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课程教案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课程教案
教学
基本
目的
和
要求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必修课。其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实际电力系统各种短路电流计算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故障的分析能力,为后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和电力工程实践打好基础。
教学
重点
和
难点
教学重点:电网短路故障的各序网络制定、各元件参数计算和复合序网络制定方法、查发电机运算曲线图进行各故障点的短路电流计算
教学难点:复合序网络制定方法
教材、
参考书
(一)教材:
《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于永源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二)参考书目:
[1]《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第三版何仰赞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电力系统分析》第五版.韩祯祥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注:此页针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填写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0.3周)
思考题、
课后作业
补充题、课程报告
主要
参考资料
(一)教材:
《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于永源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二)参考书目:
[1]《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第三版何仰赞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电力系统分析》第五版.韩祯祥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对给定的含有发电机、变压器的电网进行正序、负序、零序网络制定,计算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等各元件参数。
2、电网短路故障的复合序网络制定(0.1周)
根据不对称短路的边界条件进行各短路点的复合序网络制定。
3、查发电机运算曲线图进行各故障点的短路电流(0.3周)
对于无穷大系统按无穷大系统的短路计算方法,对于发电机要特别注意是水轮发电机和汽轮发电机的区别,查不同的运算曲线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1周(实践1周)第17周
授课内容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正确理解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功能及作用。
重点
难点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教
学
安
排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利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讲授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内如下:
1、电网短路故障的各序网络制定、各元件参数计算(0.3周)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备注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学院(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系(教研室):自动化
授课教师:李红连职称:副教授
课程名称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总学分:1学分
总学时:1周其中:讲课学时实践1周
课程类别
必修课(√)选修课( )
公共课()学科课()专业课()实践课(√)全校任选课()
授课对象
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考核方式
考试课程。总成绩:课堂参与、平时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70%(设计报告);实验成绩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