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卷第 4 期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Vol.19, No.4
2010 年 8 月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ug., 2010 “数学教育的社会—文
化研究”专题国际学术
研讨会会议纪要
陈碧芬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学被认为是各国公民必需的文化素养.国际数学教育改革呈现出民族和文化的特点,数学教育的社会— 文化研究成为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此学术背景下,2010 年 6 月 28—30 日,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了“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专题国际学术研讨
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ocial-cultural Approach to Mathematics Education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 ICMI )前秘书长 Bernard R. Hodson 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乃庆教授,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涂荣豹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裴娣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王辉教授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维忠教授主持.
王辉教授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指出“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是国际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团队的研究特色.希望此次主办‘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能给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相互交流提供重要平台,并进一步推动数学教育的相关研究.”
涂荣豹教授代表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指出“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研究数学教育是近年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热点.以张维忠教授为首的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团队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论著,在国内数学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20
多所高校的相关知名专家学者 60 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大
会以“数学教育研究:社会文化的视角”为主题,围绕以下具体问题展
开了深入讨论:数学教育的文化相关性(学生数学认知的文化性);社
会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方数学教育比较;文化、语言与数学;数学教育
的公平性;民族数学与多元文化数学教育;数学观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数学文化、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数学教育的文化相关性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Klaus Graf 教授在题为“数学课堂中传统与现
代的和谐:文化、历史、信息、数学与教育的整合” 的报告中指出,在
每一节数学课中都能奏出来自不同角度的和谐声音,比如来自文化的、历
史的、信息的、数学的、教育的以及其它的声音.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Max Stephens 教授和西南大学章勤琼博士的报告指出,在社会经济结
构变化的背景下,公民在接受教育的时间得到延长,学生所需要的数学
素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使得数学在教育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由之前的筛选
功能转变为培养功能.这种转变在中、澳、美三国的数学课程中都有所
体现.报告还以统计思想以及算术与代数思维的联结为例进行了深入的
探讨.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方数学教育比较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Dacheng Zhao 教授在题为“澳大利亚和
中国学校的数学评价比较:不同或相似”的报告中介绍了一项中澳数
学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该研究发现,尽管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
是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中澳小学均在期望的与实施的评价之间存在差距;并提出,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在两国的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中开展
数学评价方面的专门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意大利巴勒莫大学Benedetto Di Paola 与Filippo Spagnolo 教授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
不同文化中课堂教学的差异与相似性,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元素的重
要性.他们在报告中从文化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与欧洲学生的数学学习.
◆文化、语言与数学
收稿日期:2010–07–21
102 数学
教育学报第19 卷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Shuhua An 教授在题为“文化和语言不同的中学课堂中融入标准算术项目”的报告中,介绍了
教师如何将多元文化观点融入数学教学,以及在数学教学中融入
多元文化观点对学生的影响.香港大学梁贯成教授在题为“中国
书法对孩子视觉感知能力的影响”的报告中指出,儿童学习中
文写作对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并从运动控制
理论和几何心理学理论,以及关于语言和数学学习的关系等方
面进行了讨论.云南师范大学朱维宗教授、云南宏德师专周长
军教授等作了题为“傣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研究”的报告,介绍
了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数学元素,彰显了民族数学的重要性与丰
富性.西北师范大学孙名符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
育的核心问题研究综述” 的报告,对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教学方法和少数民族文化对数学教育影
响等问题进行了述评.西北师范大学王仲春教授作了相关评
论与补充.
◆ 数学教育的公平性
西南大学唐恒钧博士、浙江师范大学陈碧芬博士、张维忠教授作了题为“小学数学教科书中
的性别问题”的报告,通过对一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蕴含的性别倾向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性别倾向较之
10 年前已有较大改善,但也还存在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
◆民族数学与多元文化数学教育
美国国立大学Zhonghe Wu 教授作了题为“在多元文化课堂中数学教师的准备”的报告,介绍了加利福尼亚教师评估的新方法.报告介绍了在面对文化和语言差异的课堂教学的挑战时,美国加利福尼亚议会决定从2008 年秋季开始在所有K-12 教师准备计划中实施老师表现评估(TPA).新的评估标准以美国多元文化和学习公平为基础,这极大地冲击了加利福尼亚K-12 数学老师准备计划.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教授和西南大学章勤琼博士作了题为“民族数学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报告,在介绍民族数学缘起、价值的基础上,以向量为例讨论了如何将民族数学融入数学课程的问题.
◆数学文化、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与教学
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ICMI 前秘书长、加拿大拉瓦尔大学Bernard R. Hodson 教授作了题为“数学家眼中的数学史在数学课程中的角色” 的报告.在报告中,Hodson 教授首先考虑了在数学教育中
可以使用数学史的各种各样的情境,并以在数学学校课程中越来越普
遍地融入文化和历史元素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讨论了关于中学教师培
养对大学数学教育的一些冲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常务
副校长宋乃庆教授作了题为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报告从数学文化、数学
学科的特点等角度出发,指出数学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并结合中国当前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现实与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待大家重
视与研究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作了题为“教授数学的数学史
方法:以椭圆为例”的报告,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
价值与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徐文彬教授则分析了现行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
中的数学史内容,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另外,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大徐斌艳教授,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分别主持了大会的几场专题报告与讨论,并发表了相关评论.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ICMI 前秘书长Bernard R. Hodson 教授作了
总结性发言.他首先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感谢会议主办方
浙江师范大学热情而周到的安排,并转达了
ICMI 前主席Michèle Artigue 教授以及ICMI 现任主席Bill
Barton 教授和秘书长Jaime Carvalhoe Silva 教授的祝贺.他还以ICMI 的一些工作表达了ICMI 对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他总结梳理了本次研讨会所收到的论文,除了对16 个大会报告逐一进行评述之外,还指出了一些值得大家关注的研究报告:如西南大学黄燕苹教授与宋乃庆教授的“从模仿到创造:苗族服
饰中对称元素的启示”,通过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为人们理解数学教育的
文化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视角;浙江师范大学陈碧芬博士的“拉萨藏族初中
数学教师PCK 发展的个案研究”,在藏族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下
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问题;浙江衢州学院王工一
教授的“中国学习者悖论”,从全球化背景下分析了中国学习者在国
际学业成就比较及国际奥数比赛中的优异表现与缺乏创新能力之
间所存在矛盾.最后,Bernard R.Hodson 教授还呼吁更多的学者参
与到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中来.
[责任编校:周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