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秘书知识系列之十一古人是怎样值班的_

中国古代秘书知识系列之十一古人是怎样值班的_


班的记录多了起来。 东汉时期以 德才兼备闻名的黄香在尚书台任 职时,“常独止宿台上, 昼夜不离 省闼,帝闻善之” 《后汉书・黄 ( 香传》 ,即经常一个人值夜班, ) 忠于职守,受到皇帝的嘉奖,后 被提拔为秘书长——尚书令。 汉末, 魏王令史陈思在丞相 府值班处理公文时出了纰漏, 使 曹操非常恼火,要严加惩办,前 来接受质询的是第二天值班的秘 慨道: 没想到这 两个部属如此仗义, 敢于承担责 任。于是原谅了他们的过失,后 来还找机会提拔了这两人。 唐代朝廷形成了非常严格的 正规的值班制度。 当时中书省有 一个职务叫做“直令史” ,就是 专门管理值班事务的秘书官。 唐 初,朝中除尚书左右丞、御史中 丞以上的高级官员外, 都要值夜 班。 唐太宗在贞观五年曾下了一 道敕令: “文武官妻娩月,免宿 值。 这一方面体现了唐太宗对 ” 臣下的关心——妻子分娩期间丈 夫可以免于值夜班的义务, 另一 方面也可看出当时值班制度比较 严格。
秘书工作 成了主要的工作方式。 今北京故 宫隆宗门内西侧宫墙下有一溜低 矮的普通瓦房, 就是军机处所在, 当时昼夜有人值班,故称“直 庐”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值 班室。 二、 古代秘书值班的主要职 责 一是应对皇帝或主官的咨 询。喜欢读书学习、善于听取臣 下意见的统治者常让有学问的秘 书官员值班, 以便随时向他们咨 询学问上或政事方面的问题。 例 如, 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就开 文学馆招来房玄龄、 杜如晦等 18 个文士,分为 3 班,每天 6 人值 宿,切磋学问。他当皇帝后为了 充分纳谏又命令五品以上的官员 在中书省轮换值班, 随时听从召 见,以便充分听取众人的意见。 二是起草重要、 紧急的文件。 朝廷的许多重要决策是退朝后才 作出的, “禁中夜半定天下” 所谓 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文字秘 书值夜班就成为常例, 目的是遇 到比较紧急的事项即可及时行 文。 唐代担任朝廷诏令起草的中 书舍人是中央政府的机要文字秘 书, 他们要轮流在中书省值夜班, 而直属皇帝的侍从秘书翰林学士 则负责起草任免将相等的密诏, 也要值夜班。 明初朱元璋废除丞 相一职,自任宰相亲主政务,他 每天批阅奏章二百份, 此外还有 几百件公事要处理, 便挑选一些 才学好的人做殿阁学士, 其工作 性质略同于唐宋的中书舍人, 主 要任务就是动笔写诏, 因此他们 值夜班是家常便饭, 有的甚至连 值数班。 三是保管皇帝玉玺和衙门印 章。天子的玉玺是皇权的象征, 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官府的印章 也具有法定效力, 因而印玺成为 值班保护的重点, 唐代尚书省共 有 24 司,下班后所有印信全部 交到“直厅” (专门的值班室)集 中保管,上班后再领用。皇帝玉 玺和衙门印章由值班室统一保 管, 就从制度上把偷盖印章的可 能性降到最小限度, 同时又保证 了特殊情况下能及时加盖皇帝玉 玺或官府大印。 清代还明文规定, 各衙门印信封存在署, 如有失窃, 当值的官员要受革职处分, 应负 领导责任的主官, 受革职留任察 看处分。 四是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公 务。朝廷退朝或衙门下班后,难 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或紧急 公务, 处理它们是值班人员的重 要职责。汉武帝驾崩后,8 岁的 昭帝登基, 武帝的亲信谋臣霍光 为防不测每晚在禁中值班。 一天 夜里, 宫里的一棵老树突然折倒, 发出的奇怪响声引发宫内一片混 乱, 霍光一面布置卫士严密守卫 小皇帝的寝宫, 一面带人直奔收 藏玉玺符节的符玺台, 见值班的 符玺郎严守岗位才放心离去。 三、 古代秘书值班的纪律规 定 一是不得泄漏机密。 秘书值 班掌握许多机密,因此,不得泄 漏机密便成为秘书值班最重要的 纪律。 像宋江利用值班之便泄漏 机密放走要犯, 从国家角度看就 是犯了杀头之罪。 清代大学者纪 晓岚也曾涉嫌利用内廷值班的便 利向亲家泄漏机密, 被发配到新 疆。 但古代自觉遵守值班保密纪 律的也有很多,如宋真宗时,曾 召晏殊进宫起草一份任免宰相的 制书,晏殊是其他官职兼“知制 诰”的“外制” ,按规定拜相的 制书应由 “内制” 翰林学士拟定。
文史 天 地
晏殊主动说明“臣是外制,不敢 越职”后,真宗改召翰林院值班 学士钱惟演来起草, 晏殊又主动 对皇上说: “臣恐泄漏,请止宿 学士院。 ”意思是我已看见任免 名单了, 为避免泄漏机密的嫌疑, 就甘愿软禁于此了。 二是不得擅离职守。 值班尤 其是值夜班是很辛苦的差事, 仅 靠自觉是不够的, 还要借助于纪 律和制度来约束, 以保证值班人 员不擅离职守。 《唐律・职制律》 规定: “诸在官应直不直,应宿 不宿,各笞二十;通昼夜者,笞 三十。 宋仁宗有一次招值班翰 ” 林学士杨伟起草任命宰相的文 书,竟然找不到其人,只好派人 把不当班的另一位翰林学士赵概 紧急召来起草文书。次日,宋仁 宗就专门给翰林院下达诏书, 要 求他们严格执行值班制度, 不得 再出现脱岗现象。 三是不得醉酒误事。人在 醉酒的状态下不能正常思维, 因 此秘书值班不得酗酒也就成了 一条纪律。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一次命值班的中书舍人虞整起 草敕命,次日早朝就得颁告天 下,而虞整因夜间喝酒过量昏 睡不醒,无法操笔。萧道成只 得另召中书舍人刘系宗拟制, 刘 系宗不慌不忙,挥笔拟就,补 救了同僚的失误。后来刘系宗 成了萧道成的心腹重臣,虞整 则因酒误事, 从此一蹶不振。 宋 初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王著一 天在宫中值夜班时喝得酩酊大 醉,不能自控,深夜无端请求 宋太祖召见,太祖见王著披头 散发,醉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就下令罢黜了他的官职。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出版社)

武则天当权时期, “令宰相 每日一人宿值,其后与中书、门 下官通值” 《唐会要》卷八二) ( , 从此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首 长都要参加本部门的轮流值班。 当时各省都有一本“直簿” ( 即 值班记录本),由直令史逐日事 先发给轮到本夜值班的官员, 次 日交还。唐玄宗开元二年某日, 直令史将直簿送呈宰相姚崇, 让 他当夜值班,姚崇是武则天、唐 睿宗、唐玄宗三朝元老,年事已 高,请求照顾免于值班,直令史 碍于情面,便将值班簿往下传, 但其他人对宰相违规都不满, 不 愿意接受值班任务, 直令史又将 值班簿送给姚崇。 如此来回数次, 姚崇在值班簿上批写道: “告直 令史,遣去又来,必欲取人,有 同司命。老人年事,终不拟当。 ” 意思是让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值夜 班,等于要我的老命,这样拘泥 于排班制度也未免有点不合情理 了吧?大家看过后,就不再坚持 要他值夜班了。 清代的军机处实为皇帝的机 要秘书处,军机大臣由大学士、 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兼任, 人员无定额, 他们以轮流值班的 方式为皇帝提供智力服务, 值班
文 史天 地
秘书工作



在古代,值班称为“直日” 、 “当直” ,夜间值班则称为“直 宿” 。值班自古以来就是秘书工 作者的日常工作。 一、 古代值班制度的形成和 发展 现在能看到的有关值班的 文字记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时期的史书《国语》中:晋国权 臣赵简子到国君的园囿打猎, 太 史墨牵着一条猎狗守候在园门 外。赵简子看到后问这是干什 么,太史墨回答说要在园中试 狗。赵简子问为何不早禀告我 呢?太史墨回答说: “君行臣不 从,不顺。主将适蝼而麓不闻, 臣敢烦当日。 ”意思是: “国君有 所行而臣子不从, 那是不合规矩 的。现在您到国君的园囿打猎, 连主管园囿的麓官事先都不知 道, 小臣又怎敢麻烦值日官向您 通报今天要在这儿试狗呢。 ”实 际上是暗讽赵简子到国君园囿 来打猎是违规的。 这段记载说明, 至少在春秋 时期各诸侯国就形成了官员值班 的制度。从理论上推断,值班制 度应该出现得更早, 只是未发现 史书上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而已。 汉代以后, 有关秘书官员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