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及技术处理方法.
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及技术处理方法.
判定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保护层不足,加之品质不良,
混凝土老化、 剥落
表面砼破损后,导致钢筋发生氧化反应;桥面雨水渗入侵蚀上部结
构,梁板长期潮湿环境下,使其表面砼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砼起壳、
剥落。
A、由于混凝土保护层较薄,导致箍筋锈胀,使表面混凝土脱落,产 生露筋;
露筋
B、由于混凝土破损,产生露筋;
混凝土梁桥病 害类型
病害原因
一是结构不合理,如配筋太密,坍落度过小,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太大等;另一
蜂窝
个原因就是施工不当,如运输时混凝土产生离析,混凝土灌注中缺乏应有的振 捣,模板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严,水泥砂浆流失等
麻面
施工过程中用的模板表面不光滑,不够湿润,就会吸去构件表面混凝土内的水 分,从而产生麻面。
在长期服役下,该桥部分梁板底面砼剥落、露筋锈蚀现象明显,初步
结构性裂缝
由外荷载产生的裂缝,其裂缝分布规律与外力荷载作用相对应,预示结构承载 能力不足或外力荷载过大。
①底板横向裂缝较多,说明使用过程中梁板抗力效应与荷载效应比值 较小或不足。
裂缝
梁底横向裂缝均为结构性裂缝,裂缝的产生是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受 力后的必然结果,梁体承受恒载和活载,底面受拉,顶面受压,混凝 土为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极低,超过其抗拉强度后就会产生裂缝。
梁板破损
②部分梁板破损较为严重,判断其应为预制梁板时施工工艺不到位或 吊装时发生破损所致;桥梁边板是易受阳光曝晒及雨蚀部位,干湿交 替频繁,使该处砼集料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现状边板挑臂处出现砼起 壳、露筋锈蚀现象。
③部分梁板破损较为严重,判断其应为超过使用期限。
①上部结构空心梁板整体外观欠佳。由于铰缝施工工艺不到位,现状 梁板间铰缝勾缝砂浆脱落严重,局部渗水。 铰缝砂浆脱 落,局部渗水 在车辆冲击作用下,现状梁板间铰缝间距过大,局部区域出现渗水现 象
②梁板绞缝渗水,其原因可能是桥面未设置防水层。
技术处理方法
凿除表面松散混凝土,采用环氧树脂小石子混凝土或膨胀水泥混凝土 等材料采用灌注、挤压、涂抹等方法修复。
采用环氧树脂小石子混凝土恢复或增加混凝土保护层。
①建议对梁板及盖梁露筋区域进行除锈,对砼破损区域采用 环氧砂浆进行修补。 ②对外露钢筋应进行除锈处理,先用砂纸或砂轮对钢筋表面 进行打磨,直至露出金属本色,然后对出露钢筋用丙酮清 洗,进行二次除锈,并用结构修补剂对表面破损处进行修 补,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 ③建议对露筋严重梁板进行更换,确保桥梁运营安全。
①对于空心板横向裂缝,经分析,梁板裂缝为结构受力裂 缝;为防止裂缝宽度发展,对桥梁结构承载能力影响,建议 采用树脂封闭胶对裂缝进行封闭,改善其受力状态。
②裂缝的数量和宽度随时间都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桥梁 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进行结构补强加固,改善其 受力状态,限制裂缝进一步发展,提高桥梁使用性能。建议 应采用碳纤维进行加固。
C、在桥梁施工时,结构内的定位钢筋在混凝土脱模后露筋。
由于外界环境变化造成结构的非荷载变形或混凝土因不能满足自身的变形而产
非结构性裂缝
生的适应性裂缝;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变 形,当此变形得不到满足时,在结构构件内部产生自应力,当此自应力超过混
凝土允许拉应力时,产生裂缝。
采用环氧树脂或水泥浆表面封闭处理。
1)小于0.15mm的裂缝采用甲凝(粘度小,有很好的渗透性,易于灌 入细微的裂缝)表面封闭处理; 2)对于数量较多、宽度在0.1mm~0.15mm的裂缝,采用环氧树自动低 压渗注法处理,环氧树脂粘度大,需掺入适量稀释剂,提高流动性; 3)大于0.15mm的裂缝,采用水泥浆灌注。 4)对于超过规范限值的裂缝,除灌浆处理外,应加强定期观测,必要 时采用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进行加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