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

12
教与学的互动: 化工原理国家精品课程答疑留言板
13
2.4 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实践大赛和实验创新活动)是课内教学 活动的重要补充,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并激发其潜能。课内教学活动侧重于知识的条理性,课外实 践活动侧重于知识的综合应用。 1) 化工创新实践大赛(原名:化工原理大奖赛) 化工原理实验中心-----化工原理大奖赛 专业实验中心---------化工实验大赛 化工设计组-----------化工设计大赛 2) 参加校际化工设计大赛部分工作(三井杯)
14
3) 学生课余实验研究创新活动 USRP
USRP创新计划活动(University Students Research Program ) 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在2~3个月内进 行一个课题的实验研究。 自2001年起,化工原理实验室对参加USRP的学生开放,每年一批。 研究项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余地。 USRP内容和要求: 教师设立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课题。参加的学生为二、三年级、成绩 优良的在校本科生。 学生对感兴趣的课题投标。指导教师确认,中标学生获得大学生创 新实践经费,进入课题。 时间:一般安排于3月中旬开始,周期为6~7个月。 检查:教务处组织专家中期检查。论文检查。 结题:每个课题需提交论文(每篇作者不超过3人)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国家“九五”重点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兄弟院校广泛采用 年发行近3万册
教材特色:
体系科学、内容新颖 特色鲜明、国内领先
应用广泛
3
4
1.2 编写出版了《化工原理多媒体课件》(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 作者:齐鸣斋,张辉,赵培
陈晓祥,丛梅,叶启亮
19
4.教学管理
教师统一挂牌、学生自主选课

统一教材、教考分离、统一命题、流水阅卷 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范围,上册2:2:6,下册3:7 教师定期沟通教务工作 教学管理制度齐全,无教学事故 开设重修班
20
5.网络教学建设
网址:
网络教学《化工原理》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关注本学科的新技术发展
借鉴国外同类课程的先进教材 翻译Geankoplis的教材:
《传递过程分离过程原理
(包括单元操作) 》
10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开设96学时,80学时,48学时等层次 双语教学: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组班 不断丰富多媒体素材(录像、图片),丰富教学资源 结合Excel软件,解决教学难点 全面采用多媒体课件
22
感谢各位,敬请指教!
23
2009年教研组年科研到款经费450万元 近三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 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获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005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06年“难题攻关” 2007和2010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17
2010.08.09 苏州
《化工原理》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科组
1
报告内容
1. 教材的改革和建设 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建设
3. 师资队伍建设
4. 教学的管理5. Fra bibliotek络教学建设6. 标志性成果
2
1.教材改革和建设
1.1 推广了《化工原理》(第三版)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课程设计采用计算机编程计算、作图,AutoCAD作图
因材施教:优秀学生交流读书报告,专题小论文 开设短学期专题讲座
11
2.3 化工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网站:http://202.120.96.27
展示教研组简介、课程建设、师 资队伍情况、教材、教学大纲 习题、思考题、习题答案、参考 文献、授课教案、多媒体素材资 源(录像,动画)、授课录像 复习资料:每章学习目标、基本 概念、主要公式、选择题、课程 论坛(答疑留言板) 解题思路、教学辅导(每章的重 点、难点) 创新教育:化工实践大赛、大学 生课余研究 网站内容丰富,可使更多的学生 享受优质教学资源
已完成培训4批。
18
4.教学管理
开课对象:9个学院20个专业,学生人数每年1800人
开课层次: 1. 96学时:上册48学时,下册48学时(含双语班) 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油气储运、生物工程、食品 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材料与工程) 2. 80学时:上册40学时,下册40学时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应用化学(精细化工) 3. 48学时(少学时) 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环境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 48学时(仅上册)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 工程、材料物理、
3.5 成为学院新教师的培训基地之一
从2006年9月起,每年学院招收的新教师都在化工原理 教研组、反应工程教研组接受培训。
全程跟班听课,参加教学讨论,并做习题。
配合讲1~2次习题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全程听实验课,对基本实验先做一遍,写报告。 在教研组讲解经典章节,
接受老教师的评点和指导。
7
1.4 参与改编双语教材 《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 熊丹柳参加改编
8
1.5 教材建设配套齐全
9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建设
2.1 跟踪学科发展,改革教学内容 拓宽知识面,结合教师科研体会
21
6.《化工原理》标志性成果
精品课程: 2009.10 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化工原理》课程) 2004.12 《化工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2004.11 上海市成人高校市级精品课程(成人教育学院《化工原理》课程) 2003.11 《化工原理》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优秀教材: 2009.8 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二等奖(《化工原理(少学时)》教材) 2007.1 第八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一等奖(化工原理第三版) 2004.6 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化工原理教材) 2003.12 第一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电子出版物二等奖(化工原理多媒体课件) 2002.11 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化工原理第二版上下册) 优秀教学成果: 2009.5 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打造与时俱进的《化工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2005.1 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建设) 2001.2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工科基础课程化工类CAI系列课件的研究开发)
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 已被多所兄弟院校采用 课件特点:
直观、具体、形象 ppt格式便于修改
5
1.3 编写出版了《化工原理》(少学时)教材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8)
主编:陈敏恒,潘鹤林,齐鸣斋 获奖“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6
化工原理(少学时)教材特点:
精选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学到手”的教学理念 结合典型任务组织教学内容 按认识论原理叙述教学内容 从设计和核算两方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从应用中提炼工程观点 反映现代化工发展新技术
教学测评:优秀率>75% (≥90分)
16
3.师资队伍建设
3.2 青年教师的规范化培养
招聘优秀博士毕业生,参加一年教学辅导工作,由老教师传 帮带,定期进行试讲。 3.3 定期开展教学讨论活动 坚持定期进行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科研体会,对提高教师 业务水平起了一定作用。教学讨论是教师交流教学思想的主 要方式,也是新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 3.4 教师参加科研实践
15

3.师资队伍建设
3.1 队伍结构
队伍特点: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科研能力
在编教师:30人 职称分布:教授7人,副教授21人,讲师4人
学历分布:博士13人,硕士18人,本科1人
年龄分布:≥50岁9人,40-49岁18人,30-39岁5人, 平均年龄45岁
学缘结构:有35%的教师接受过外校学历教育经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