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编制说明
《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起草组
二〇一二年八月
《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2010年6月,质检总局向科技部申报了国家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并获批准。

该课题以在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为研究线索,探讨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问题。

作为项目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课题组起草并完成了《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草案。

2011年,本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被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二О一一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编号“20110183-Z-469”。

本项任务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提出并归口,定于2012年完成。

二、起草单位和工作组组成
标准归口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
标准起草单位:质检总局办公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检验检疫局、浙江检验检疫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

起草组成员:俞晓丹、凌活、吴建伟、田武、梁晓文、刘钢、李旎
三、目的和意义
本《指南》充分结合政府部门的管理特点、运转模式,以政府部门现有管理为基础,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过程管理、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以及PDCA的运行模式,引入到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中,意在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管理创新,使政府部门进一步树立科学管理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完善职责明确、协调有序、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其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执行能力,从而达到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构建管理规范、运转高效、清正廉洁、有效履职的政府机关。

本《指南》提供了在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般模式,对政府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履行职责、实现公众满意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本《指南》适用于希望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其执行力的各级政府部门。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依据、要求、方法、步骤,以及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措施等。

四、制定原则
本《指南》的制定依据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根据“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的成果、质检总局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实践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情况的充分调研,并参考国际国内有关政府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和文件,着力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政府部门的执行力,从而增强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结构合理,行文准确,体现科学性原则。

(二)适用性原则。

作为通用的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组织,本《指南》在分析政府部门的管理特点基础上,充分考虑针对政府部门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在语言方面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三)协调性原则。

作为质量管理领域的标准之一,应考虑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卓越绩效模式标准的协调一致,在术语和基本理念方面与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保持一致。

(四)规范性原则。

严格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编写,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

五、工作过程
2012年2月,科技部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研究完成并通过验收。

该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指南》草案第一稿。

2012年6月,由质检总局办公厅牵头组建《指南》起草组。

6月5日,起草组在质检总局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会议就如何做好《指南》制定工作提出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抓紧工作、保证进度、科学严谨、确保质量、科学管理、加强沟通”的意见和要求。

会上,起草组按照相关要求,对《指南》草案第一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一致同意按照《指南》编制工作方案中规定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安排,开展《指南》起草工作。

会后,起草组各成员分别针对《指南》草案第一稿提出书面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指南》草案第二稿。

2012年7月12日-14日,起草组在浙江检验检疫局会议室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对《指南》草案第二稿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修改形成了《指南》草案第三稿。

2012年7月31日,起草组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会议室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

对《指南》草案第三稿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会后,起草组根据会议确定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对《指南》草案第三稿进行修改、充实,并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

六、标准的主要结构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4.1 战略决策
4.2 组织保障
4.3现有基础评价
4.4建立步骤
5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5.1体系工作计划
5.2体系试运行
5.3体系运行
6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
6.1内部审核
6.2外部审核
6.3满意度测评
6.4管理评审
7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7.1数据分析和评价
7.2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7.3建立长效机制
7.4发展
七、标准中应予说明的事项
(一)本《指南》是基于GB/T19001-2008的要求,遵循GB/T 19000-2008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编制而成的。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类组成部门、所属或派出机构,为政府部门建立和实施质量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一种框架性指南。

本《指南》区别于GB/Z 19034-2008《质量管理体系地方政府应用GB/T19001-2000指南》之处在于实施主体的范围和指导内容不同。

后者仅适用于地方政府,为帮助地方政府理解和实施满足GB/T19001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指南,同时提供一些典型地方政府质量管理过程的资料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评价模型。

(二)本《指南》采用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同时,对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中未涉及的,如“工作事项”、“委托”、“工作设施”等进行了规定,同时结合政府部门的特点,重新对“顾客”、“产品”等加以明确。

八、标准建议的属性
本标准属于基础性的管理标准,建议本标准草案通过审查后作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发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