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疼痛的机理

疼痛的机理

疼痛不是由某一种特殊刺激所致,任何形式的刺激只要超过一定的程度,都会引起疼痛,所以疼痛的适宜刺激是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刺激组织释放某些内源性致痛物质:氢离子、钾离子、组织胺、5-HT、缓激肽、前列腺素等,这些内源性致痛物质使游离的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冲动。

[引起疼痛的可能刺激] 2 疼痛的传导(1)疼痛感受器一般认为疼痛感受器是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其他组织中的游离神经末梢。

由于游离神经末梢在身体各组织中的分布密度不同,身体各组织对疼痛的敏感性也就不同。

皮肤、粘膜的神经末梢密集,对疼痛的敏感性高;其次,肌肉、关节、筋膜、动脉管壁等也有较丰富的神经末梢;而内脏器官则较少。

(2)疼痛传入纤维躯体神经有两种痛觉传入纤维:有髓鞘的A纤维传导速度快,为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在刺激后立即发生,刺激去除后很快消失。

没有髓鞘的C纤维传导速度慢,是一种定位不清楚的烧灼痛,疼痛产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情绪反应和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

来自内脏的传入纤维伴随植物神经上行,属于没有髓鞘的C纤维。

(3)痛觉中枢疼痛的中枢传导通路尚未研究清楚。

目前认为,疼痛的传导纤维一部分在脊髓丘脑侧束中上行,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引起有定位特征的痛觉;另一部分上行至丘脑内侧系统,引起慢痛和疼痛的情绪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