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冶炼工艺.ppt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冶炼工艺.ppt
• 目前国外底吹氧气转炉最大容量为250t(日 本川崎钢铁公司千叶厂),供氧强度达 3.6m3/()。
5-1-2 氧气底吹转炉设备
• 氧气底吹转炉的炉体结构与 氧气顶吹转炉相似,其差别 在于前者装有带喷嘴的活动 炉底。另外耳轴结构比较复 杂,是空心的,如图5-2所 示。
• 炉身和炉底可差拆卸分开, 不同吨位的炉子,在底吹上 安装不同数目的吹氧喷咀, 一般为6-22支。
• 底吹转炉钢水的含[N] 量,尤其是在低碳时比顶 吹转炉的低,原因是底吹 转炉的熔池搅拌一直持续 到脱碳后期,有利于脱气。
5-1-4 工艺操作
装料
供氧压力与供氧强度
冷却介质压力
氧气消顶吹转炉基本相似
环境监测说课稿
黄兰粉
工
• A 装料 氧气底吹转炉的装料制度与顶吹转炉相当, 装料次序一般是先加石灰,然后兑铁水,最后加废
• 氧气底吹转炉炉底包括炉底 钢板、炉底塞、喷嘴、炉底 固定件等,如图5-3所示。
• 喷咀在炉底上的布置,最常 用的是炉底和喷咀垂直。有 三种布置形式
5-1-3 熔池反应的基本特点
5-1-3-1 成分的变化
• 吹炼初期,铁水中 []、[]优先 氧化,但[]的氧化只有30~ 40%,这与转炉吹炼初期有 70%以上锰氧化不同。
• 吹炼中期,铁水中碳大量氧 化,氧的脱碳利用率几乎 100%,而且铁矿石、铁皮 分解出来的氧,也被脱碳发 应消耗了,这体现了底吹氧 气转炉比顶吹氧气转炉具有 熔池搅拌良好的特点。
• 冶炼时间缩短5~9。由于良 好的熔池搅拌贯穿
• 渣中()含量低于转炉,铁 合金收得率高。
图5-4 氧气底吹转炉吹炼高磷铁水成分的变化 a——不喷吹石灰,b——喷吹石灰
我国概况
种类特征
冶金特点
前言
底吹转炉克服了顶吹转炉吹 炼不平稳,后期钢渣反应远离 平衡的主要缺点,但其本身也 存在着熔池热效率低(缺乏二 次燃烧),化渣困难(需采用 喷粉工艺)和炉底喷枪烧损严 重、寿命低的缺点。进一步解 决上述问题发明了氧气转炉顶 底复合吹炼工艺。
艺
钢。炉容比比顶吹转炉小些。
操
• B 供氧压力与供氧强度 底吹转炉的供氧压力一般 为0.6~1.0 。底吹转炉的供氧强度通常控制在4~
作
6m3。 • C 冷却介质压力控制 采用燃料油作冷却介质时,
的
油压控制在0.2~0.6 。
具
• D 氧气消耗 氧气消耗较少。吹炼低磷铁水时,氧 耗为40~50 m3;吹炼高磷铁水时氧耗为50~60
• 可采用留渣法吹炼高磷 铁水,将前炉炉渣留在 炉内一部分,前期吹入 石灰总量的35%左右, 后期吹入65%左右造渣, 中期不吹石灰粉。前期 可脱去铁水含磷量的50 %,吹炼末期的炉渣为 所饱和,供下炉吹炼用。
D 脱硫
• 230t底吹转炉吹炼过程中,当熔 池中的碳达到0.8%左右时,[S] 达到最低值,说明吹炼初期固体 粉末有一定的直接脱硫能力。
5顶底复合吹炼转炉
单元1:氧气底吹转炉炼钢概述
单元2: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的冶金特点
单元3:顶底复合吹炼法的种类及其特征
单元4: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冶炼工艺
3
5-1 氧气底吹转炉炼钢概述
1
发展状况
观看录像5-1录像网址: 2 3 4 5
底吹转炉设备 熔池内反应基本特点
操作工艺 顶吹和底吹比较工艺
5-1-1 氧气底吹转炉炼钢发展状况
和炉内渣中()
• 底吹氧气转炉渣中()含量低 于顶吹氧气转炉,这样不仅限 制了底吹氧气转炉不得不以吹 炼低碳钢为主,而且也使脱磷 反应比顶吹氧气转炉滞后进行。
• 渣中()含量低,金属的收得 率就高。
• 在低碳范围内,底吹氧气转炉 的脱磷并不逊色炉。
和转炉吹炼过程中[P]的变化
• 为了提供底吹氧转炉高 碳区的脱磷能力,通过 炉底喷入铁矿石粉或返 回渣和石灰粉的混合料, 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喷溅少;
脱碳速度快,冶炼周期短, 生产率高;
废钢比增加; 搅拌能力大,氮含量低。
缺点
炉龄较低;
∑()少,化渣 比较困难, 脱磷不如
钢种[H]含量 较高;
氧气消耗增 加;
小结
氧气底吹 转炉炼钢概述
底吹 转炉设备
操作工艺
发展状况
反应 基本特点
顶吹与底吹 比较
5-2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的冶金特点
各国概况
• 随着炉渣氧化性的提高,熔池一 定回硫,吹炼后期随着流动性的 改善,熔池中[S]又降低。
• 与顶吹相比,底吹氧转炉具有较 强的脱硫能力,特别是炉渣碱度 为2.5以上时表现得更明显。
渣钢间硫分配比与炉渣碱度的关系
E 钢中的[H]和[N]
吹炼终点[C]与[N]的关系
• 底吹氧转炉钢中[H]比顶 吹转炉的高,其原因是底 吹转炉用碳氢化合物作为 冷却剂,分解出来的氢被 钢水吸收。如某厂顶吹氧 转炉钢水中平均含[H]量 为2.6,而底吹氧转炉平 均为4.5。
A [C]-[O]平衡
• 在钢水中[%C]>0.07时,底吹 氧气转炉和顶吹氧气转炉的 [C]-[O]关系,都比较接近1, 1600℃时[C]-[O]平衡关系。
• 当钢水中[%C]<0.07时,底吹 氧气转炉内的[C]-[O]关系低于 1时[C]-[O]平衡关系。
• 底吹氧气转炉和顶吹氧气转炉 在相同的钢水含氧量下,与之 相平衡的钢水含碳量,底吹转 炉比顶吹转炉的要低。
• 1965年加拿大液化空气公司成功研制了双层 管氧气喷咀
• 1967年西德马克西米利安公司引进了此喷咀 技术,成功开发了底吹氧气转炉炼钢技术, 称之为法( )。与此同时,比利时,法国 研制成功与 相似的方法,法国命名为法(采 用液态的燃料油作为氧气氧气喷嘴的冷却介 质)
• 1971年美国合众钢铁公司引进了法,成功采 用喷石灰粉吹炼高磷铁水,命名为Q-法 (),如图5-1所示。
B 锰的变化规律
• 底吹氧气转炉熔池中[]的变 化有两个特点:(1)吹炼终 点钢水残[]比顶吹转炉高;
• (2)[]的氧化发应几乎达 到平衡。
• 底吹氧气转炉渣中()含量 低于顶吹;
• 分压(约0.4)低于顶吹转 炉的1;
• 喷咀上部的氧压高,气化为 并被石灰粉中所固定,这样 的活度增大。
C 铁的氧化和脱磷反应
体
m3。
内
• E 供氧时间 正常情况下, 供氧时间为9~13,其 供氧时间的控制可以根据全炉钢水吹炼过程耗氧量
容
来确定。 • F 造渣 底吹转炉的造渣有加石灰块和喷吹石灰粉
两种工艺。
5-1-5 底吹转炉与顶吹转炉的比较
优点 铁收得率高; 、等合金消耗降低; 脱氧剂和石灰降低; 氧气耗降低; 烟尘少,是顶吹的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