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PPT课件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PPT课件

临床观察表明,人的体温: 1)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 2)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 3)高于41℃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出现说胡 话,神志不清等症状 4)高于43℃时,有生命危险 5)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 ,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 儿童可增加15次。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35℃!中暑预警线
高温作业: 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
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 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高温天气作业: 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
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高温天气: 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
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 高温作业的类型
1. 高气温、强辐射作业。 2. 高温、高湿作业。
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保持车间相对 湿度较高所致
3. 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 外,还受到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人体能耐多高温度?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安全环保部|2020年6月17日星期三
1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 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 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高热环境+体温调节障碍 、无汗、皮肤干、晕厥等
体温↑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旅游时发生中暑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 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 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2
什么是高温作业
•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 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 或2℃以上的作业。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 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 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 量的急救药品。
11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立休息场所。休息场 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 温设施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 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 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高温作业是中暑的原因,中暑是高温作业的后果。两 者是因果关系。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2012年6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印发《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该《办法》共25条
8
相关定义
责任主体: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 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 位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5、糖尿病患者 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 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 状却出现得较晚,引起中暑。
2、孕产妇 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 消耗大,身体虚弱, 如果逗留在通气不良、 温度较高的内,就容 易中暑。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3、婴幼儿 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 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4、 心血管病患者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 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 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35℃-是关系安全生产和人们健康的一个具有指标性意义的温度, 是高温和中暑的预警温度。
人的体温通常维持在37℃左右,而皮肤在正常情况下为33℃。这 4℃之差,使得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得以向皮肤传送,然 后再经过皮肤的辐射、蒸发和空气对流将热量传送到体外。
因此,环境温度要低于33℃,人体才会感到舒适。如果气温超过 33℃,人体便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这时人体的汗腺开始“启动”,通过 微微出汗来散发体内蓄积的热量。
35℃时,浅静脉就会出现扩张现象,皮肤微微出汗,心跳加快,血 液循环加速。这时对于个别年老体弱散热不良者来说,需要进行局部降 温,以免出现不良症状。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容易中暑的8种人
16
容易中暑的8种人
1、老年人
由于皮肤汗腺和循 环系统功能衰退, 肌体散热不畅。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在高温天气期间: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
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 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 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 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
9
用人单位需履行责任条款:第五条——第十九条
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 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
、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 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 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 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 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 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 的药品。
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 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高温发生火灾,救火时中暑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运动员中暑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中暑晕倒路面 成重度烫伤
内幕信息,未经披露,严格保密
中暑原因
致病因素
露天作业阳光直接暴晒 不良气象条件(高温、湿度) 劳动强度大 作息制度不合理 个体健康状况差 适应性差 环境(人群拥挤,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