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毒理学_05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食品毒理学_05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淡水石斑鱼、鳇鱼、鲶鱼等 (2)鱼卵毒素:为毒性球蛋白,具有 较强的耐热性。
100º C,30min使毒性部分被破坏; 120º C,30min使毒性全部消失。
鲶鱼:
(3)中毒表现
①耐热性强的鱼卵蛋白,其毒性也强
②恶心、呕吐、腹泻、肝脏损伤,严重时
吞咽困难、全身抽搐、休克。
四.其它鱼类毒素

2.维生素A:
1.胆酸:

猪肝中含量少
(1)毒素来源:动物肝脏、胆囊
(2)中毒机制和中毒表现:
①严重损伤肝、肾 破坏脂质系统
②损伤脑细胞、心肌
③造成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病变
④对结肠癌、直肠癌有促进作用
(3)防治措施
①动物肝脏食用不过量
②用动物胆囊治病,需遵医嘱。
(i)胆酸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 熊胆作镇静剂、镇痛剂
动物 组织
鱼类
河豚
贝类
其它
动物组织中的 有毒物质
内分泌腺毒素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激素 病变淋巴腺

动物肝脏中 的毒素 胆酸 维生素A

一.内分泌腺毒素
下丘脑 垂体 甲状旁腺 甲状腺
胸腺
肾上腺 肾脏 胰腺
一.内分泌腺毒素
(1)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2)动物体内的内分泌激素与人体的 内分泌激素:结构、功能 相似
(3)防治措施
在牲畜屠宰时及时摘除肾上腺,并防止
腺体破损流失。
3.病变淋巴腺
头部
脖子上有很 多淋巴腺
胸部
下肢、盆部
腹部
(1)毒素来源
分布于全身各部,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如
豆粒至枣大小。 病变淋巴腺: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鸡、鸭、鹅的臀尖,淋巴腺集中 → 去除
二.动物肝脏中的毒素
1.胆酸:
(ii)熊胆等对动脉硬化、高 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疗效
把粘在血管壁上的脂质乳化掉
2.维生素A
(1)毒素来源
动物肝脏,尤其是鱼肝 ①参与感光
缺乏 “夜盲症” ②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完整,促进生长发育 缺乏 上皮细胞角化等
(2)中毒机制和中毒表现
前额、眼严重疼痛,眩晕、困倦、恶心、呕
1.鳝鱼:鱼血毒素
一般烹调温度可将其破坏。

注意:鱼类的腹壁“黑膜”富集有毒物质。
第三节 河豚毒素
李白:“拼死吃河豚”



一.河豚毒素的分布 1.河豚鱼全球200多种,我国70多种, 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 2.外形:图5-8
礁附近因直接或间接食用有毒藻类而被毒化 的鱼类的总称。

②雪卡鱼中毒:因食用雪卡鱼而引起的 食物中毒。
(1)毒素来源:
③有毒藻类:多种 ④毒素种类:多种
雪卡鱼毒素
LD50(小鼠,经口) 雪卡毒素 0.45μg/kg 刺尾鱼毒素 0.17pg/kg 鹤嘴鱼毒素
雪卡鱼:栖息于热带
(1)毒素来源:
(2)中毒机制和中毒表现
④中毒表现:
呼吸紧促、疼痛、恶心、呕吐、腹泻 头晕、头痛、脉快、胸闷 全身红肿、血压下降
பைடு நூலகம்
组胺:强烈的血管舒张剂,并能增加毛 细血管的通透性;收缩胃肠道等的肌肉
(2)中毒机制和中毒表现
摄入 15g 鱼即可中毒
⑤ 组胺在鱼中的浓度可达5mg/g而不出现
异味 → 不易被嗅觉察出

珠海8市民酒楼吃珊瑚鱼内脏后中毒
在知名大酒楼食用珊瑚鱼后,珠海8位消
费者均出现不同的腹泻、瘙痒、全身酸软 等症状,后被确诊为雪卡鱼中毒,至今未 愈。 24日上午,消费者朱小姐告诉记者,本 月14日晚6时许,她和丈夫许先生来到 吉大某知名海鲜酒家宴请几位朋友。当时 点了一条苏眉鱼,“我们点了鱼头、鱼 肚”,朱小姐说。但在上菜的时候,朱称 盘子里却多了一些鱼肝。
大石斑鱼
大石斑鱼
石斑以热带多岩 石或珊瑚礁的地 区最多。大部分 的种类属于大型 种。
石斑
东莞渔民捕获石 斑鱼王(长2.08 米,重613斤) 可供500人食用
三.鱼卵与鱼胆中毒
1.鱼胆中毒:四大家鱼、鲤鱼
机制:胆酸中毒
2.鱼卵中毒:鱼卵毒素
四大家鱼、鲤鱼的鱼卵无毒。
(1)分布:青海湖裸鱼、狗鱼、鳃鱼、
qīng
金枪鱼
一.鲭鱼中毒
鲭鱼中毒(≈组胺中毒)
(1)毒素来源:
37º C ,放臵96h
海洋鱼:加醋减 少组胺吸收
①皮青肉红鱼类 ②皮青肉白鱼类 ③主要淡水鱼类
皮不青肉不红
1.6~3.2mg/g组胺
≈0.2mg/g组胺
极微量
二.雪卡鱼中毒
(1)毒素来源: ①雪卡鱼: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海域珊瑚
后经阳江市人民医院救治,7人先后痊愈出院。

香港成报报道,香港又发现两宗因进 食珊瑚鱼而中雪卡毒的个案,其中一宗是 12人在有“明星食堂”之称的西贡全计海 鲜菜馆,进食一条重20斤的苏眉之鱼腩后 中毒;另一宗个案的患者,则是在东莞进 食油鱼追的鱼腩后中毒。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市民,应減少 进食珊瑚鱼及其内脏,特別是超过三斤重 的鱼,以避免中雪卡毒。
布在我国的海南万宁、陵水等海域以及东南 亚海域。 苏眉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鱼,生活在有岩礁石 和珊瑚礁的海域中,体色会随着栖息的环境 呈艳丽色彩,故又称为珊瑚鱼。
苏眉鱼
三叠苏眉鱼
苏眉鱼一般体长在40厘米,重量每只在
1.5~2.5公斤,较大型的苏眉鱼体长可达 一米,体重超百斤。 越小毒素越少 苏眉越小越名贵 苏眉:福州市场最贵的鱼(一斤800元)

②表现:与有机磷中毒相似
(i)开始感到唇、舌、喉的刺痛,接着这些部位 麻木。 (ii)开始恶心、呕吐,接着口干、腹痉挛、腹泻、 头痛、虚脱、寒颤、发热、广泛肌肉疼,口腔有金 属味,接触冷水如触电般刺痛,直至不能行走,可 导致死亡。

③中毒症状广泛→ 可能由多种毒素共同作用。
(3)传递途径:毒素沿食物链富 集
情况最严重的,出现在当晚赴宴的汪先生家
人身上。汪告诉记者,当晚他将一些没吃完 的苏眉鱼打包回家。他的妻子李小姐当天下 午上班时分,剧烈腹痛,并晕倒在自己的办 公室。而汪本人表示,这些天来“浑身瘙痒、 骨头酸痛,里面是说不出的胀痛。”
卫监所为此发布消费警示:
提醒市民慎食珊瑚鱼,尤其不能进食珊
各腺体
激素
腺垂体激素
下丘脑 甲状腺 促甲状腺 分泌激素
甲状 腺素
垂体
严重影响下丘脑的 功能,扰乱人体正 常的内分泌活动等
下丘脑
(2)中毒机制
甲状腺素↑
神经 冲动
垂体
促分泌 激素

严重影响下丘脑的功能,扰 乱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活动等
各腺体
激素
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便秘、腹 泻、出汗、心悸等,孕妇易导致流产

我国食品中,组胺的最大允许含量: 1mg/g

一般人中毒的组胺摄入量为1.5mg/Kg体 重 (→ 50Kg体重的人摄入75mg)
(3)防止措施
①在冷冻条件下运输、储藏
抑制鱼的蛋白质水解
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组胺没 ②烹饪鱼类时加入食醋 有气味
减少组胺 加醋去毒
→ 使组胺变为正离子状态,不易被吸收入血。 鱼腥味:不是组胺,而是甲胺(CH3NH2)、二 甲胺[(CH3)2NH]、三甲胺[[(CH3)3N]。
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
肾上腺髓质
肾脏
肾上腺皮质
附:肾上腺分泌的激素: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 醛固酮 皮质醇 雌二醇 等 ②肾上腺髓质激素: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 醛固酮 皮质醇 雌二醇 等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库兴式综合症):
满月脸、水牛背、水 桶腰、四肢消瘦(向 心性肥胖)
组氨酸
组氨酸 脱羧酶 过敏时,组 胺分泌多 强烈的血管舒张剂,并能 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收缩胃肠道等的肌肉
过敏
CO2 组胺
组胺:强烈的血 管舒张剂,并能 增加毛细血管的 通透性;
组胺:强烈的血管舒张剂,并能增加毛 细血管的通透性;
组胺:局部 红、肿等
过敏:释放
组胺,局部 红肿,全身 血压下降等
(4)防治措施
甲状腺素的理化性质非常稳定,600º C 以上才能破坏 一般烹调方法不能做到去毒无害 摘除牲畜的甲状腺
I I -OI I -CH2CHCOOH NH2
甲状腺素【四碘甲 腺原氨酸(T4)】
HO-
2.肾上腺素
肾上腺左右各 一,分别跨在 两侧肾脏上端。 俗称“小腰 子”。大部分 包在腹腔油脂 内。
(2)中毒机制
甲状腺素↑
严重影响下丘脑的功能,扰 乱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活动等
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便秘、腹 泻、出汗、心悸等,孕妇易导致流产
“下丘脑-垂体-腺体”束:
下丘脑
神经 冲动 甲状旁腺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胸腺
垂体
促分泌 激素
各腺体
激素
肾脏
肾上腺
胰腺
下丘脑
神经 冲动
垂体
促分泌 激素
脂肪重新分布
附:肾上腺分泌的激素: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 醛固酮 皮质醇 雌二醇 等
②肾上腺髓质激素: 肾上腺素 使机体兴奋性增 去甲肾上腺素 加,血压上升等
“应激‛状态下 分泌增加
(2)中毒表现
①潜伏期短,食后15~30min发病。


②血压急剧升高,恶心、呕吐,头晕、头 痛,四肢与口舌发麻,肌肉震颤; 重者面色苍白、瞳孔散大; 高血压、冠心病者可致死。
微生物产生? ↓ 粘附在某些海藻上 (有毒藻类) ↓ 小雪卡鱼 ↓ 大雪卡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