,切割位置适中,将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剔出。
5.9.3.5 分装好的小袋用专用容器装好,附上桶签,通传递窗送入外包装。
5.9.4 外包装5.9.4.1 包装规格 15g/袋×20小袋/中袋×60中袋/件5.9.4.2 所用外包装材料必须专人领取,计数发放。
5.9.4.3 打码根据包装指令,在中袋、纸箱上打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
5.9.4.4 装袋将20小袋装入1中袋内,用多功能薄膜连续封口机封口。
5.9.4.5 装箱将垫板装入成品纸箱,再将60中袋装入箱后,放入装箱单,用不干胶带封箱后用塑料捆扎带捆扎。
5.9.4.6 将所有成品全部寄库,待检验合格后,再办理入库手续,并贴上合格证标志。
5.10 工艺条件收膏、粉碎过筛、称量配料、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过筛、总混、内包装的操作均在300,000级洁净区进行;洁净区温度应控制在18-26℃,湿度应控制45-65%。
6 质量监控6.1 根据生产操作步骤设置监控点,不得遗漏。
各质量控制点的控制顶目、控制标准、控制频次及控制人如下6.2 监控方法6.2.1 开工前及生产结束后,重点监控人、机、料,要求符合工艺标准。
清洁状态达到要求;物料数量、质量、标记、贮存条件及管理符合要求;设备及计量器具须处于完好状态,并有状态标记,计量器具有“检定合格证”;相应的生产记录须齐全。
达到规定要求,QA方可签字允许生产或判定清场合格。
6.2.2 生产过程重点监控工艺规程和岗位SOP的贯彻执行情况,生产现场管理须有序规范,状态标记须齐全、正确,生产记录须及时填写,各工序中间产品的质量须达到标准。
对物料放行作出判定,为批产品的审核提供依据。
7 质量标准7.1 原料质量标准7.1.1 板蓝根符合公司内控质量标准。
7.1.2 大青叶符合公司内控质量标准。
7.2 辅料质量标准7.2.1 蔗糖符合公司内控质量标准。
7.2.2 淀粉符合公司内控质量标准。
7.3. 包装材料质量标准7.3.1 药用复合膜平版印刷品,符合公司内控质量标准。
7.3.2 中袋平版印刷品,符合公司内控质量标准。
7.3.3 纸箱瓦楞纸箱,符合公司内控质量标准。
7.3.4 说明书符合公司内控质量标准。
7.4 中间产品7.4.1 浸膏【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粘稠状浸膏,味苦。
【检查】溶化性取本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浸膏应全部溶化,且不得有焦屑等异物。
相对密度应为1.33-1.36(75-80℃)微生物限度依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细菌数不得过500个/g;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过50个/g;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贮存期限】 30天。
【贮存条件】置冷库密闭保存。
7.4.2 颗粒【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检查】水分按《水分测定法操作规程》进行测定,减失重量≤3.0%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应≤5.0%。
溶化性取本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颗粒应全部溶化或有轻微浑浊,但不得有焦屑等异物。
【贮存期限】 30天。
【贮存条件】双层塑料袋密闭保存。
7.5 成品质量标准【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鉴别】(1)本品0.5克,加水5ml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灯下观察,斑点显蓝紫色。
(2)本品0.5克,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茚三酮试液体0.5 ml,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溶液显蓝紫色。
【检查】装量差异取供试品10袋,分别精密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的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应在±4.5%(法定应在±5.0%),超出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的一倍。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操作规程》测定,减失重量不得超过5.0%(法定标准为6.0%)。
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的颗粒和能过五号筛的粉末总和,应不得过10.0%(法定标准为应不得过15.0%)。
溶化性取本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颗粒应全部溶化且不得有异物。
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细菌数不得过800个/g (法定不得过1000个/g);霉菌和酵母菌不得过80个/g(法定不得过100个/g);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
用于温病发热,出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重症加倍;小儿酌减。
预防流感、乙脑,一日15g,连服5日。
【规格】每袋装15g(相当原生药15g)【贮藏】密封,防潮。
【有效期】 24个月。
8 物料平衡计算8.1 物料平衡率计算公式平衡率=实际值理论值×100%理论值:为按照所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量在生产中无任何损失或差错的情况下得出的最大数量。
实际值:为生产过程实际产量。
包括:本工序产出量、生产中取样品量(检品)、余料、不合格物料。
8.2 各工序物料平衡率9 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原、辅、包装材料的消耗定额9.1 单耗9.1.1 计算公式单耗=实际领用量-本批结存量本批实际产量9.1.2 原辅包材的消耗定额以厂订复方板蓝根颗粒相应规格的单耗为基准;若消耗出现异常,应分析找出具体原因所在,作好记录以便为以后修订提供依据。
9.1.3 原辅料消耗定额9.1.4包装材料消耗定额9.2 成品率9.2.1 计算公式每批成品率(%)= 实际入库数/ 批理论产量×100%9.2.2 成品率范围应≥95.0%9.3 收率9.3.1 计算公式收率(%)= 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9.3.2 制粒(混合干燥)工序收率的计算9.3.2.1 计算公式收率(%)= 干燥后实际的收得数量 / 投入量×100%9.3.2.2 本工序收率范围应≥95.0%9.3.3 提取工序收率的计算9.3.3.1 计算公式收率(%)= 浸膏重量 / 中药饮片投入量×100%9.3.2.2 本工序收率范围应为10%-25%10 工艺卫生生产开始前和生产结束后,人员、物料、设备、环境均须符合相关卫生管理程序要求,万清场按照《清场管理规程》及其他相关清洁SOP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