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


野鸭LD505
000mg/kg: 蜜蜂LD50(48h):经口73.105txg/蜜蜂,接 触1001xg/只蜂; 蚯蚓 LC50565.9mg/kg干土。 该制 剂对鱼剧毒。对鸟、蜜蜂、蚯蚓低毒。 在产品标签上注明药械不得在池塘等水源和 水体中洗涤.施药残液不得倒入 水源和水体 中。
防治香蕉黑星病、叶斑病的有效成分浓度为
83.3-250mg/kg(稀释倍数为1000-3000倍), 于发病初期开始喷雾.一般喷药3次,间隔 10d喷1次药。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对黄瓜、 香蕉安全,未见药害发生。
对兔眼睛和皮肤均有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
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
吡唑醚菌酯原药和25%乳油均属中等毒。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性均略高于国内合成制剂38%恶霜嘧铜菌酯。
安全性
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鱼LC50(96h):
虹鳟鱼0.01mg/L, 蓝鳃太阳鱼0.031
6mg/L, 鲤鱼0.031 6mg/L; 水蚤LC50(48h)15.71mg/L; 北美鹌鹑LD502 000mg/kg,

化学名称:N—f2一『1一(4一氯苯)一1H-吡唑- 3-基氧甲基』 苯卜N一甲氧氨基甲酸甲酯。
毒性研究
吡唑醚菌酯原药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急性经皮 LD502 000mg/kg.急性吸入 LC50(4h)0.3lmg/L; 对兔眼睛、皮肤无刺激性: 豚鼠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 大鼠3个月亚慢性喂饲试验最大 无作用剂量:
吡唑醚菌酯 Pyraclostrobin
农药登记名称及商品名:250克/升吡唑醚菌
酯乳油 分子式:C19H18ClN3O4 化学名称:甲基(N)-[[[1-(4-氯苯)吡唑-3基) -氧]-0-甲氧基]-N-甲氧氨基甲酸酯 相对分子量:387.82;
理化性质

外观:吡唑醚菌酯纯品为白色至浅米色无味结晶体。 熔点63.7~65.2℃: 蒸气压(20- 25℃):2.6×10-8Pa; 溶解度(20℃,g/100mL):水(蒸馏水)0.00019,正庚烷0.37, 甲醇10,乙腈≥50,甲苯、二氯甲烷≥57,丙酮、乙酸乙酯
≥65.正辛醇2.4, DMF;43;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logPow4.18(pH6.5);

原药含量:95%。 制剂有效含量为250g/L(23.6%WAV).外观为暗黄色.有 萘味液体。类似国内制剂38%恶霜嘧铜菌酯。

稳定性:纯品在水溶液中光解半衰期0.06d(1.44h);制剂
常温贮存:20摄氏度时2年稳定。
雄性大鼠为9.2mg/kg/d,雌性大鼠为
12.9mg/kg/d; 三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 微核试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 性.未见致突变作用: 大鼠致畸试验未见致畸性:
大鼠2年慢性喂饲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
大鼠为3.4mg/ kg/d,雌性大鼠为 4.6mg/kg/d; 大鼠、小鼠致癌试验结果未见致癌性。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大鼠急性经口LD50:雄 性为500mg/kg。雌性为260mg/kg.急性经 皮LD504000mg/ kg,急性吸入 LC50503.5lmg/kg;
应用
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
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
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 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
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 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用药量为有效成
分75~150g/ hm2(折成乳油商品量为2040mL/667m2)。加水稀释后于发病初期均匀 喷雾.一般喷药3~4次.间隔7d喷1次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