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本体设计
我国部分高炉炉型尺寸
国外部分高炉炉型尺寸
炉型设计例题
设计年产制钢生铁 280万吨的高炉车间
(1)确定年工作日:
369 5% 534(天 7)
日产量:
P 总28 30 4 17 0 4 806 .2(9 t)
(2)定容积: 选定高炉座数为2座,利用系数
V
2.0
t m3
d
每座高炉日产量:
PP总 403(5 t) 2
Dd 2
•tg
炉腹角一般为79º~83º,过大不利于煤气
分布并破坏稳定的渣皮保护层,过小则增
大对炉料下降的阻力,不利于高炉顺行。
4. 炉身:
炉身呈正截圆锥形。
作用:
(1)适应炉料受热后体积的膨胀,有利于 减小炉料下降的摩擦阻力,避免形成料拱。
(2)适应煤气流冷却后体积的收缩,保证 一定的煤气流速。
b hz h铁 c
式中:
hz
4bP
nc铁d2
p——日产生铁量,t;
b ——生铁产量波动系数,一般取1.2;
n ——昼夜出铁次数,一般2h出一次铁;
r铁——铁水密度,7.1t/m3; c——渣口以下炉缸容积利用系数,一般取0.55~0.60,
炉容大、渣量大时取低值;
d ——炉缸直径,m;
(4)风口高度:
有效高度的意义: Hu和煤气利用及高炉顺行有关
2)高炉有效容积 : 在有效高度范围内,炉型所包括
的容积称为高炉有效容积(Vu)。
<100m3 小型高炉 100-1000m3 中型高炉 Vu 1000-4000m3 大型高炉 >4000m3 巨型高炉
3)高径比Hu/D:
定义:有效高度与炉腰直径的比值
Dd1 2
•tg
d1(炉喉直径),由d1/D确定。
5. 炉腰:
炉腹上部的圆柱形空间为炉腰, 是高炉炉型中直径最大的部位。
作用:
(1)炉腰处恰是冶炼的软熔带,透气性 变差,炉腰的存在扩大了该部位的横向空 间,改善了透气条件。
(2)在炉型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炉腹向炉身的过渡变得平缓,减小死角。
意义:①是表示高炉炉型形状,“矮胖”或 “细长”的一个重要设计指标;②与煤气利用 和炉况顺行有关。高径比大,利于煤气利用不 利于炉况顺行。
不同炉型的高炉,其比值的范围是:
巨型高炉 大型高炉 中型高炉 小型高炉
~2.0 2.5~3.1 2.9~3.5 3.7~4.5
Vu与Hu关系
有效高度的确定
d(炉缸直径) →选定D/d →选定Hu/D →Hu 统计公式计算:
炉腹体积:
V2 12h2(D2Ddd2) 3.5(112119.89.82)29.675m3
12
炉腰体积:
V 34D 2 h 24 12 1 2 .2 2.0m 9 8 3
炉身体积:
V4 12h4(D2D1dd12)
17(1
12 1
17.57.52)1
15.064m3
12
炉喉体积:
V 54d 1 2 h 54 7 .5 2 2 .0 8.3 8 m 6 3
大型高炉 Hu 6.4V 4u0.2
中型高炉 Hu 4.05Vu0.265
2. 炉缸
作用: 燃烧焦炭、 盛放渣铁、 炉缸的 上、中、下部位分别设置有 风口、渣口与铁口。
(1)炉缸直径d
炉缸截面燃烧强度:指每小时每平方 米炉缸截面积所燃烧的焦炭的数量, 一般为1.0~1.25t/m2·h。
d 0.23 I •Vu i燃
(9)绘制高炉炉型图:
风口中心线 铁口中心线
2018m3高炉炉型图
炉型的设计方法
经验法:以炉建炉。 计算法:
统计公式法(拉姆、项钟庸、高清志) 经验法与统计公式相结合
目标:设计炉型接近合理炉型
设计过程
①参考已有炉型计算方法,初步确定内型各部尺 寸及基本比例关系;
②研究国内外炉型发展的趋势,重点调整局部尺 寸;
③收集国内外炉型资料,以炉容相近、原燃料条 件相似、指标先进的炉型为参考,对炉型尺寸 进行适当调整。
重要性:合理的炉型对获得良好的 技术经济指标和延长高炉寿命具有 重要意义。
3.1.1 炉型的发展过程
1.无型阶段 2.大腰阶段——炉腰尺寸过大的炉型。
炉缸和炉喉直径小,有效高度低, 而炉腰直径很大。
3. 五段式高炉:瘦长型、肥胖型
原始高炉炉型 1-中国;2-德国;3-英国(P75)
近代高炉炉型(1:500)
风口中心线与铁口中心线间距离称 风口高度(hf)。
风口高度可参照下式计算:
hf
hZ k
式中:
k ——渣口高度与风口高度之比,一般
取0.5~ 0.6,渣量大取低值。
(5)风口结构尺寸(a): 根据经验直接选定,一般0.35~0.5m
(6)炉缸高度:
h1 hf a
(7)风口数目(n): 主要取决于炉容大小,与炉缸直径
26.75 合理
4
②炉缸高度:
渣口高度:
hz
1.27
bP
NC 铁d
2
1.271.204035 100.557.19.82
1.64
取 hz 1.7m
风口高度:
hf
hz k
1.7 3.03 0.56
取 hf 3.0m
风口数目:
n 2 (d 2 ) 2 (9 .8 2 ) 2.6 3
取 n24个
炉喉直径与炉腰直径比值 d1/D取值在 0.64~0.73之间。
7. 死铁层厚度(h0)
铁口中心线到炉底砌砖表面之间的 距离称为死铁层厚度。
作用:
(1)残留的铁水可隔绝铁水和煤气对炉底 的冲刷侵蚀,保护炉底; (2)热容量可使炉底温度均匀稳定,消除 热应力的影响; (3)稳定渣铁温度。
死铁层厚度: 新设计高炉的死铁层厚度h0=0.2d。
风口结构尺寸: 选取: a=0.5m 则炉缸高度:
h 1hfa3.00.53.5 (m )
(4)死铁层厚度
选取: h0 1.5m
(5)炉腰直径、炉腹角、炉腹高度
选取:
D d
1.13
则: D 1 .1 3 9 .8 1.0 17
取
D1m 1
选取: 8030'
则: h2D2 dtg803'03.58
D——炉腰直径;
d1——炉喉直径; α——炉腹角;
β——炉身角;
hf hz
d1
β D
α 风口中心线
渣口中心线 d
铁口中心线
图3-1 五段式高炉内型图
h0 h1 h2 h3
h4
h5
Hu
1. 高炉有效容积和有效高度
1)有效高度(Hu) :料线零位到铁口中 心线之间的高度。 料线零位: 钟式高炉:大钟下降位置的下缘线标高; 无钟高炉:无钟炉顶为旋转溜槽最低位置 的下缘线标高。
取
h4 17m
校核
tg 2h4 2179.71
Dd1 11 7.5
847'2'1'
选取: Hu D 2.56
则: Hu2.561 12.186
取 Hu 28.2m
求得: h3H uh1h2h4h5 2.2 83.53.51 72.02.2m
校核炉容:
炉缸体积:
V 14d 2 h 14 9 .8 2 3 .5 2.6 0m 4 1 3
1-攀钢高炉,V有1000m3,H有/D=3.05; 2-本钢高炉,V有2000m3,H有/D=2.68;
3-日本鹿岛,V有5050m3,H有/D=1.95
3.1.2 五段式高炉炉型
Hu——有效高度; h0——死铁层厚度; h1——炉缸高度; h2——炉腹高度; h3——炉腰高度; h4——炉身高度; h5——炉喉高度; hf——风口高度; hz——渣口高度; d——炉缸直径;
(3)炉身高度占高炉有效高度的50~60%, 保障了煤气与炉料之间传热和传质过程的 进行。
炉身角:
一般取值为81.5º~85.5º之间。大高 炉取小值,中小型高炉取大值。 4000~5000m3高炉β角取值为81.5º左右, 前苏联5580m3高炉β角取值 79 42 '17 ''
炉身高度 :
h4
式中:
I——冶炼強度, t/m3·d,(1.0-1.25)
i燃——燃烧強度,t/m2·h,(1.0-1.5)
Vu——高炉有效容积,m3 d——高炉炉缸直径,m
计算得到的炉缸直径再用Vu/A进 行校核,不同炉容的Vu/A取值为:
大型高炉:22~27 中型高炉:15~22 小型高炉:11~15
(2)铁口高度h铁
取
h2 3.5m
: 校核
tg 2h2 23.55.83
Dd 11 9.8
80 1'1 6 ''
(6)炉喉直径、炉喉高度
选取: d1 D 0.68
则: d10.6 81 17.48
取 选取:
d1 7.5m
h5 2.0m
(7)炉身角、炉身高度、炉腰高度
选取:
84
则:
h4D 2d1t g1 2 1 7.5t8 g4 1.6 65
炉腰高度(h3): 一般取值1~3m,炉容大取上限,设计 时可通过调整炉腰高度修定炉容。
一般炉腰直径(D)与炉缸直径(d) 有一定比例关系,D/d取值:
大型高炉1.10~1.15 中型高炉1.15~1.25 小型高炉1.25~1.50
6. 炉喉(d1、h5):
炉喉呈圆柱形。
作用: 承接炉料,稳定料面,保证炉料合理分布。
h铁
P
n铁
A
式中:
p——日产生铁量,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