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析_三言二拍_中商人致富模式

探析_三言二拍_中商人致富模式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第1期双月刊2010年1月明代是中国小说对商贾生活反映最集中、最精彩的时代。

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三言二拍”)描写了大量的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是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虽然有着不同的籍贯习俗(徽商、晋商、苏商和江西商人等)、性格特征,但是他们的致富手段却形成了几种明显的模式,显现出模式化的特征。

描绘商人的致富模式是“三言二拍”小说的重要内容。

研究“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模式及其形成原因,便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的特征与文学价值。

一、模式类型笔者将“三言二拍”中商人的致富模式按照模式的主次关系、作品数量的多少,大致分为以下六类。

(一)机遇致富型由于意外的机遇或者巧合的促因,以不劳而获或者轻松的方式获取大量的钱财,短时间内成为富贾,是靠机遇致富的商贾们的主要特征。

机遇致富型模式是“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最具特色,也是数量最多、最主要的模式,尤以“二拍”为代表。

作品中经商被认为是一种大胆行为,凌濛初在创作商人形象时偏重于强调运气发财,《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的主人公文若虚开始跟随几个走海贩货的人外出航海,只是抱着见见世面,看看海外风光的态度,并没奢望挣多少钱,谁知他却意外地高价出售了带去的橘子。

得了钱之后的文若虚只打算守着这些银钱回去,没想到在荒岛上又意外拾得龟龙壳(里面有24颗夜明珠),带回国后成了无价之宝,发了大财。

文若虚的发迹反映了晚明重商的社会风气,同时也迎合了老百姓期望一夜暴富的心理。

作品中经商被认为是一种大胆行为,凌濛初在创作商人形象时偏重于强调运气发财,他在《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入话中有诗为证:“命若穷,掘得黄金化做铜;命若富,拾得白纸变成布。

”[1]此外,《喻世明言·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入话中酒家婆宋五嫂,善煮鱼羹,偶然间皇帝品尝到她做的鲜美的鱼汤,赐金一百文。

后此事传遍了整个临安府,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人人来买宋五嫂的鱼汤,遂成巨富。

正文中汪信之“因与哥哥汪孚酒中争论一句闲话,憋气出走,路见荒山无数,只有破古庙一所,绝无人居,山上都是炭材。

便因山作炭,卖炭卖铁,就起个铁治。

铸成铁器,出市发卖。

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数年之间,发个大家事起来。

”[2]《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兄奇踪村酒肆》的刘东山因夸技逞能而被一神力少年强盗劫走百金,后来得到收稿日期:2009-10-20作者简介:张越(1982-),女,湖北襄樊人。

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探析“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模式张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50)摘要:“三言二拍”描写了大量的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是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在经商过程中主要显现出机遇致富型、行善得报型、苦心经营型、命中注定型、囤积居奇型和放高利贷型六大模式化特征。

基于致富模式的研究,总结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佛教的果报思想、作家的儒家思想是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三言二拍”商人致富模式小说又具有语言的通俗性、内容的世俗化和情节的新奇性等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三言二拍”;致富模式;商人致富;社会环境;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1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4X (2010)01-0078-03少年补赠的千金,千金偿百金,倒是占了大便宜。

这些商人大多数因外出偶遇,有着特殊经历而谋财致富。

《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中的程宰,他没有任何理由地得到了女海神的爱,并且在海神的指点下,“囤积居奇”而获大利,“四、五年间辗转弄了五、七万两”。

上述致富故事中,看不到主人公在致富过程中具体努力的行迹,且在主题思想方面也没有特别的提示,只单纯描写主人公因偶然机会成为巨富。

这是晚明一般庶民致富欲望无法实现而产生侥幸心理的反映。

(二)行善得报型行善得报致富的商人往往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

这类商人企图通过行善积德得到好的报应。

经过分析,笔者发现,这类致富作品在“三言二拍”中很常见,具有时代特征。

晚明商人们普遍具有善良、本份、替他人着想和肯吃苦的优秀品格。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吕玉本是卖棉花布匹的小本生意人,一个清晨上厕所的偶然机会,拾到了二百两银子。

心地善良的他没有私吞这不义之财,而是主动寻找失主。

岂料反因此得到更多的回报,与失散多年儿子团聚。

自此益修善行,家道日隆。

《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写施复拾到银子苦苦等待失主,他不以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后来不仅躲过了翻船死人的惨祸,捡回一条性命,还从地下挖出了几千两银子,希望通过养蚕致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运气十足的好,蚕养得非常成功,所以他的发家不仅靠好运气,更重要的是有善良的品行和辛勤的汗水。

《刘小官雌雄兄弟》中开酒店的刘德夫妇只怨前生不曾修得善果,所以今生积极修身,乐善好施,又无偿帮助老军,结果他不仅收获了一个义子,还挣得了丰厚的家产。

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报应也分善恶。

在长期经商过程中,中国古代商人总结出了“和气生财,信誉至上,童叟无欺,行善积德,方能发家致富”的商训,并以此为鉴,规范商业活动。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们身份大多是小商小贩或科举失意之人,很多人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希望在异乡找寻商机,实现抱负,大展拳脚。

在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下,他们不敢违背祖训,脚踏实地,幻想有朝一日通过行善得报这一传统思想,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淘金梦。

(三)苦心经营型这类商人脚踏实地、苦心经营,以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来获取物质财富,以其强烈的创业精神书写了明代商业的辉煌。

靠经营发财,是“三言二拍”发迹类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尤以“三言”为代表。

《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施复,一生行善积德,最终得到善报致富。

《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中的阿寄,他本是徐家老仆,但生活的变化使他实际成了一个勤奋的商人。

他经常外出长途贩运,吃尽苦头,受尽颠簸,最终发财致富。

作为商人,他具有非凡的经商胆识和才能。

在生意场上纵横驰骋,游刃有余;作为仆人,他忠于主人,无私无欲。

这样的商人形象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在世界商贾群像中是罕见的。

“三言”中商人都具有勤劳肯干、不怕艰苦、无所不至的敬业和求实精神。

他们四处奔波,开拓市场,招揽生意,真正是“足下生财”。

这类商人的成功秘诀是“薄利生财,甘为廉贾”,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商业信誉取胜。

(四)命中注定型这种致富模式体现了“富贵由天莫苦求,万事家计不须谋”的特点,也反映出市民阶层欲羡富贵、期盼暴发的思想意识。

《初刻拍案惊奇·诉穷汉暂掌别人钱看财奴刁买冤家主》中的贾仁,原来穷得连家都没有,只能住破窑洞。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拆周秀才家的废墙时,挖得金银无数,真是“时来风送滕王阁”。

《初刻拍案惊奇·钱多处白丁横带运退时刺史当艄》中的郭七郎,父亲是江湘大商,他家资丰厚,产业广延,有鸦飞不过的田宅,贼扛不动的金银山,乃楚城富民之首。

这种致富模式中商人的发迹往往借助于外界的力量,和运气型致富模式有一定的联系。

(五)囤积居奇型这类模式是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以其高价卖出,牟取暴利。

《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中的程宰囤积药材、丝绸、粗布,千里迢迢地“到辽阳地方为商,贩卖人参、松子”,通过贱买贵卖发财致富。

这类商人都是理财好手,能敏锐掌握市场行情,掌握“人弃我堪取,奇赢自可居”的规律。

(六)放高利贷型“二拍”中的商人多以霸道获利,他们不择手段,残酷地榨取他人钱财,以缺斤短两、卖售假货、坑蒙拐骗等不光彩的手段迅速致富。

《初刻拍案惊奇·卫朝奉狠心盘贵产陈秀才巧计赚原方》中的徽商卫朝奉便是这样一个以“大等称进,小等称出”,以次充好,以粗充精,专赚昧心钱的无耻奸商。

通过上述模式的分类我们发现,《三言》《二拍》在创作商人致富作品时特点不完全一样,商人的价值观念也有着细微的差别。

《三言》中的商人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往往注重道德修养而很少探索经商的技巧。

所以,这些商人勤劳肯干,本小利微,经营规模不大,多是小商小贩。

而《二拍》中商人的经商策略是冒险经商,他们本钱丰厚,经营规模巨大多以商业技巧去拉拢顾客。

[3]探析“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模式二、模式成因综上所述,“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模式形成之原因主要是受明代社会环境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模式形成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代商业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带动不少人从商致富,商人人数大增,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弃农从商”的现象,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时代的动向让冯梦龙和凌濛初以肯定的态度在“三言二拍”中去描写商人致富的林林总总。

靠运气致富的文若虚在家业衰败时,看到周围的很多人都在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深受利润吸引和刺激的他也开始思量着发财之路;在以苦心经营型致富小说中,盛泽这个小乡镇商业氛围很浓,有着自己的特色:“镇上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

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

”靠行善得报型致富的程宰二兄弟在生意上栽了跟头之后,依然在商业的大潮中寻得商机,他发现很多商人做生意时需要一个盘算账目的,从此这就成为他的职业。

由此看来,文若虚、程宰身边的商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很完善的程度,许多人都欣然地涌入经济大潮中演绎着自己的人生。

这种情况下,商贾活动遍及全国各地,商业活动的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带来了商人致富过程的多元化。

[4]“三言二拍”这两部古代白话小说集对商人致富过程的津津乐道,反映了作者及当时社会对商业的肯定。

这一时期的小说概括地讲,主要从商人的从商之道和心理及人们的看法等几个方面,揭示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带来的重大变化。

这是以前的任何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未曾有过的。

明代商人多元化的致富过程为“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丰富的原型。

上述归纳的六大经商致富模式便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商业行为的写照。

(二)社会文化“三言二拍”致富模式的研究表明,靠“行善得报型”、“机遇致富型”和“命中注定型”致富起来的商人占了一大半。

当时社会流行的佛教果报思想和作者本身的儒家思想是这几种致富手段受到“三言二拍”作者青睐的社会文化原因。

1.果报思想:佛教因果报应思想是促成明代作家关注商人致富小说的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