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城市建设史【总结押题】

中外城市建设史【总结押题】

中国部分:一.殷商时代城市有哪些?1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4千年前的夏代)2 .洛阳洛河边的“二里头”遗址3 .都城偃师尸沟乡遗址---早期---推测为汤都西毫(与二里头遗址相差6km)4 .郑州商城---中期5 .湖北盘龙城---中期(商代方国都邑,可能仅为宫城)6 .河南安阳殷墟---晚期(安阳小屯)--庞大的开敞式城市二.周代的城市1.周原的凤雏与陈召宫殿2.丰,镐二京3.成周(东周都城)4.曲阜(诸侯城)三.考工记的内容与释义“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释义(略)四.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特点1.城市职能增加2.规模扩大3.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增加文化区4.城市形态因地制宜与自由设置5.城市以宫为中心,中轴线,前朝后市等。

6..城市防御不断加强五.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城市1 燕下都(BC4---BC3 ,今河北易县东南)2 赵邯郸(BC4---BC3 ,今河北易县东南)---晋邯郸大夫采邑城改造扩建3 齐国临淄(bc4,今邯郸)4曲阜鲁国故城5 郑韩故城(bc4—bc3,郑国、韩国都城,今河南新郑县城附近)6 淹城(西周时代淹国都城,今江苏常州市南,离市约7公里)7 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境内的长江北岸,纪山之南,又称纪南城)六.汉长安规划特点1..城市用地结构以宫殿为主。

其占有大量面积。

还有九府、三庙、九市和160闾里。

2.城市功能分区不够清晰。

宫廷与居民混杂3.城市建筑群的奠定,像礼制建筑群,轴线。

4.充分利用地形规划设计。

利用龙首山高大地形建设宫殿5.区域规划的观念七.东汉都城洛阳规划特点1.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宫廷区占城面积1/3),奠定了礼制基调。

2.南北轴线的出现。

与西汉长安布局不同,宫在轴线两侧布置3.“择中立宫”“左祖右社”沿袭营国制度4.旧城改建类型。

八.邺城的规划特点及布局图1.功能分区更为明确,用地比例更为合理。

2.综合运用城廓分工规划概念,形成市南宫北的总体规划格局。

3.以宫为中心,遵循礼制规划秩序设计。

4.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南北轴线与东西轴线。

轴线上有开阖有序的空间秩序。

5.布局着眼军事因素。

布局图见附图一:九.北魏洛阳的规划特点1.旧城改造利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南宫改为中央官署区。

2.南北轴线的加强3.营国制度与井田方法十.建康规划特点1.内城性质,外廓在南、东、西2.以城为中心,外围利用山丘等险要形式建成城堡,形成一个军事防务圈3.以宫为中心,4.三重城环套格局,以篱栅为城,以自然地形围廓。

5.充分利用地形,自由为主,严整与自由并存6.商业城市职能增强。

城市规模大。

随着中原人口的南迁,城市人口俱增,商业与居住繁荣7.文化宗教之城8.大面积园林9.滨水商业区的兴盛十一.隋唐长安城市的特点:布局图见图二1规划思想受北魏洛阳、东魏和北齐邺城影响。

宇文恺曾考察之。

2城市规模宏大、3规划严整,中轴对称格局基本形成4分区明确,把宫城、皇城与居民区、市区分开5城市布局的数字概念6城廓分工制度,“城”的内涵调整,将皇城设为集中官署区。

7晚期城市里坊制的松动,8充分利用地形十二.宋城市总体特点:1.“草市”、“墟”、“场”等定期集市,并逐渐发展成为市镇2.商业大发展,城市商业区范围在不断扩大。

传统里坊制瓦解,向街巷制转变。

3.城市防御技术革新4.全国性的大城市规模大于欧洲城市5.宗教建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6.运河城市的衰落7.城市商业、手工业职能加强十三.北宋东京的改建与变化图,布局图,评价宋东京城市布局见附图三宋东京城市布局见附图四特点与评价三套城、宫城居中、中轴线、井字形道路系统对以后城市规划影响较大。

1城市商业网络建立与商业内容增多2城市行政机构布在很集中3城市街道景观改变4规模减小,用地节约5.城市防御功能强6城市防灾意识强十四.南宋临安的特点1.废除集中市制,建立3级商业网络2.里坊开放3用地结构变化4水乡城市特点明显5卫星城6轴线功能变化十五.平江图价值南宋绍定2年(1229年),郡守李寿朋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最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

(1)传统的古代地图方法绘制,反应当时较高的测绘水平。

(2)正确反映了当时城市面貌,为研究古代社会、政治、文化以及城市建设与建筑提供珍贵资料十六.元大都的建设特点与成就1继承与发展了唐宋以来优秀的规划设计手法2城市景观:规整宫殿与不规则苑囿有机结合3完善的上下水道4良好的城市建设时序5较好地处理新旧关系十七.明北京图和变迁图变迁图见附图五布局图见附图六十八.明清北京特点1恢复宗法礼制,集成了历代规划传统。

2“择中立宫”,三重城墙、“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宫并列”,3轴线长而艺术价值高。

中轴线的艺术化处理达顶峰。

4城市政治职能与商业职能并重,商业中心分布更为广泛与数量多。

5城市结构主次分明,结构严谨,井然有序。

6旧城利用与成功改造十九.明清南京的评价建设内容(了解)(1)利用旧城设施与适应地形的不规则城市典范(2)发展营国制度传统,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北京城范本。

(3)商业与文化功能加强(4)加强防御建设,城墙不规整,坚固。

二十,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特点1 道路等级:全市性的城市主干道、一般的划分里坊的城市干道、坊内道路系统2 城市轴线道路往往是最宽的3城市干道往往是通向城门的道路4 城市道路系统及道路分级与城市性质规模有关系,也与城门数量有关系二十一. 中国古代都城选址特点1.政治军事因素2注重经济交通3.统治势力根据地,势力范围二十二.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特点1.建设目的演变闾里(封闭)----街坊(开敞):便于城市管理与统治者控制---方便居民生活----繁荣城市商业2.形状与规模、区位(1).形制:方形、横长方形、竖长方形(2).建筑组织形式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而异。

---三合院、四合院等(3).建筑质量按照阶级划分不同(4).与工作地点靠近3.绿化庭院绿化,总的绿化覆盖率较大二十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特点营国制度、封建等级规制、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天地日月春夏秋冬、风水、阴阳、数字运用与内蕴二十四中国古代城市与河流关系特点(1)通航河道的渡口形成的城市长江一带唐宋,沿运河、汴河一带唐宋滨海城市,实际也是内河港口河道改道或淤塞而废弃(2)与河流的位置关系(3)城市形态沿河带型、果仁型、沿河两侧发展的带型、沿河三面发展的分散型外国部分:一.古埃及城市代表1孟菲斯古城2卡洪城3第比斯城4阿马纳城二.古埃及城市总体成就1.用地选择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卑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三.古巴比伦的总体特点和成就1.跨河发展2.城市中心突出。

3.偏向西北,与气候有关。

4.防御设施完备5.形态较为规整,四.希腊雅典的城市总体布局特点城市规模小城市总体布局的混乱、自由。

城市建筑群与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城市中心的演变,城市公共空间的兴盛,城市物质生活的贫穷与精神生活的富有五.希波丹姆斯体系定义及代表城市bc5世纪,规划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城市规划之父)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中,采用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

米利都城三面环海,四周筑城墙,棋盘路网,两条垂直大道通过中心,中心“ L”型,有多个广场,有市场,邻三港湾,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

六.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点1建设时间都很短2城市规模不大3城市布局规整,十字大道,交叉点为城市广场,在此阅兵,4城市道路系统与街景。

方格网,道路起点与交叉点常有凯旋门,凯旋门之间有列柱街5城市建筑:浴场、剧场等七.罗马营寨城的布局特点1 方正的城墙2 城市平面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3 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4门。

4 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八.中世纪城市的布局特点1.城市风貌特色突出2街道景观富于变化3城市景观整体性好4尺度亲切宜人5城市易识别6城市外部空间—广场建设成功7道路狭窄,多转折等8道路无系统分级9市政设施差九.中世纪城市代表城市及特点佛罗伦萨1跨河建设,自由布局2不断扩展,双重城墙3以市政广场为中心发展,广场是景观与视觉中心。

4城市道路系统为放射状与方格网。

威尼斯1滨海跨河的水上城市2平面自由3河网纵横,水上交通发达,重要建筑沿河布置4道路自由5圣马可广场是最美丽的城市客厅,也是完美建筑群锡耶纳1城市中心坎波广场,为不规则形,既是地理中心,也是城市客厅。

2市政厅与高塔既是景观控制点,也形成多处城市道路对景3城市道路系统为自由式巴黎1以城岛为中心,跨河发展。

3方格网与放射路网。

3道路狭窄拥挤卡卡松1踞山而建2平面椭圆形,3城市分区—领主宫堡、领主堡垒和街区4城市中心—宫垒、教堂5路网为蛛网状的放射环形系统。

体现防御性与自发性。

圣密启尔山城1踞山而建2以教堂为中心,与山势呼应3城市轮廓以山体为中心,高地错落十.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代表城市及特点佛洛伦萨1.加强整体性,打通几条街道.2.整治沿街建筑,完善空间系统。

3.佛洛伦萨大教堂对天际线的统领4.多角度的城市景观建设原则罗马1.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2.整治与构建城市空间系统。

3.修直与加宽几条路,建造了几个广场,和25座以上的喷泉。

4.轴线构图的使用。

十一.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特点主要是城市形象改造---放射道路、纪念性广场、中心主体建筑、轴线十二.近代伦敦大火后建设与规划特点1克里斯托弗.仑提出伦敦重建规划城市结构未发生根本的变化,用古典主义的构图手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2 改建(1)道路方面,放宽道路,且根据街道宽度限定房屋层高。

(2)建筑用耐火材料。

(3)居住街区的建设。

此后数十年主要在西郊,建造了新型的居住建筑群(4)城市绿地建设,封建主的私家花园改为公共绿地(5)街道的改造。

交叉口设计广场。

两侧布置住宅、商店、银行等3评价(1)沿街建筑整齐划一(2)因地制宜,有机组织空间,在交叉口设广场。

并非古典的拓直与拓宽街道的做法。

十三.巴斯城建设特点1.空间处理开敞、动态、自由的手法,不同于古典手法。

2顺应地形十四.巴黎改建内容意义1 绝对君权时期巴黎改建(1)巴黎城市改建:a 轴线的建立(2) b 住宅的建设(2)凡尔赛的建设:a 规模宏大b中轴对称c 高度人工化与几何化的规整园林d 3条笔直的放射性大道。

e 城市轴线的延伸(3)法国广场建设:广场建设特点a广场系统: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列b纪念性广场有很大发展。

c注意协调广场各要素的关系。

d形态规整对称,正方形,封闭、周围一色。

中心有雕塑。

2 雅戈宾专政时期的巴黎改造1794――1794年 (了解)3 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巴黎改建 (了解)4总评价1城市美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