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成了电影里的经典,电影中扣人心弦的音乐同样成了音乐里的经典。
长达3小时15分的电影有14段、总长为六十多分钟的配乐,便构成了这张音碟。
配乐的作曲为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一位曾获得过五次奥斯卡奖、十八次格莱美奖、三次金球奖的作曲家,《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的配乐便出自他手。
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
配乐中有着许多小提琴独奏的乐段,演奏者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一名犹太人,由他来演绎这样一部电影的配乐自是最合适不过。
钢琴部分则由作曲家亲自上阵,同时还有合唱团的声音。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唱片的封面,一只有力的成人的大手紧紧地拽住了小红袖子里伸出来的孩子的小手,拯救的主题就这样简单而又震撼的表现出来了。
袖子的红色是整个画面中唯一的彩色,特别显眼,我想这或许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画面的背景则是“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浸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
总而言之,这是一张悲伤但又不只是悲伤的音乐,若能配合电影,可以让你感受到更多。
《辛德勒的名单》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导演的一部旷世杰作,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Oscar Schindl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受法西斯杀害的历史事件,使他终于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而吐气扬眉。
剧情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商人辛德勒基于良心的驱使,出钱出力冒险营救在他的军需品工厂中工作的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终于名留青史。
导演故意采用黑白片和纪实手法拍摄,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气氛。
全片最后用彩色片拍摄真实生活中被救的犹太人子女在辛德勒墓前聚首,场面感人。
这部影片的配乐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作曲者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与斯皮尔伯格多次合作,深切体会这一位在身体中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配乐中的两个主题旋律的小提琴独奏,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
约翰.威廉姆斯在他担任多年指挥职务的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兹霍克. 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竖笛好手吉洛拉. 费德曼(Giora Feidman)助阵,他们的演出温和细腻,哀而不伤,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
威廉姆斯在交响乐的部分则善尽烘托陪衬的角色,让音乐成为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开篇主题由低沉的中提琴“述说”一段凄惨黑暗的历史,转而又变为高亢尖锐的小提琴“重复”着theme,似乎在为冤死的犹太民族哭泣。
闭目冥想,电影那黑白影像再一次在眼前浮动,心中多了一份怜悯和绞痛。
最后一首钢琴独奏,又将theme演绎了一番,空旷的回音,更让人感受一种难以名状的痛楚。
提琴感人至极,忧郁低婉的音色带观众回到了那个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如此冷酷严肃而血腥的影片,加之运用了极抒情、极柔婉、极幽怨的主题音乐,将这部深刻意义题材的电影烘托到一种让人静思的历史高度——让人静思60年前的黑暗,让人深刻记住一个事实——战争是残酷的......《Brave Heart》说起《Brave Heart》的原声音乐,就不得不说说曲作者James Horner 这位大名鼎鼎的好莱坞电影配乐家。
国人熟悉Horner可能是从《Titanic》开始,那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不知迷倒过多少人。
其实在这之前,Horner就为多部优秀电影写了出色的配乐,其中有《Apollo 13》、《Glory》、《Legends of the Fall》、《The Mask of Zorro》。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Brave Heart》和《Apollo 13》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的提名,虽然显示了Horner非凡的实力,但是造成了评委会选票的分流,留下了遗憾。
《勇敢的心》本身拥有一部完美的电影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纯洁的爱情,无谓的勇气,坚贞的英雄,伟大的人民,完美的音乐,壮阔的景色,优秀的演员,尖锐的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和最真实的梦想。
苏格兰风笛与故事背景完美结合,浑然一体,听起来凄婉悠扬,荡气回肠,算是电影原声中的经典~~!《燃情岁月》音乐中精彩的运用了日本洞箫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隧苍茫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呜,时而沈吟低语,可以说是詹姆斯霍纳这种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现。
全片的音乐出现的各个主题,从恬静淡雅到悲愤感慨,旋律上无不精雕细琢,唯美动人,交织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扣人心弦的乐章,即使是track 4、5、这两段描写战争的音乐,战鼓如云,干戈交迫,气势悲壮磅薄,但在旋律性的表现上依然可圈可点,无可挑剔。
《TheLudlow》这首曲子,是影片《燃情岁月》中,威廉上校一家聚在一起,苏珊弹奏钢琴,三儿子塞缪尔演唱的那首曲子的配乐版——TheLudlows,同时,它也是整部影片的主旋律。
曲子前段精致唯美、恬静淡雅,而后段则充满悲壮磅礴,动人的旋律将听者带入充满宿命和悲情的境界,牵着你各种感观,调动你的每一个听感的细胞。
1994年James Horner为影片《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Fall)所作的配乐,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影片的空洞,音乐的催化下,化空白为留白,化冗长为馀韵,化刻意为写意,化矫情为深情,成就了这一部堪称经典的爱情史诗大片。
JamesHorner在音乐中精彩的运用了中国民间吹管乐器洞箫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隧苍茫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呜,时而沉吟低语,让人不禁回到影片中那个金灿灿中透露出恬静的秋天,回到那神奇的、带着苍凉色彩的辽阔草原。
顺便说一下,试听曲子TheLudlows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Ludlows是一种无名小花的名字,英文字典里都很难查到,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看看《燃情岁月》的演员表就知道了,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 William Ludlow上校、布拉德•皮特饰演Tristan Ludlow ,明白了吧?TheLudlows,就是指Ludlows一家,而这首曲子名为“The Ludlows”的曲子正是出现在Ludlows 一家聚在一起的时候。
片中塞缪尔所唱的歌词:The LudlowsAs evening fell a maiden stoodAt the edge of a woodIn her hands lay the reins of a stallionAnd never I'd seenA girl as fairHeard a gentler voice anywhereWhispered, alasShe belongedBelonged to anotherAnother, foreverYes, she belonged toThe twilight and mist.中文大意:夜幕低垂,一位女士站在一片树林的边缘外,她的手上持着驯马的鞭绳,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女孩,随处可听见一温柔的声音,向她轻声细诉...她属于...她属于...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永远属于他...是的,她应属于...这薄暮和朦胧的雾中。
《天使爱美丽》一个现代灰姑娘的童话,镜头底下的巴黎是比明信片更加明媚的世外桃源,把少女的悸动和憧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画卷。
完全属于一个人的奇想世界。
带点无伤大雅的小恶作剧,穿行在巴黎艳丽的阳光底下。
心地澄澈,宛若天使凡落。
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于是得以在惊喜中看一个孤独的女孩在守望爱的旅途中跋涉。
由奥黛丽•塔图主演,爱情喜剧类电影这是法国导演Jean-Pierre Jeunet影片《天使爱美丽》Amelie from Montmartre的原声大碟。
鲜艳饱和的色泽,奇幻狂想的缤纷,片中每个画面都是美得让人舍不得眨眼的巴黎!电影上映前两个月,配乐迟迟未敲定,导演助理告诉他,有个作曲家Yann Tiersen最近蛮红的,回家路上放来听听看吧。
车子还没开到家,导演已不停惊叹:这就是我要的巴黎感觉!当时年方30的Yann Tierson新专辑发行在即,无暇为整部电影作配乐,于是,导演由旧专辑挑选曲目,再加上Tierson15天之内赶工谱写的新乐段,《天使爱美丽》于是诞生。
原声带迄今于法已破22万张销量!层层叠叠的钢琴、小提琴、手风琴、鼓声、口琴…构成Yann Tierson自成一格的异想世界,低吟时像打在湖面轻泛涟漪的细雨,轻盈时便化作跳动的水瓢,音符简洁短促,主旋律带出一次次变奏,旋律就这般悠然荡漾。
《菊次郎的夏天》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1999的影片,片中小男孩正男和隔壁的叔叔菊次郎在去东京的途中发生了一系列搞笑又让人落泪的故事,本片风格清新,就像一幅田园画一般充满温馨感人的生活气息。
久石让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音乐创作人。
如今,久石让不但是宫崎骏的音乐代言人,更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宁静的海》、《Kids Return~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
《Summer》整首曲子简单明快、清新自然、灵动而活泼,让人听来有一种舒配乐大师久石让[5]心的情怀。
主题音乐summer穿插于整个故事中为让人感受到温情的各段情节中,让观众随着音乐感受故事中的惬意,也随着音乐感受剧情发展微微的起伏;音乐同时也将天真无邪的正男(关口雄介饰)和地痞向的小市民菊次郎(北野武饰)的性格及两人旅途中产生的友情、亲情、温情诠释了出来。
悠扬而弥久……作品中,大提琴的缓缓独奏渐渐地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随即跃上主旋律的钢琴和提琴,利用充满跳跃性的表演方式,将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天真无邪的正男和地痞混混的菊次郎——带入场景。
同时这段音乐也充分交待了这一对性格、行为完全迥异的活宝虽然旅途不顺,却始终充满着积极与乐观。
大约在作品2分钟左右的时候,一段变奏引出了故事中最令人伤感的剧情——正男汉语版《Summer》歌曲简谱1的母亲已经建立了新的家庭并且有了新的孩子——可能他的母亲已经不再属于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