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素工艺流程 PPT课件

尿素工艺流程 PPT课件

第三节 合成尿素工艺流程
尿素生产流程有多种,最早实现工业化的方法是不循环法 和部分循环法,后来被水溶液全循环法代替,又出现各种 气提法流程。虽然方法、其实现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不 同,但生产原理是相同的。主要介绍尿素生产的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
一、不循环法和部分循环法
尿素生产工业化早期实现的是不循环和部分循环流程,两 种方法在生产尿素时必定伴有大量副产物生成,此种流 程已不再采用。
5
(二)溶液全循环改良C法
1.工艺流程(见296-297页图)
日本三井东压/东洋工程全循环改良C法,是传统水溶液全 循环法的改进,生产低缩二脲含量尿素产品,也生产常规 尿素产品。
2.主要设备(尿素合成塔)
尿素合成塔操作条件:压力23-25MPa、温度190-200℃, 氨碳比4,水碳比0.37,转化率约72%,外壳应用保温材料 改良C法的尿素合成塔采用高径比为18的空塔,用钛作衬 里,耐高温腐蚀。
❖ 2.P:P降低使甲铵分解,对过量氨蒸出及吸收有利,气 ❖ 提效率提高,但为节省能耗,常选用P气提=P合成。 ❖ 3.液气比:即进入气提塔尿素液与CO2的重量比。它由
合成反应本身的加料组成确定,不可任意改变。生产中为保 证每根管子内的正常流量,防止管子造成严重腐蚀,一 般 气提塔内液气比控制在4左右。 ❖ 4.停留时间:生产上以接近1min为宜。
二、水溶液全循环法
❖(一)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
❖(二)溶液全循环改良C法
1
(一)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
1.工艺流程(见294页图)
2.主要设备(尿素合成塔)
合成塔工艺操作条件:压力20-22MPa、温度190-200℃,氨碳 比4-4.5,水碳比0.6-0.7,转化率约62-64%,应符合高压 容器要求,外壳应用保温材料 大中型尿素工厂采用衬里式合成塔 合成塔外筒为多层卷焊受压容器,内部衬有一层耐腐蚀的 不锈钢板,隔离尿素甲铵腐蚀介质,外壳保温,防止热量 外散。 优点:容积利用率高,耐腐蚀材料用量少,操作方便。 最早采用空塔,不设置内件,塔高径比较大。后采用高径 比小的塔,常设置混合器或筛板等内件,减少返混的影响。
2
3、水溶液全循环法特点
优点:(1)循环动力消耗较小;
缺点:(2)不耗费贵重溶剂、投资省。
①能量利用率低; 合成系统总反应是放热的,但因加入大量过剩氨 以调节反应温度,反应热没有加以利用;另外, 一段、二段甲铵冷凝器均需用水冷却,不但冷凝 热得不到利用,反而需要消耗大量的冷却水。 ② 一段甲铵泵腐蚀严重,制造、操作、维修都较 麻烦; ③ 流程过于复杂。
3)高压冷凝器:直立管壳式换热器
4)高压洗涤器:上部有防爆空间;中部有鼓泡吸收泵;
下部有浸没式冷凝泵
上面四台设备构成了系统的高压圈
尿素合成塔操作条件:压力14MPa、温度180-185℃,氨
碳比2.8-2.9,水碳比0.4-0.5,转化率57-58%。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CO2气提法的特点
目前工业上用此法较多,与其它方法比较, 优点: 1、气提效率高,使未反应物大部分直接返回,少量残余物
气提法生产尿素:把合成塔排出的合成反应液,在合成压 力和较高温度下,在“气提塔”内与气提气(CO2、NH3等) 逆流接触,将NH3和CO2从尿液中气提出来,然后将气体导 入“高压甲铵冷凝器” ,与新鲜氨合并冷凝为甲铵液,放
出 热量用于副产蒸汽。因甲铵冷凝压力与合成压力基本相等,
故甲铵靠重力即可返回合成塔。
在一次低压分解循环可回收。因等压操作,省去1.82.0MPa中压分解、中压吸收,流程短、设备少、易操作。 2、操作压力、温度、氨碳比低,降低了合成塔的要求。节 省压缩机和泵的动力。 3 、蒸汽用量,冷却水用量少。P合=P气,高压甲铵冷凝器余 热温度高,放热多,用于产生蒸汽,有利于能量的利用。 4 、输送设备少,无甲铵泵等。 缺点:①高压、低氨碳比下设备腐蚀严重,需特别处理。
6
3.改良C法的特点
优点:(1)采用较高的合成压力和温度,并取较 高的氨碳比和较低的水碳比,转化率高,降低了 分解循环吸收负荷。(2)采用结晶重熔方法,可 制得缩二脲低于0.35%的产品。 缺点:热回收利用不高,总能耗优于传统水溶液 全循环法,但不及各种气提法流程。
7
三、气提法
气提法也是水溶液全循环流程,但采用了气提技术 。因水 溶液全循环法具有能耗大、成本高、甲铵泵腐蚀严重、流程 复杂等缺点。气提法是针对此法缺点而产生的。
一.工艺条件选择
二.高压冷凝原理
三.CO2气提法 四.氨气提法
8
(一) 工艺条件选择
CO2 气提法生产中,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气提只能提出 75%CO2和85%NH3,故需设置低压循环进一步分解和 回收。
❖ 1.T:因气提需热,故升高温度有利,又温度太高,会使 设备腐蚀加剧,副反应增加,故应在180左右生产。
10
(三)CO2气提法
1.工艺流程(见298页图)
荷兰Stamicarbon公司于1967年创建CO2气提技术。
2.主要设备
1)尿素合成塔:总高33m,内径2.8m,塔内安放8块等距筛 板,将反应器分成9个串联的小室,安放筛板的目的是防 止返混,增大气液接触混合作用。
2)CO2气提塔:直立降膜式裂管换热器,此塔是全过程 中腐蚀最苛刻的设备,加热管采用耐腐蚀性优的低碳不 锈钢,以抗高温、强腐蚀。
9
(二)高压冷凝原理
气提出的NH3、CO2气体需冷凝成甲铵再进 入合成塔。
NH3(g)+CO2(g)≒NH4COONH2(l)+Q
此反应速度快,且为强放热反应,故工业上用 高压甲铵冷凝器进行NH3、CO2气体的冷凝 和甲铵的生成反应,放出热量用于产生蒸汽。 回收蒸汽可降低能耗。实际上高压甲铵冷凝器 是一付产蒸汽的锅炉。
②因氨碳比低,使尿素中缩二脲略高于其他法。
③CO2转化率较低,增大了循环量。
12
(四)氨气提法
1.工艺流程(见301页图)
意大利Snamprogetti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了氨气提 法尿素工艺。由于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在合成液中 溶解度很大,经过气提的液相仍含有大量氨,气提效果不 佳。此公司在70年代中期做了改进不再通氨气,而是利用 提高温度来增强气提效果,称为自气提或热气提。 Snamprogetti氨气提工艺仅次于Stamicarbon二氧化碳气 提,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生产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